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贫困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现状和特点,说明在当前“以人为本”育人理念下关注贫困生群体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了的必要性,并分析促进贫困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措施。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 社会实践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8-082-01
高校社会实践从组织者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是教务部门管理的教学计划内的专业性很强的实践性教学;二是团委、学工等学生思政部门组织、指导的思政教育性质很强的实践性活动;三是学生个体自发需求的家教、促销等谋生性质很强的社会兼职行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增长才干、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全国大学生家庭贫困生的比例已近30%,特困生比例为10%-15%,经过多年的实际工作,笔者发现,当前的社会实践机制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贫困生的积极参与。本文就重点关注家庭贫困生群体如何有效的参与后两类社会实践活动。
一、贫困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
1、团队式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是参与团队式寒暑假社会实践的经济成本大,家庭贫困生难以负担。当前社会实践经费来源多是由学校支持、学院配套和学生自筹三部分组成。社会实践的费用则主要包括来车船费、食宿费、通讯费、打印装订费等等。据笔者所在单位的统计,仅在家庭所在地实践,每人的实践花费至少在100元以上;若将实践成果打印成册并且装订精美,光用于论文打印的费用人均就近500元。
2、自发性兼职类实践活动参与度高。大部分贫困生的假期安排是参加有经济回报的实践活动,比如家教、商场促销员、各类招生机构的宣传员、协助老师做科研项目等。对于这些贫困生来说,假期是进行勤工助学最好的时机。有学生这样描述暑假生活“很累,很热,但是想到开学后可以不用向爸爸妈妈要生活费,我充满了力量。”
二、关注贫困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必要性
1、关注贫困生参与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人为本”理念的要求。高校德育工作者应充分了解和尊重贫困生在社会实践参与中的主体性、选择性和多样性,贴近生活,关注现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一般来说,学校组织的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都结合国家的方针政策、大事等内容,如“改革开放3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等设计主题,大学生们通过这些预设主题有意识的去了解社会,了解民生,感受祖国的发展。而参与兼职类实践活动的学生往往没有机会体会这样的深层含义,也许体会更多的是生存的艰难,工作的辛劳。这些学生在实践中如果遇到了困难,思想上有了困惑也无法得到及时的帮助和引导。这些对学校德育工作而言,贫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属性”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完整。
2、关注贫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公平原则”的重要体现。首先,贫困生因为无法完成“个人筹资”部分而参与团队式实践活动,实际上就是失去了享有学校教育资源的机会,构成隐性的不公平。其二,目前的社会实践评优评价体系没有覆盖到兼职类实践活动,贫困生利用假期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因其自发性而没有获得有效的评价和认可,成为显性的不公平。这些对学生个人而言意味着失去了“激发荣耀动机和激发成就动机”的机会。
三、促进贫困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措施
1、多方筹措经费,加大对社会实践的支持力度。筹措经费一直是社会实践教育组织工作的重点之一。一方面,高校团学组织应该加大对“点上实践项目”指导力度和宣传力度,多出“精品项目”,争取学校专项经费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学校、学院应利用各种途径,积极与工商企业、社会组织、城镇社区、农村乡镇建立联系,建立一批稳定的实践基地,争取通过学校的专业优势、科技服务优势来获得有偿的社会服务和争取企业事业单位的赞助,形成以“实践养实践”的局面。如笔者所在高校持续10年之久的“神农架科学考察实践”活动,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该实践队目前的实践经费大部分来源于企业赞助,小部分来源于学校的支持,参与实践活动的学生已经完全实行“全程公费”。不少公益基金会也有针对大学生社团实践活动的专项经费支持,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争取,如“湿地使者行动”、“保护母亲河”等活动。
2、建立社会实践与勤工助学相结合的机制,完善社会实践的评价体系。如前所述,目前大部分高校寒暑假社会实践评优没有覆盖勤工助学类的实践活动,对勤工助学的认识还停留在经济上缓解学生压力的层面上。高校团学组织主动占领这类实践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充分认识到贫困生群体对勤工助学类社会实践活动的迫切需求,主动地有意识地赋予勤工助学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属性”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张朝龙,张仁杰.浅议新时期大学生资助工作地价值[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12)
[2]陈艳,徐庆官.增强高校社会实践教育时效性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2)
[3]马丽华,等.试论社会实践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J].才智,2009(6)
