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029-02
“有效互动,分层达标”课堂教学模式的本质是“当堂达标”,实现课堂的高效益,达到“堂堂清、人人清”;采取的方式是“互动探究”,重在让学生在互动中自主、合作、展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乐学、我会学”。课堂分为五个环节:1.预习交流;2.出示目标;3.互助探究;4.达标检测;5.总结提升。下面就“预习交流”和“达标检测”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对预习交流的思考
在“互助合作,分层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下,调动学生都参与预习,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刻意设计了一些环节,初步取得一些成效。
首先,我利用一节课时间教学生如何预习。
预习可分六步:
1.读,即读文。只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读通文意,积累字词。
2.背。对于要求背诵的古诗古文等,在预习时力求能背下来。
3.思。读文后不要急于找资料,要先想想,自己读懂了多少,有无疑问,对文章能有个整体了解。
4.查。在掌握文意,已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借助练习册,教材全解,网络等查找相关材料,如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等。
5.选。在拥有大量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筛选整理,把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材料整理到预习本上,主张不要过多,也就是尽量不要大段抄录,要体现整理。
6.考。在以上预习的基础上,出一套不多于五道的预习题,要求题要力求基础,如字、词、文学常识等,也可出从本课联引出的其他旧知识。
(注:以上六步为常规预习,根据课文的需要,在布置作业时也可加留其他预习题。)
其次,课上进行预习交流时,分为两步进行:预习成果展示(把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资料通过幻灯展示给大家,这样既培养孩子的辨别思考能力,又迫使孩子规范书写)和预习经验交流(即出题互考,自己必须知道答案。这既能调动学生的预习兴趣,又能迫使学生记住相关知识)。
再有,多次强调互通有无的重要,要求学生在听别人介绍预习成果时,及时填补自己预习的空白。
最后,就是要勤检查、勤督促,及时表扬,及时批评。当学生习惯于这种预习作业时,我们的努力也就初见成效了。
注: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最主要的就是时间过长。一方面很多同学有展示的愿望,也需要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否则,有些学生渐渐地就开始应付预习,没有实效了,可每节课登台者只能有两三位;另一方面,学生预习中出现的质疑问题不一定和本节的新知相合,没有解答学生疑问的时间。
二、对达标分层设计的思考
为了打造高效课堂,深挖“互助探究,分层达标”的内涵,在自己的教学中,以“小组合作”为平台,以“分层达标”为突破,从而使达标检测有效落实,从而形成有效教学。
根据学生的差异,依据学习目标的确立,合理设计达标检测内容。检测的内容要兼顾到全体,紧紧围绕学习目标,低起点,多层次,趣味化,生活化,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在达成目标时,完成学习任务。这样,达标问题的设计分为“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参与课堂教学,凸显主体地位。具体分为“三级分层达标”。
祝你更上一层楼:“一楼练习”。即基础题。考查学生对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如“再认、再现重要史实的能力,记忆能力等,从而落实目标中基础知识。
祝你更上一层楼,二楼练习。即提高题。只要考察学生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理解能力。以材料题的形式对课文重点内容进行考察。材料源于课本,学生只要能读懂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记住相关史实,就能轻而易举地解答问题,以探究题的形式考查对知识的辨析能力,对知识的归纳比较能力。
祝你更上一层楼,三楼练习。即拓展延伸部分。三楼的训练题要求做一些综合性强或思考性强的题,同学间可研究、讨论,这种做法既减轻了优生的学习负担,同时又提高了优生的兴趣。平时我们注重与学生的引导与交流,不让学生有空子可钻。这样的作业,给优等生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平台、竞争的平台、超越自我的平台,而一般学生则在“能做”的习题上也体验到了成功,甚至有的学生会给自已树立高标准,增强了作业的积极首先只要测试学生对历史现象分析评价能力,由此为学生的发展搭建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习题的设计与现实、生活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切入。如:在当今世界各地,你会发现许多华人居住的地方,被称为:“唐人街”,你知道这一称呼的来历吗?学生只有了解历史现象的历史渊源,理解历史现象的深刻内涵,即可作答案。其次,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察,具有开放性,也是考察目标的达成度。让学生的情感教育有所达成,从而发挥历史学科思想教育主渠道的优势。
总之,通过合理分层,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基础学生能吃饱,优秀生能吃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和提高,真正实现由习题设计的分层,到学生达标的分层,使课堂教学更具有实效性。对同一问题尽可能多角度设问。设问的梯度由易到难,使学生踏着阶梯一步一步探索,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尝试。设问的多梯度性可以帮助学生发掘问题的各个方面,达到深层认识问题的本质,从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设计阶梯型题组。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精选不同层次的题目,由易到难,按照不同能要求编成题组,有针对性地设置知识、方法、能力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的思维坡度循序渐进,恰到好处。让学生每解一题,都能亲自体会到其中蕴含的规律,领略到解题的意境和命题的构思。经过这几种方法对作业分层化处理,对于提高学生做好达标检测题的积极性是切实有效的。
