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指引着设计,艺术离不开文化,而文化的传承又伴随着教育;我们该怎样去理解和应对艺术设计教育产生的影响呢?通过大量收集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及实践成果,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到符合国情的当代教育教学理论,强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教育创新改革,及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所以,这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坏的年代;这是梦想的年代,这也是梦醒的年代;这是一个不忘初心的时代,这也是一个展望未来的时代!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育;创新;文化;改革
一、艺术设计教育的概念
回溯艺术教育源流,一般认为,乔吉奥瓦·萨利(Giorgio Vasari,1511--1574)在16世纪已发现艺术史;选择瓦萨利作为艺术史学科创始人,是根据他论述文艺复兴艺术和艺术家的不朽著作,《意大利最杰出建筑师、画家和雕塑家传记》(The Lives of the most Excellent Italian Architects , Painters and Sculptors ,1550)。正是由瓦萨利,我们才能够在文艺复兴艺术发展中得出一个从好到更好的进步的过程的观点。艺术设计教育,从狭义上说,就是通过有关艺术设计基本理沦、基本知识的传授,通过艺术设计能力、设计意识培养,通过艺术设计方法、设计技能训练,培养具备创新素质与持续性发展潜力,能够胜任艺术设计、创作、教学、研究、生产与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培养形式;从宏观上,艺术设计教育并不局限于一种以行业划分为基础,以技艺传统和设计经验的传承与发展为主线,以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的教育。
二、中、西方艺术设计教育的差异性
中西方设计艺术文化特点。1.中国传统设计源于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有以下三个特点:其一,整体设计观。中国传统的设计理念突出天地人三者的和谐设计概念,物尽其才、人尽其力、天时地利人和。其二,散点透视设计观。由于中国绘画艺术的写意,在绘画艺术中营造超脱意境,仿佛身临其境,精神产生共鸣。其三,以形传神的设计观。以神似替代形似,强调事物内在韵律、与环境人文相得益彰。2.西方艺术设计文化特点,现实性和务实性是两个最突出的特色,用一切能够表现写实手法对人和自然进行复制,突出人价值取向。首先,科技至上的设计观。从古希腊研究几何学、数学及解剖学等科学技术并运用于绘画等多领域。其次,物质主义设计观。社会强调“生存竞争”,通过人的力量得到价值体现另一特色务实性,则表现在西方设计艺术最后一个特点上,即功能至上设计观。
三、国外艺术设计教育体系
欧洲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也是现代设计教育与现代艺术设计的发源地。包豪斯学校与乌尔姆造型学校20世纪初以来,现代主义在欧洲萌发,德国等国在创作和设计上开始现代主义试验,也开始对教育进行大规模改革, 产生了设计教育体系。早在1919年,德国魏玛成立了国立包豪斯学校,可以说是艺术设计发展史的重要里程碑。(二)美国艺术设计教育,美国艺术设计的起步比欧洲晚, 正是在美国,艺术设计得到广泛传播,1929年美国严重的经济危机是艺术设计发展的重要契机, 30年代包豪斯关闭后一些教师到美国,但美国艺术设计未按包豪斯方向发展,成为美国生活的特殊现象。
四、国内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及分析
中国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艺考热”,艺术类专业出现“过热”的态势,每年几万的高考艺体生参加考试。“艺考生”剧增原因有三:其一,艺术氛围不够.当然艺术专业收取高额学费也是一部分因素。其二,考生自身文化偏低.一些学习平平的考生转入或突击学习艺术。其三,艺考前培训班较复杂.对考生绘画设计能力转为程式化培训,学生像机器一样,只默记一块衬布,两种方法、三个角度;若学生文化基础、专业素质偏低,不利于人才培养,长期以往制约其健康发展。
2.艺术设计学科课程结构现状,在我国已有 20 多年的历史,课程结构布局有一定合理性,但国内目前教育状况还难以令人十分满意。社会不满意主要是人才专业质量不能适应市场需要;课程存在问题,课程设置结构单一.艺术设计的本质具高素质、高能力,也包括艺术学、美学等知识。
五、艺术设计教育之创新改革路径
(一)、优化艺术设计的体系和课程
学校进行管理机制、课程体系和资源优化;进行一系列变革,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设计创意等能力,使基础课教学适应社会需要,并为学生专业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二)、校企强联手,促进学生专业创新能力
培养从社会和企业需求出发,帮助企业招到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要求我们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毕业生能尽快从适应校园文化转变为适应企业文化,并尽快成为企业文化的倡导者与建设者。
(三)、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温家宝总理在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代表和北京市优秀教师师德报告会主讲教师时说“中国的教育当前面临三大任务,第一是普及义务教育, 第二是发展职业教育,第三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靠什么关键靠教师,靠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所以教育必拥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四)、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
中国传统文化是艺术设计的核心,不仅把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作为立足之本,更注重传统文化更新与弘扬,也紧跟现代趋势和潮流,将传统文化融合现代艺术设计中。
六、浅谈对未来艺术设计的展望
中国是世界设计的教育大国,教育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应立足本国实际要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问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进行经验总结,推进教育创新改革,相信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必将有领先世界的一天!