[4]罗公利等课题组.试论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形式与内容[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07,23(3)科技大学学报,2007,23(3)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 社会实践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8-082-01
高校社会实践从组织者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是教务部门管理的教学计划内的专业性很强的实践性教学;二是团委、学工等学生思政部门组织、指导的思政教育性质很强的实践性活动;三是学生个体自发需求的家教、促销等谋生性质很强的社会兼职行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增长才干、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全国大学生家庭贫困生的比例已近30%,特困生比例为10%-15%,经过多年的实际工作,笔者发现,当前的社会实践机制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贫困生的积极参与。本文就重点关注家庭贫困生群体如何有效的参与后两类社会实践活动。
一、贫困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
1、团队式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是参与团队式寒暑假社会实践的经济成本大,家庭贫困生难以负担。当前社会实践经费来源多是由学校支持、学院配套和学生自筹三部分组成。社会实践的费用则主要包括来车船费、食宿费、通讯费、打印装订费等等。据笔者所在单位的统计,仅在家庭所在地实践,每人的实践花费至少在100元以上;若将实践成果打印成册并且装订精美,光用于论文打印的费用人均就近500元。
2、自发性兼职类实践活动参与度高。大部分贫困生的假期安排是参加有经济回报的实践活动,比如家教、商场促销员、各类招生机构的宣传员、协助老师做科研项目等。对于这些贫困生来说,假期是进行勤工助学最好的时机。有学生这样描述暑假生活“很累,很热,但是想到开学后可以不用向爸爸妈妈要生活费,我充满了力量。”
二、关注贫困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必要性
1、关注贫困生参与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人为本”理念的要求。高校德育工作者应充分了解和尊重贫困生在社会实践参与中的主体性、选择性和多样性,贴近生活,关注现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一般来说,学校组织的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都结合国家的方针政策、大事等内容,如“改革开放3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等设计主题,大学生们通过这些预设主题有意识的去了解社会,了解民生,感受祖国的发展。而参与兼职类实践活动的学生往往没有机会体会这样的深层含义,也许体会更多的是生存的艰难,工作的辛劳。这些学生在实践中如果遇到了困难,思想上有了困惑也无法得到及时的帮助和引导。这些对学校德育工作而言,贫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属性”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完整。
2、关注贫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公平原则”的重要体现。首先,贫困生因为无法完成“个人筹资”部分而参与团队式实践活动,实际上就是失去了享有学校教育资源的机会,构成隐性的不公平。其二,目前的社会实践评优评价体系没有覆盖到兼职类实践活动,贫困生利用假期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因其自发性而没有获得有效的评价和认可,成为显性的不公平。这些对学生个人而言意味着失去了“激发荣耀动机和激发成就动机”的机会。
三、促进贫困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措施
1、多方筹措经费,加大对社会实践的支持力度。筹措经费一直是社会实践教育组织工作的重点之一。一方面,高校团学组织应该加大对“点上实践项目”指导力度和宣传力度,多出“精品项目”,争取学校专项经费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学校、学院应利用各种途径,积极与工商企业、社会组织、城镇社区、农村乡镇建立联系,建立一批稳定的实践基地,争取通过学校的专业优势、科技服务优势来获得有偿的社会服务和争取企业事业单位的赞助,形成以“实践养实践”的局面。如笔者所在高校持续10年之久的“神农架科学考察实践”活动,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该实践队目前的实践经费大部分来源于企业赞助,小部分来源于学校的支持,参与实践活动的学生已经完全实行“全程公费”。不少公益基金会也有针对大学生社团实践活动的专项经费支持,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争取,如“湿地使者行动”、“保护母亲河”等活动。
2、建立社会实践与勤工助学相结合的机制,完善社会实践的评价体系。如前所述,目前大部分高校寒暑假社会实践评优没有覆盖勤工助学类的实践活动,对勤工助学的认识还停留在经济上缓解学生压力的层面上。高校团学组织主动占领这类实践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充分认识到贫困生群体对勤工助学类社会实践活动的迫切需求,主动地有意识地赋予勤工助学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属性”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张朝龙,张仁杰.浅议新时期大学生资助工作地价值[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12)
[2]陈艳,徐庆官.增强高校社会实践教育时效性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2)
[3]马丽华,等.试论社会实践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J].才智,2009(6)
[4]罗公利等课题组.试论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形式与内容[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07,23(3)科技大学学报,2007,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