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一名参加了二十多年残疾人竞技体育的吉林省残疾人运动员,同时也是一名吉林省残联的工作人员,我对吉林省残疾人竞技体育的过去和现状有着深刻的了解和切身地体会。对制约吉林省残疾人竞技体育的因素应该是一目了然的:经费,相关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组织机构,体训中心,选拔机制,训练管理体系,保险,相关政策等。
[关键词]残疾人体育;残疾人竞技体育;制约因素
[中图分类号]G811.2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3-0122-02
残疾人体育是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残疾人体育是以科学发展观做指导,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体教结合”,做到“以面聚点”“以点带面”,也就是说要“以残疾人健身体育和康复体育为主,残疾人竞技体育为辅”为发展原则,一方面使更多的残疾人积极投入到全民健身中去,通过坚持不懈的身体锻炼,达到强身健体,克服自卑心理的目的。另一方面,参加竞技体育的残疾人首先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坚韧不拔的精神,通过科学的专业训练,才能在赛场上争金夺银。它突出了政治性,宣传性和代表性。最新的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残疾人8296万,而能够参加残疾人竞技体育的又有几个呢?毫无疑问,只是凤毛麟角而已。
吉林省残疾人竞技体育,从1984年第一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到2011年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历经27年。前四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是由省体育局群体处负责的,从经费的申请到训练,再到参赛,应该说具有专业性。此后,中残联下发文件,残疾人竞技体育由残联有关部门负责,体育局群体处则予以帮助和支持。后四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从经费的申请,训练到参赛,由于缺乏专业性的指导,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一些传统的优势项目被其他省份赶超,这不得不发人深省。
残疾人竞技体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制约其良性发展。下面我就制约吉林省残疾人竞技体育的因素做以下分析:
一、体育专项经费不足
吉林省属于内陆省,位于东北平原中部,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GTP在全国处于中下游水平。因此,财政对残疾人体育的专项拨款有限,使用起来显得捉襟见肘。早在第六届全运会前,重点省、直辖市如上海、江苏,每年的拨款都在三百万左右。而吉林省却只有区区几十万。而到了第八届全运会,重点省市每年的经费已经上千万了,而吉林省也不过就是二三百万。由于经费不足,开展的体育项目有限,第八届全运会共设18个大项,而吉林省只参加了其中的八个项目,成绩可想而知,和经济水平一样,参赛成绩处于中下游水平,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因素。但如果我们开拓思路,在残疾人竞技体育市场与开发方面,有所突破,利用有限的经费,突出重点大项,重点级别,重点项目,我想实现吉林省在残奥会上金牌零的突破是有希望的。
二、相关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和能力有待提高
第四届残运会以后,由于竞赛的组织管理由体育局移交到残联,而残联的相关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不是科班出身,对体育方面的业务不太熟悉,因此在残疾人训练,管理和参赛方面出现种种问题,这从第六届全国残运会的成绩就能体现出来。比如,以前的我省传统优势项目如举重,射击已沦落为“陪太子读书”。由此可见,目前紧迫的任务是要提高相关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在残疾人体育方面的业务水平,做到知己知彼,充分利用优势资源,使我省的优势项目能够保持延续下去,并积极开发新的项目。
三、组织结构不完善,没有训练基地和专业管理人员
很早以来,中残联就要求各省市成立残疾人体协,有事业编制,办公地点和专项经费。因为残疾人体协主要负责管理运动员,教练员及医学分级人员等,并在组织管理训练比赛,协助相关政府机构及残联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等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吉林省残疾人体协徒有虚名,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由于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2002年中共中央8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努力把2008年奥运会和残疾人奥运会办成历史上最出色的一届奥运会”(孔凡,袁锋,王美春,2007)。
“2003年8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管理中心成立,中心编制850名。其中管理人员编制210名,教练员70名,运动520名,重点项目国家队管理人员50名。”(孙华玉,王龙,王朝群,张华,于美刚,刘美奋,2006)。借此东风,那些残疾人竞技体育发达的省市相继成立了残疾人体训中心,如上海残疾人体训中心有人员编制20人,全部是财政拨款。此外,还有北京、云南、辽宁、甘肃等各省。而吉林省因为没有残疾人训练基地,所以集训时不得不租用体工队的训练场地,训练时间得不到保证,而且吃住条件也相对较差,这些都间接影响了运动员的成绩。吉林省既没有残疾人体协,也没有残疾人体训中心,所以无专门的管理人员。
