当代中国社会利益冲突的成因分析

来源 :今日湖北·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wu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全面转型的时期。系统全面的研究当代中国社会的利益冲突问题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的一项重大历史课题。本文对造成当代中国社会利益冲突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这些因素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某方面的政治、经济或文化因素,而是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成因系统。
  一、转型期中国社会的特殊性
  首先是社会转型的基础薄弱。作为后起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开始社会转型时的先天条件比较薄弱。这些先天不足分为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客观上来说,中国作为农业国家又经历了百年战乱,虽然建国后生产力水平有所恢复,但改革之初的经济状况还是处于落后状态。此外自然资源的相对不足以及地域性差距过大都制约着转型期的经济发展。主观上来说,主要是人口数量过剩以及教育不均衡导致的人口素质低下,已成为制约中国国力的最大负项。
  其次是效率优先与共同富裕的矛盾。经济学上的“效率优先”就是指在经济发展中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盲目追求GDP的高速增长。改革之初,为了唤起社会活力,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以带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改革政策。但是在改革实践当中,人们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逐渐忘记了“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中国已经迅速地由一个过度平均化的国家变成一个贫富差距过大的国家,显然,目前还没有更多有效的约束和控制机制。如果不能及时遏制这种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的态势,改革就有着脱离社会主义方向的危险。
  最后是规范的混乱和缺失。社会转型实质上就意味着废除旧的不合理的社会规范和结构,代之以新的合理的社会规范和结构。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规范丧失、价值观趋向多元化都是必然的,但问题在于,新的适应市场经济的规范并未及时确立。社会无法提供完整的规范标准,无法正确疏导人们的利益追求,由此引发全社会的急功近利,人们追求利益的行为也表现出盲目性。显然,规范的缺失所造成的混乱和无序在当代中国表现得较为明显。
  二、农民的制度性贫困
  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的既有利益关系被打破,新的利益失衡使更多的农民陷入制度性贫困,即由于体制性原因和制度安排的不合理造成的贫困。下面简要分析造成农民制度性贫困的原因。
  首先是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这一制度将城乡人口明确分离,将城乡的经济与社会生活人为地分割为两个互相隔离的部分,从而成为中国农民陷入制度性贫困的体制性成因。应该承认,这种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在建立之初对中国工业化建设起到过积极作用,但城乡分割、对立的二元结构,直接导致农民被封锁在有限的耕地上,产生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从而造成农业生产率低下,农民贫困化及城乡差距拉大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这种制度将中国公民从身份上划分为农民和非农民,而这种身份的划分是非竞争性的,不依赖于个人的努力,必然导致个人权利的极不发达和各种歧视农民的观念和行为。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事实上已经使农民的社会流动成不可遏制之势,但真正让农民参与国家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并能顺利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仍然需要更深此次的改革。
  其次是各项歧农性政策。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了迅速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政府采取各种“剪刀差”政策,大量转移农村财富,支持工业建设。改革开放之后,各项歧视或者轻视农业的政策仍广泛存在。一是现有的农村土地制度造成农民的土地利益流失。国家大量征收农村土地,用于城市扩建、开发区建设或者修路,各级政府也存在强买强征、低价争购土地的行为,而农民只能得到极低的收益。二是各项不合理的财政和金融政策。尤其是政府用于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下降,金融机构包括农村金融机构向农村的财政支持减少,农民信贷困难等等,都体现了体制上的偏差。我们相信,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动,这些问题会得到逐步改观。
  三、社会政策的缺失
  当代中国社会利益冲突的复杂化和尖锐化,除了社会转型期由经济结构变迁导致的诸多因素的相互作用外,还与国家未能及时运用相应的社会政策引导和协调这一过程有关。所谓社会政策,是指“以解决社会问题、保证社会安全、改进社会环境、增进社会的整体福利为主要目的而制定的一系列行为准则、措施、法令、条例的总称。”[1]实行社会政策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国家通过政策干预来进行收入再分配,从而调整贫富差距,进而实现社会平等。可见,合理的社会政策能够调节市场经济分配结果,消除不合理因素,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应该成为政府发挥经济功能的重要手段。
  当前,我国的社会政策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随着改革进程的不断加深,利益分化日益加剧,社会政策显然没有起到充分的调节作用,尤其是对于社会弱势群体的保障不足。而社会保障被看作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安全网和稳定器,关系到劳动者的切身利益。社会保障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在我国被称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现在看来,各个环节都存在明显的不足。随着传统社会保障机制的濒于破产,新的适应当前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需要的保障机制还正在启动,实际起作用的保障项目不多且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这种缺失,会使人民群众缺乏安全感,加剧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从而影响到社会转型的整个进程。
  (作者单位:山东行政学院)
其他文献
绩效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引导规范员工的个人行为,提高公司的业绩和管理水平.本文主要以探究企业绩效管理工作为重点,分析优化
伴随全球化速度加快,不同语言之间交流愈加频繁和迫切。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两大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显示出非凡地位。然而,在日常交际和国际交流中,人们并不是可以随意地运用已知的语言系统里的任何一个词汇。  因为,语言禁忌不可避免的存在于任何一种语言之中。在不同的语言范围内所表现的禁忌各不相同。汉、英语对比,有些忌讳大致相同,但作为两种不同的语系,大多数禁忌大相
期刊
油田的离退休人员,为我国油田的开采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油田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直接影响到社会和油田企业的发展,体现着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完整性.本文提出了油田退休
自动化技术已经成为电力工程领域的主要技术手段,自动化技术不仅提高电力行业的发展速度,而且提升输配电传输效率,解决了输电领域的技术难题.
目的 克隆rMrgD基因并于HEK293细胞中表达.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从总RNA中扩增出目的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真核表达rMrgD载体,瞬时转染人胚肾293细
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实需要。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就是通过细化活动内容、量化工作标准等手段,对基层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工作制度、活动载体进行梳理整合,以“标准化目录、规范化流程、程序化控制”为目的,实现党支部建设规范化、工作经常化、作用显性化,提升党支部工作质量的实践过程。  由于特殊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实际,然而,物探队伍在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上始终面临一些问题:一是落实“三会一课”制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目的了解运动试验(ET)Pffv1异常与超声心动图(UCG)A/E的关系.方法对159例ET Pffv1改变与UCG A/E关系的对照,观察运动中出现的Ptfv1异常和UCGA/E改变.结果 ET中诱发Ptfv1异常
数码电子阴道镜是一种观察生殖道内病变的窥镜,它能将宫颈阴道部的黏膜放大10倍~40倍,可以清晰显示宫颈病变部位,是进行宫颈癌筛查,及早发现癌前病变的重要方法.本文对318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