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建 ”模式提升学校管理效能

来源 :广东教育·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iritwo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学校党建工作的定位
  《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教育大会指出,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
  然而,中小学党建工作的现状与误区是:党建工作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两张皮;学校抓好教育教学工作就行了,党建工作是不必要的;甚至认为党建工作干扰了教育教学工作。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学校管理者未能提高政治站位,正确认识党建工作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未能找到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的契合点,无从统一。
  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正确认识中小学党建工作与学校管理的关系,正确定位学校党建工作。
  首先,厘清一个问题:中小学工作是否要抓党建?有些校长说我的主要职责是抓安全、抓质量……”,有些教师说,“我只要把我的本职工作做好了……”。好多教育类杂志发表的都是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类的文章,极少涉猎学校党建研究的,更不用说研究组织力提升和学校管理之间的关系问题。
  其次,明确一种定位。党建工作、党组织的组织力提升与学校管理在学校层面,从某种层面讲是一回事,因为绝大多数学校校长书记一肩挑,党支部委员基本上也是以校级和中层干部为主,都履行“一岗双责”,党组织的组织力提升了,队伍建设好了,学校管理水平和效能也必将提高。
  再次,指明一个方向。在学校,只有推动党建工作与学校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日常工作同向而行、深度融合,实现党建工作与学校工作步调一致,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组织力才能发挥得更好。
  二、党的组织力与学校管理的逻辑契合点
  1. 工作主体:提升学校管理效能的关键因素———人
  人既是支部组织力的主体,也是组织力的作用对象。把人的因素调动起来,组织力才能得到提升,组织力作用才能得到发挥。
  先看“党组织的组织力”。依照《党支部组织能力提升规范》中:党支部的组织力,是指党支部凭借自身的组织体系和组织资源,对组织、团体、团队进行引导、整合和动员的能力。
  再看“学校管理”。学校管理是学校对本校的教育、教学、科研、后勤和师生员工等各项工作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活动。学校通过管理,把各项工作及其组成要素结合起来,发挥整体功能,以实现其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各项工作目标。
  党组织在政治领导、组织覆盖、发动群众、宣传党的主张、推动发展等方面对学校工作发挥政治保证和监督保障作用。学校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诸多要素,而“人”是最重要、最关键的要素,在学校管理中,“人”是我们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以人为中心,是提升学校凝聚力、队伍战斗力最根本的途径,提升党组织组织力对学校管理中“人”这个要素起到重要的政治保证和促进作用,这是党组织组织力提升和学校管理水平提升的高度契合。
  2. 工作效力
  做好人事布局,为党建和学校管理的有效融合奠基。
  第一、领导班子与支部委员。党组织与行政领导班子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保证党组织在重大事项决策中的地位,同时使决策能够得到有效執行。
  第二、党员与教学骨干。严格党员标准,抓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重视发展优秀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入党,健全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管理骨干的“双培养”机制。这既能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也能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和教职工的主体作用。
  第三、党建中的人,就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人。这是不应该分开,也不可能分开的。党建工作,带动的是一个优秀的教职工团队。
  3. 工作内容
  党组织组织力的提升和学校管理,都要做好“人”的工作,通过党建中的人和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人”,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学校发展质量的提升。
  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做好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党史国史和形势政策教育,引导教职工增强政治认同和教书育人责任感。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定期分析教职工思想动态,积极为教职工排忧解难。通过这些工作,可以凝聚人心。
  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是学校党建工作的又一重要任务。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强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注重培育宣传师德标兵、教学骨干和优秀班主任、德育工作者等先进典型,引导教师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这有利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做好“人”的工作,才能把党建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真正融合起来。
