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病常用治疗方法操作要领

来源 :畜牧兽医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iao19810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受各因素影响,目前羊病发生较频繁,羊病治疗操作至关重要。该研究主要分析羊病治疗环节中保定、给药与注射3项方法的操作要领,为广大兽医对病羊进行治疗操作提供参考与借鉴思路。
  关键词:羊病;治疗方法;操作方法
  中图分类号:S858.26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19.044
  0 引言
  农户通常采取的饲养方法是群居放养。由于缺乏科学管理,羊的生活环境一直没能得到农户重视,且羊为粗放型饮食,对于各类疾病的抵抗能力相对较弱。
  1 病羊保定手法
  检查者在接近病羊时需做到心细、胆大、温和且注意安全。检查者可先向病羊发出接近信号,选择侧前方缓缓接近。当检查者接近病羊后可轻轻抚摸病羊的颈部、臀部,使病羊保持温顺状态[1]。
  1.1 物理保定
  (1)握角-骑跨-夹持法。检查者两手将病羊两角、头部握住,身骑跨于羊身,用大腿内侧将羊的两侧胸壁夹持住实现保定。握角一骑跨一夹持法通常适用于病羊的临床检查、治疗操作。
  (2)两手围抱法。检查者从羊胸侧围抱住前胸、股后部进行保定。对病羊保定时,检查者需行坐姿抱住病羊,使羊背面向检查者,羊头向上、臀部朝下,检查者以两手分别握住病羊的前、后肢。两手围抱法适用病羔羊的一般检查过程保定[2]。
  (3)侧卧法。对大羊保定时,要求检查俯身,分别从病羊对侧将其前肢系部抓住,另一手将腹肋部的膝袋处抓住,扳倒羊体,改为一手抓住病羊两后肢系部,前、后肢系部按住。为确保保定牢固,检查者可用绳将病羊的四肢捆绑。侧卧法主要适用于进行简单手术病羊保定。
  (4)倒立法。检查者骑跨于病羊颈部,使羊面部向后,以两腿夹住羊体,一手将病羊两后肢上提。倒立法通常适用于羊羔阉割及病羊后躯检查等保定。
  1.2 化学保定
  化学保定在临床上又称药物麻醉保定。主要指通过使用化学试剂使病羊暂时丧失活动能力,是一种适用于捕捉、运输及手术治疗的保定法。病羊常用化学保定药物与剂量:氯胺酮20~40mg/kg、静松灵1.3~3.0mg/kg、司可林2.0mg/kg,肌内注射给药。
  2 常规给药
  2.1 口服给药
  口服给药通常分为混饲给药、混水给药、长颈瓶给药以及药板给药等。
  (1)混饲给药。将药物打散后均匀混至饲料,让病羊吃料同时将药物吃进去。该方法简便、易行,适于对病羊长期投药,对于不溶于水类药物需采取混饲给药方法,要求检查者需准确掌握对饲料中的药物比例。
  (2)混水给药法。将药物溶解于水中给病羊服用,通常对于大批量羊只防疫可采用混水给药方法。对于部分患病且不能主动进食但可饮水病羊需采取混水给药,该方法使用过程注意提前计算羊可能的饮水量,以估计药量和药液浓度。通常病羊在给药前需停止饮水12h,以确保羊只都能饮到药水。
  (3)长颈瓶给药法。将药物稀释后给羊灌服,可通过将药液装入细口长颈玻璃瓶中,一手抬高羊嘴,一手持药瓶,检查者用其食指、中指伸入羊右口角,轻压迫羊舌后将药瓶口从羊的左口角伸入,抬高瓶底并将药液由该处灌入。
  (4)药板给药法。采用专用羊羔舔剂给药。在给药时装入开口器,将竹制药板伸入羊口中,药板前部刮取适量药物,从羊右口角伸入其口内达舌根部,翻转药板并轻轻按压,药抹于羊舌根部,待羊下咽药物后再抹第2次,通过多次反复给药保证药量。
  2.2 胃管给药法
  胃管给药法分为经鼻腔插入与经口腔插入2种给药方法。经鼻腔插入给药中,先将胃管插入病羊鼻孔,沿下鼻道缓慢将胃管送入,当胃管达咽部时可感觉阻挡,待羊行吞咽动作时,将胃管送入食道,若不吞咽,则可来回抽动胃管以诱发其吞咽行为。当胃管通过咽部并进入食道,可向胃管内吹气,若见左侧颈沟起伏,则可表示胃管进入食道,此时继续将胃管深送达胃内,此时可见胃管内有酸臭气味排出,放低胃管流出胃内容物,通过胃管给药。经口腔插入给药则是将先装好的木质开口器固定于羊头部,胃管经过木质开口器中间孔,并沿上颚插入羊咽部,借其吞咽动作进入食道并继续深送,抵达胃内。当胃管接入正确后,可接上漏斗灌药。
  3 藥物注射