参考文献:
[1]王受之. 世界平面设计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9,323
[2]汉斯 贝尔廷著 常宁生译. 艺术史的终结?[M]. 中国人民出版社. 2004.9,336
[3]王婷.平面設计的创新研究[N].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9
[4]骆媛. 广告设计[N]. 2012.4
作者简介:
赵鈺林(1997—),女,汉族,四川达州市人,大专,单位;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教育 创新 文化 。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育;创新;文化;改革
一、艺术设计教育的概念
回溯艺术教育源流,一般认为,乔吉奥瓦·萨利(Giorgio Vasari,1511--1574)在16世纪已发现艺术史;选择瓦萨利作为艺术史学科创始人,是根据他论述文艺复兴艺术和艺术家的不朽著作,《意大利最杰出建筑师、画家和雕塑家传记》(The Lives of the most Excellent Italian Architects , Painters and Sculptors ,1550)。正是由瓦萨利,我们才能够在文艺复兴艺术发展中得出一个从好到更好的进步的过程的观点。艺术设计教育,从狭义上说,就是通过有关艺术设计基本理沦、基本知识的传授,通过艺术设计能力、设计意识培养,通过艺术设计方法、设计技能训练,培养具备创新素质与持续性发展潜力,能够胜任艺术设计、创作、教学、研究、生产与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培养形式;从宏观上,艺术设计教育并不局限于一种以行业划分为基础,以技艺传统和设计经验的传承与发展为主线,以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的教育。
二、中、西方艺术设计教育的差异性
中西方设计艺术文化特点。1.中国传统设计源于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有以下三个特点:其一,整体设计观。中国传统的设计理念突出天地人三者的和谐设计概念,物尽其才、人尽其力、天时地利人和。其二,散点透视设计观。由于中国绘画艺术的写意,在绘画艺术中营造超脱意境,仿佛身临其境,精神产生共鸣。其三,以形传神的设计观。以神似替代形似,强调事物内在韵律、与环境人文相得益彰。2.西方艺术设计文化特点,现实性和务实性是两个最突出的特色,用一切能够表现写实手法对人和自然进行复制,突出人价值取向。首先,科技至上的设计观。从古希腊研究几何学、数学及解剖学等科学技术并运用于绘画等多领域。其次,物质主义设计观。社会强调“生存竞争”,通过人的力量得到价值体现另一特色务实性,则表现在西方设计艺术最后一个特点上,即功能至上设计观。
三、国外艺术设计教育体系
欧洲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也是现代设计教育与现代艺术设计的发源地。包豪斯学校与乌尔姆造型学校20世纪初以来,现代主义在欧洲萌发,德国等国在创作和设计上开始现代主义试验,也开始对教育进行大规模改革, 产生了设计教育体系。早在1919年,德国魏玛成立了国立包豪斯学校,可以说是艺术设计发展史的重要里程碑。(二)美国艺术设计教育,美国艺术设计的起步比欧洲晚, 正是在美国,艺术设计得到广泛传播,1929年美国严重的经济危机是艺术设计发展的重要契机, 30年代包豪斯关闭后一些教师到美国,但美国艺术设计未按包豪斯方向发展,成为美国生活的特殊现象。
四、国内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及分析
中国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艺考热”,艺术类专业出现“过热”的态势,每年几万的高考艺体生参加考试。“艺考生”剧增原因有三:其一,艺术氛围不够.当然艺术专业收取高额学费也是一部分因素。其二,考生自身文化偏低.一些学习平平的考生转入或突击学习艺术。其三,艺考前培训班较复杂.对考生绘画设计能力转为程式化培训,学生像机器一样,只默记一块衬布,两种方法、三个角度;若学生文化基础、专业素质偏低,不利于人才培养,长期以往制约其健康发展。
2.艺术设计学科课程结构现状,在我国已有 20 多年的历史,课程结构布局有一定合理性,但国内目前教育状况还难以令人十分满意。社会不满意主要是人才专业质量不能适应市场需要;课程存在问题,课程设置结构单一.艺术设计的本质具高素质、高能力,也包括艺术学、美学等知识。
五、艺术设计教育之创新改革路径
(一)、优化艺术设计的体系和课程
学校进行管理机制、课程体系和资源优化;进行一系列变革,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设计创意等能力,使基础课教学适应社会需要,并为学生专业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二)、校企强联手,促进学生专业创新能力
培养从社会和企业需求出发,帮助企业招到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要求我们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毕业生能尽快从适应校园文化转变为适应企业文化,并尽快成为企业文化的倡导者与建设者。
(三)、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温家宝总理在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代表和北京市优秀教师师德报告会主讲教师时说“中国的教育当前面临三大任务,第一是普及义务教育, 第二是发展职业教育,第三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靠什么关键靠教师,靠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所以教育必拥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四)、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
中国传统文化是艺术设计的核心,不仅把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作为立足之本,更注重传统文化更新与弘扬,也紧跟现代趋势和潮流,将传统文化融合现代艺术设计中。
六、浅谈对未来艺术设计的展望
中国是世界设计的教育大国,教育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应立足本国实际要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问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进行经验总结,推进教育创新改革,相信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必将有领先世界的一天!
参考文献:
[1]王受之. 世界平面设计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9,323
[2]汉斯 贝尔廷著 常宁生译. 艺术史的终结?[M]. 中国人民出版社. 2004.9,336
[3]王婷.平面設计的创新研究[N].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9
[4]骆媛. 广告设计[N]. 2012.4
作者简介:
赵鈺林(1997—),女,汉族,四川达州市人,大专,单位;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教育 创新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