  三、党建与学校管理融合的具体作法:以广州彭加木纪念中学为例
  1. “铺路文化”:把人放在中心
  怎么看人,怎么把人当人看
  宗旨:管校要管人,管人要管心,管心要知心,知心要关心,关心要真心。
  管理基本原则:共同事业激励人;运用制度管理人;创设环境吸引人;投入情感温暖人;形成机制培育人;良好人格影响人。
  实施方略:制度管理;目标引领;情感融入;对话沟通;抓大放小;阳光法则;人格影响。
  2.“党建 ”工作模式
  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重点工作、日常工作同向而行、深度融合,实现党建工作与学校工作步调一致。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开展“我是党员”亮身份、“我在岗位做贡献”等活动,让党员教师“平常时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出来”。我校教师中党员教师占43.2%。   为增强教师的凝聚力,我们创新党建模式,通过分享、讲座、活动等,使教师间关系融洽,互相理解,互为铺路,相互成就。
  建立“党建 铺路大讲堂”平台。 近年来,以“铺路大讲堂”为平台,开展专题讲座、培训、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会、“我的彭中梦”和“学习体会分享会”等活动,不断拓展教师的视野,提供教师进步的“靶子”与“面子”。先后有陈颖、曾翠影、叶红、梁艳林等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对学校的愿景,培训体会等等;《顺道起舞,以退求进,立足课堂,决胜高考》《统筹时空,三维联动》《我思故我在——办学思想解读》《行成于思》等学校的制度文件通过大讲堂的专题讲座深入人心。
  “党建 共同体建设”形成合力。 建立“1 1”党员群众共同体,互为铺路,相互成就,促进了教师队伍的团结、和谐与成长。每名党员与一至二名群众教工结成对子,学习上相互督促,工作上共同提高,生活上彼此关心,学校定期检查工作落实,这些举措有力地推动了教师队伍及学校工作的发展。开展互帮互学,优势互补,学校共建立了 61对党群共同体。
  “党建 集体活动”促成长。按照“月月有大型活动、周周有小型活动、天天有个人活动”的思路,策划组织了教师活动,如爬山、拔河、趣味体育、足球赛、篮球赛、拓展培训、羽毛球赛等,增进了教师间理解,充分展现了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我校的各类代表队在区以上的活动中,以进取、奉献、求实的精神屡获佳绩。在刚刚结束的区教职工篮球赛中,“娘子军”们刻苦训练,勇于拼搏,以弱胜强,勇夺亚军。
  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教育,教师间形成了和谐相处,互为铺路,相互成就的局面。目前李锦雄等2位同志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王旺等2位同志提交了入党申请书。
  四、党建成为提升学校管理效能的助推剂
  通过党建,明确目标,增强认同,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提高执行力,放大合力。
  1. 爱的宣言
  爱才是最有力量的。爱校、爱生、爱同事、爱教育事业。作为一间学校必须要有一种爱的情感,师生要是对学校没有归宿感,这个学校就没有希望。要有希望,就要考虑学校有什么东西值得师生去爱。广州彭加木纪念中学通过党建,打造和谐校园,安全保障有力,环境整洁优美,活动丰富多彩,人际关系和谐。
  2. 没有战略的思路,就没有实践的出路
  在党建工作推动引领下,广州彭加木纪念中学建构了完善的、符合学校实际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学校文化体系,“互为铺路,相互成就”深入人心,做好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学校战略思路得到广大教职工的认同,学校发展蹄疾步稳。
  3. 执行力
  战略的实践有一个信心问题,没信心就无法执行,而信心来源于领导者的权威,领导者的权威又来源于“他能带领我们打胜仗",而打胜仗的前提是智勇双全。不考虑领导者权威的任何战略都是危险的战略,哪怕它多么的“科学",多么地美丽。组织力带来执行力,要有高执行力,党建工作功不可没。
  4. 党建引领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的实质是“以人为本的文化”,你把人看得有多低,你的学校文化就有多低;你把人看得有多高,你的学校文化就有多高。其实,校长的真功夫在于“怎么看人”和“怎么把人当人看”,想盡办法凝聚人心。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广州彭加木纪念中学形成了铺路文化:以人为本,互为铺路,为人文校园提供了保证。
其他文献
2014年12月23日,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九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通过了《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纲要》(以下简称“战略纲要”),“战略纲要”从战略目标、战略方
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校园文化,对内来看是学校的精神与内涵,对外来看是学校的气质与形象,是学校形成特色与品味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发展与成长的动力之一。
乔金霆对待工作“勤”字当头,他勤恳踏实的实干作风给很多领导和同志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常说:“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弱一点没事,工作量多一些没事,只要有勤,一勤天下无难事.无
雕塑从材料上,可分为铜雕、木雕、石雕、牙雕、骨雕、漆雕、贝雕、冰雕、泥雕、玉雕、瓷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