  药物注射是将灭菌处理后液体药物经注射器注射到病羊体内的治疗方法。在药物注射前,要求检查者要提前将注射器及针头应用清水洗净,并加热煮沸处理30min。注射器在吸入药液后应保持直立,推进活塞将管内气泡排除,并做好注射准备。
  3.1 皮下注射
  病羊注射部位通常选颈部、股内侧皮肤的松软处进行注射。在进行皮下注射时,检查者需先将病羊注射部位毛除并涂上一层碘酒,检查者以左手捏起病羊注射部位的皮肤,右手将注射器针头斜角度穿刺皮肤,若感觉针头可进行左、右自由活动,即可将药物进行注射;完成注射后将针头拔出,并在注射点处皮肤再次涂擦一遍碘酒。皮下注射通常适用于易溶解且无刺激性药物、疫苗注射。
  3.2 肌内注射
  肌内注射是将经过灭菌处理药液注入病羊肌肉部位的1种注射方法。通常肌内注射部位为颈部。注射方法同皮下注射,但其与皮下注射的区别在于注射过程检查者需以左手拇指与食指呈“八”字形按压肌肉,注射器针头需与肌肉组织呈垂直角度,将药物注入。肌内注射通常适用于刺激性较小且吸收较缓慢药液的注射。
  3.3 气管注射
  气管注射是将药液注入气管的1种注射方法。在进行气管注射时要求对病羊进行侧卧保定,使头抬高、臀低下;将注射管针头穿过气管软骨环并垂直气管刺入,穿刺后需摇动针头,当感觉针头进入气管后接上注射器并抽动活塞,见气泡后可注入药液。气管注射适用于发生气管、支气管或肺部疾病病羊的治疗,该方法也可用于进行肺部驱虫。
  3.4 静脉注射
  静脉注射是将灭菌处理药液直接注射至病羊静脉,药液可随血液流动快速分布至全身并快速生效。羊静脉注射注射部位通常选择颈静脉。进行注射前需将注射部位毛剪除并涂抹碘酒,检查者先以左手按压病羊靠近心脏一端静脉,使其保持怒张,在右手把持注射器,针头朝上刺入该处静脉,若发现血液回流可表示针头插入静脉,右手推活塞将针管内药液注射[3]。
  3.5 皮内注射
  皮内注射法主要用于对病羊进行皮内变态反应性诊断,常选择病羊颈部皮内注射,注射前需对注射处局部皮肤毛剪除,涂抹碘酊消毒,应用小号针头与注射处皮面保持平行方向穿刺,当针头的斜面均完全进入皮内后,左手将针头与针筒的交接处压迫固定,右手推注药液,至在病羊皮肤表面上形成小圆形的丘疹为止。
  4 结束语
  羊病常用治疗方法操作方法包括保定、给药与注射3项内容,要求兽医需做好保定操作,并结合病羊及药物选择合适给药、注射治疗方法,以此确保治疗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童启华.常见羊病的治疗和有效预防[J].畜禽业,2019,30(9):102.
  [2]邵宏伟.兽医对羊常见病的治疗[J].今日畜牧兽医,2019,35(8):94.
  [3]韩立奎,刘超.浅析羊病治疗中存在的误区与解决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19(8):152,158.
  作者简介:杨国太(1973-),男,藏族,青海同德人,本科,兽医师,研究方向:兽医。
其他文献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又称连续性血液净化,是一种连续、缓慢清除水分和溶质,对脏器起支持作用的血液净化技术。1977年,Kramer 首次将连续性动静脉血液滤过(CAVH)技术用于治疗
一、挫折的两面性与挫折承受力(一)挫折对学生成长的积极意义中学生若对挫折处理得法,就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积极的意义。首先,挫折能激发学生的行为力量。挫折是一种内驱力,它能推
摘要:牦牛败血病又被称为牦牛出血性败血病、牛出败,是由致病性多杀巴氏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以败血症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接触性细菌性传染性疾病。该文主要结合一起实际发病病例,分析了牦牛败血病的诊断和防治,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进一步防范该种疾病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牦牛败血病;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