四、没有科学比赛和选拔机制,后备力量不足
首先要理顺省残疾人运动会和健全人运动会之间的承办关系,哪个城市申办健全人运动会,它也要相继承办残疾人运动会,这样会从充分利用良好的比赛资源,使残疾人运动员从充分挥自己的竞技水平,从而选拔出身体素质好,有潜力的年轻运动员加以训练培养,充实后备力量,这样才能使优秀的年轻运动员层出不穷,争取在全运会,及残奥会上争金夺银,为国争光,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五、缺乏科学的训练和管理
目前吉林省只有一名体工队专业教练员从1994年开始带残疾人运动员至今,其他教练员都是有比赛任务时实行临时聘任制。由于对残疾人比赛规则和医学分级缺乏了解,也就无法针对性的为运动员制定和采取科学的训练手段和方法,从而无法更有效提高残疾人运动员的成绩。此外,由于训练时间不足,训练中无法采用更多有效的训练手段,因此教练员制定的训练计划无法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至今为止,我省无一名国家级裁判员,国家级医学分级人员。
在管理方面,由于无专门的管理人员,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由于工作繁忙,不能一心一意,踏踏实实地长时间的留守,再加之,聋哑脑瘫的残疾人运动员由于思维和语言方面的障碍,很难管理。此外,由于训练期间,运动员无更多的娱乐方式,因此出现了很多不应该发生的意外,导致受伤,影响训练的情况时有发生。
六、无相应的政策保障
运动员的运动生涯是有限的,所以,要想彻底解除年轻残疾人运动员的后顾之忧,就要切实保障和解决他们的学习,就业等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使他们在退役之后,仍有一技之长,自食其力。省政府应制定和颁布实施一些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 改善和提高残疾人运动员、教练员的待遇,并健全和切实落实好对优秀运动员的奖励机制,安排好残疾人运动员的就业,学习和生活,从而使他们能全力以赴,争取获得更好的成绩,为吉林省,乃至为国争光。
综上所述,吉林省残疾人竞技体育的发展尽管困难重重,只要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有各级政府领导的关心和重视,有不断完善的政策与法规,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我想,在不久的将来,吉林省残疾人竞技体育会迎来崭新的春天,使吉林省残疾人竞技体育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孔凡,袁锋,王美春.残疾人康复体育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2(2):145-146.
[2]孙华玉,王龙,王朝群,张华,于美刚,刘美奋.山东省残疾人竞技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8):4.
[关键词]残疾人体育;残疾人竞技体育;制约因素
[中图分类号]G811.2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3-0122-02
残疾人体育是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残疾人体育是以科学发展观做指导,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体教结合”,做到“以面聚点”“以点带面”,也就是说要“以残疾人健身体育和康复体育为主,残疾人竞技体育为辅”为发展原则,一方面使更多的残疾人积极投入到全民健身中去,通过坚持不懈的身体锻炼,达到强身健体,克服自卑心理的目的。另一方面,参加竞技体育的残疾人首先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坚韧不拔的精神,通过科学的专业训练,才能在赛场上争金夺银。它突出了政治性,宣传性和代表性。最新的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残疾人8296万,而能够参加残疾人竞技体育的又有几个呢?毫无疑问,只是凤毛麟角而已。
吉林省残疾人竞技体育,从1984年第一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到2011年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历经27年。前四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是由省体育局群体处负责的,从经费的申请到训练,再到参赛,应该说具有专业性。此后,中残联下发文件,残疾人竞技体育由残联有关部门负责,体育局群体处则予以帮助和支持。后四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从经费的申请,训练到参赛,由于缺乏专业性的指导,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一些传统的优势项目被其他省份赶超,这不得不发人深省。
残疾人竞技体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制约其良性发展。下面我就制约吉林省残疾人竞技体育的因素做以下分析:
一、体育专项经费不足
