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栽培方式对籼、粳稻根表铁膜和根铁、镉含量的影响

来源 :应用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xpe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Cd污染土壤中研究淹水、覆膜、覆草和湿润栽培对籼、粳稻不同生育时期根表铁膜Fe、Cd含量和根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分蘖期,粳稻根表铁膜Fe含量和根Cd含量在4种栽培方式中平均为6.37和25.49 mg@kg-1,分别比籼稻的4.52和16.37 mg@kg-1增加1.85和9.12mg@kg-1.在孕穗期,粳稻根表铁膜Fe、Cd含量和根Cd含量在4种栽培方式中平均为1.60、16.35和54.68 mg@kg-1,分别比籼稻的1.06、9.56 kg和43.31 mg@kg-1增加0.54、6.
其他文献
通过田间试验,对作物光合、蒸腾、气孔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光合与蒸腾的非线性关系可以用抛物线方程表述,其中光合速率最高时的蒸腾速率为临界值,超出该值
实验室木箱条件下进行的二化螟水稻类群与茭白类群成虫产卵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两类群在水稻与茭白上所产的卵块和卵粒的分布及孵化率无显著差异;但均有将不能孵化卵产在非本
在杭州田间通过分期播种,比较了两个籼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性及其转换特性.结果表明,光照长度对浙大247S和培矮64S两不育系育性表达的影响小,温度起主导作用,均属温敏型不育
提出了猕猴桃套袋技术 ,并在田间系统研究了套袋对猕猴桃生长发育、温湿度效应及对病虫的控制效果 .室内测定分析了套袋猕猴桃的营养物含量及农药残留量 .结果表明 ,袋型不同
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化学-生物联用处理对稻草腐熟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经各化学-生物联用处理7 d,其腐熟效果均比对照好.其中化学熟化剂A-生物熟化剂A联用
随着人们对污染生态毒理效应认识水平的不断深入,DNA加合物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本文首先对DNA加合物的毒性机理与DNA加合物形成过程进行了分析;介绍了DNA加合物现有的诊断方
采用田测法研究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稻田需水规律 .试验采用淹灌、湿润灌和间歇灌 3种灌水处理 .结果表明 ,在整个生育期内由田测法测得的淹灌、湿润灌和间歇灌 3种处理的蒸散量分别为 889.1、6 35 .9和 775 .9mm ,蒸散速率分别为 6 .9、4 .9和 6 .0mm·d-1.与淹灌处理相比 ,湿润灌和间歇灌处理分别节水 2 8.5 %和 12 .7% .在充分供水的情况下 ,由Pen
报道了2002年春季长江口海域(30°50′~31°50′N,121°50′~123°00′E) 的 22 个大面观察站和一个昼夜连续观察站的水样和网样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丰度分布
通过对三峡库区3种森林类型(松栎混交林、栓皮栎纯林、马尾松纯林)林下地被物调查及其持水试验,分别得到3种森林类型林下地被物最大储水量、吸水速率等水文特征参数.结果表明
利用 2 0 0 0年大亚湾澳头海域赤潮定点连续调查资料及其多年现场调查资料 ,采用灰色回归模型 ,综合分析赤潮发生过程水体中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与营养物质 (NO3 -、NH4+ 、PO43 -、SiO3 2 -、Fe)的时间变化率关系 ,分析了叶绿素a含量与浮游植物细胞密度相互关系 .结果表明 ,预测值与实测基值本一致 ,复相关系数范围在 0 .5 1~ 0 .83.当水体叶绿素浓度为 5 .8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