“有效互动,分层达标”课堂教学模式的本质是“当堂达标”,实现课堂的高效益,达到“堂堂清、人人清”;采取的方式是“互动探究”,重在让学生在互动中自主、合作、展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乐学、我会学”。课堂分为五个环节:1.预习交流;2.出示目标;3.互助探究;4.达标检测;5.总结提升。下面就“预习交流”和“达标检测”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对预习交流的思考
在“互助合作,分层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下,调动学生都参与预习,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刻意设计了一些环节,初步取得一些成效。
首先,我利用一节课时间教学生如何预习。
预习可分六步:
1.读,即读文。只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读通文意,积累字词。
2.背。对于要求背诵的古诗古文等,在预习时力求能背下来。
3.思。读文后不要急于找资料,要先想想,自己读懂了多少,有无疑问,对文章能有个整体了解。
4.查。在掌握文意,已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借助练习册,教材全解,网络等查找相关材料,如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等。
5.选。在拥有大量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筛选整理,把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材料整理到预习本上,主张不要过多,也就是尽量不要大段抄录,要体现整理。
6.考。在以上预习的基础上,出一套不多于五道的预习题,要求题要力求基础,如字、词、文学常识等,也可出从本课联引出的其他旧知识。
(注:以上六步为常规预习,根据课文的需要,在布置作业时也可加留其他预习题。)
其次,课上进行预习交流时,分为两步进行:预习成果展示(把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资料通过幻灯展示给大家,这样既培养孩子的辨别思考能力,又迫使孩子规范书写)和预习经验交流(即出题互考,自己必须知道答案。这既能调动学生的预习兴趣,又能迫使学生记住相关知识)。
再有,多次强调互通有无的重要,要求学生在听别人介绍预习成果时,及时填补自己预习的空白。
最后,就是要勤检查、勤督促,及时表扬,及时批评。当学生习惯于这种预习作业时,我们的努力也就初见成效了。
注: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最主要的就是时间过长。一方面很多同学有展示的愿望,也需要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否则,有些学生渐渐地就开始应付预习,没有实效了,可每节课登台者只能有两三位;另一方面,学生预习中出现的质疑问题不一定和本节的新知相合,没有解答学生疑问的时间。
二、对达标分层设计的思考
为了打造高效课堂,深挖“互助探究,分层达标”的内涵,在自己的教学中,以“小组合作”为平台,以“分层达标”为突破,从而使达标检测有效落实,从而形成有效教学。
根据学生的差异,依据学习目标的确立,合理设计达标检测内容。检测的内容要兼顾到全体,紧紧围绕学习目标,低起点,多层次,趣味化,生活化,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在达成目标时,完成学习任务。这样,达标问题的设计分为“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参与课堂教学,凸显主体地位。具体分为“三级分层达标”。
祝你更上一层楼:“一楼练习”。即基础题。考查学生对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如“再认、再现重要史实的能力,记忆能力等,从而落实目标中基础知识。
祝你更上一层楼,二楼练习。即提高题。只要考察学生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理解能力。以材料题的形式对课文重点内容进行考察。材料源于课本,学生只要能读懂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记住相关史实,就能轻而易举地解答问题,以探究题的形式考查对知识的辨析能力,对知识的归纳比较能力。
祝你更上一层楼,三楼练习。即拓展延伸部分。三楼的训练题要求做一些综合性强或思考性强的题,同学间可研究、讨论,这种做法既减轻了优生的学习负担,同时又提高了优生的兴趣。平时我们注重与学生的引导与交流,不让学生有空子可钻。这样的作业,给优等生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平台、竞争的平台、超越自我的平台,而一般学生则在“能做”的习题上也体验到了成功,甚至有的学生会给自已树立高标准,增强了作业的积极首先只要测试学生对历史现象分析评价能力,由此为学生的发展搭建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习题的设计与现实、生活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切入。如:在当今世界各地,你会发现许多华人居住的地方,被称为:“唐人街”,你知道这一称呼的来历吗?学生只有了解历史现象的历史渊源,理解历史现象的深刻内涵,即可作答案。其次,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察,具有开放性,也是考察目标的达成度。让学生的情感教育有所达成,从而发挥历史学科思想教育主渠道的优势。
总之,通过合理分层,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基础学生能吃饱,优秀生能吃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和提高,真正实现由习题设计的分层,到学生达标的分层,使课堂教学更具有实效性。对同一问题尽可能多角度设问。设问的梯度由易到难,使学生踏着阶梯一步一步探索,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尝试。设问的多梯度性可以帮助学生发掘问题的各个方面,达到深层认识问题的本质,从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设计阶梯型题组。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精选不同层次的题目,由易到难,按照不同能要求编成题组,有针对性地设置知识、方法、能力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的思维坡度循序渐进,恰到好处。让学生每解一题,都能亲自体会到其中蕴含的规律,领略到解题的意境和命题的构思。经过这几种方法对作业分层化处理,对于提高学生做好达标检测题的积极性是切实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