吉林省属于内陆省,位于东北平原中部,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GTP在全国处于中下游水平。因此,财政对残疾人体育的专项拨款有限,使用起来显得捉襟见肘。早在第六届全运会前,重点省、直辖市如上海、江苏,每年的拨款都在三百万左右。而吉林省却只有区区几十万。而到了第八届全运会,重点省市每年的经费已经上千万了,而吉林省也不过就是二三百万。由于经费不足,开展的体育项目有限,第八届全运会共设18个大项,而吉林省只参加了其中的八个项目,成绩可想而知,和经济水平一样,参赛成绩处于中下游水平,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因素。但如果我们开拓思路,在残疾人竞技体育市场与开发方面,有所突破,利用有限的经费,突出重点大项,重点级别,重点项目,我想实现吉林省在残奥会上金牌零的突破是有希望的。
二、相关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和能力有待提高
第四届残运会以后,由于竞赛的组织管理由体育局移交到残联,而残联的相关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不是科班出身,对体育方面的业务不太熟悉,因此在残疾人训练,管理和参赛方面出现种种问题,这从第六届全国残运会的成绩就能体现出来。比如,以前的我省传统优势项目如举重,射击已沦落为“陪太子读书”。由此可见,目前紧迫的任务是要提高相关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在残疾人体育方面的业务水平,做到知己知彼,充分利用优势资源,使我省的优势项目能够保持延续下去,并积极开发新的项目。
三、组织结构不完善,没有训练基地和专业管理人员
很早以来,中残联就要求各省市成立残疾人体协,有事业编制,办公地点和专项经费。因为残疾人体协主要负责管理运动员,教练员及医学分级人员等,并在组织管理训练比赛,协助相关政府机构及残联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等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吉林省残疾人体协徒有虚名,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由于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2002年中共中央8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努力把2008年奥运会和残疾人奥运会办成历史上最出色的一届奥运会”(孔凡,袁锋,王美春,2007)。
“2003年8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管理中心成立,中心编制850名。其中管理人员编制210名,教练员70名,运动520名,重点项目国家队管理人员50名。”(孙华玉,王龙,王朝群,张华,于美刚,刘美奋,2006)。借此东风,那些残疾人竞技体育发达的省市相继成立了残疾人体训中心,如上海残疾人体训中心有人员编制20人,全部是财政拨款。此外,还有北京、云南、辽宁、甘肃等各省。而吉林省因为没有残疾人训练基地,所以集训时不得不租用体工队的训练场地,训练时间得不到保证,而且吃住条件也相对较差,这些都间接影响了运动员的成绩。吉林省既没有残疾人体协,也没有残疾人体训中心,所以无专门的管理人员。
四、没有科学比赛和选拔机制,后备力量不足
首先要理顺省残疾人运动会和健全人运动会之间的承办关系,哪个城市申办健全人运动会,它也要相继承办残疾人运动会,这样会从充分利用良好的比赛资源,使残疾人运动员从充分挥自己的竞技水平,从而选拔出身体素质好,有潜力的年轻运动员加以训练培养,充实后备力量,这样才能使优秀的年轻运动员层出不穷,争取在全运会,及残奥会上争金夺银,为国争光,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五、缺乏科学的训练和管理
目前吉林省只有一名体工队专业教练员从1994年开始带残疾人运动员至今,其他教练员都是有比赛任务时实行临时聘任制。由于对残疾人比赛规则和医学分级缺乏了解,也就无法针对性的为运动员制定和采取科学的训练手段和方法,从而无法更有效提高残疾人运动员的成绩。此外,由于训练时间不足,训练中无法采用更多有效的训练手段,因此教练员制定的训练计划无法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至今为止,我省无一名国家级裁判员,国家级医学分级人员。
在管理方面,由于无专门的管理人员,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由于工作繁忙,不能一心一意,踏踏实实地长时间的留守,再加之,聋哑脑瘫的残疾人运动员由于思维和语言方面的障碍,很难管理。此外,由于训练期间,运动员无更多的娱乐方式,因此出现了很多不应该发生的意外,导致受伤,影响训练的情况时有发生。
六、无相应的政策保障
运动员的运动生涯是有限的,所以,要想彻底解除年轻残疾人运动员的后顾之忧,就要切实保障和解决他们的学习,就业等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使他们在退役之后,仍有一技之长,自食其力。省政府应制定和颁布实施一些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 改善和提高残疾人运动员、教练员的待遇,并健全和切实落实好对优秀运动员的奖励机制,安排好残疾人运动员的就业,学习和生活,从而使他们能全力以赴,争取获得更好的成绩,为吉林省,乃至为国争光。
综上所述,吉林省残疾人竞技体育的发展尽管困难重重,只要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有各级政府领导的关心和重视,有不断完善的政策与法规,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我想,在不久的将来,吉林省残疾人竞技体育会迎来崭新的春天,使吉林省残疾人竞技体育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孔凡,袁锋,王美春.残疾人康复体育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2(2):145-146.
[2]孙华玉,王龙,王朝群,张华,于美刚,刘美奋.山东省残疾人竞技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