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典诗歌教学与音乐结伴同行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im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典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典范,无论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凝练的语言形式,还是委婉含蓄的表情达意,意味悠远的艺术境界都是值得我们回味品评的。因此,古典诗歌教学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然而这也是一个难点。
  高二讲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前,我对所教班级学生作了一番调查:调查对象为高二(7)、(8)学生,共95人参加了本次的调查。以下是我所教的两个平衡班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情况(实验前):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还没有借助音乐鉴赏古典诗歌之前,两个班级的学生情况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1. 古典诗歌积累数量偏少,对古典诗歌感兴趣的学生不多;2. 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兴趣不浓,主要是因为“看不懂”;3. 古典诗歌鉴赏能力很弱,缺少鉴赏古典诗歌的技巧。
  那么,如何让古典诗歌这朵中华传统文化的奇葩在每个中学生心中绽放,提高学生对诗歌阅读的兴趣?在古典诗歌教学中我融入了音乐元素,尝试着将音乐作为学习古典诗歌的载体,让古典诗歌遨游在音乐的海中。
  一、以音乐促诗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中,此道理亦然。可见,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机,成才的起点。而“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托尔斯泰)。在古典诗歌教学中,教师如果想让学生乐学,首先应激发起学生的诗趣。于是,我利用音乐作为新课导入,让学生在音乐熏陶感染下很快地进入诗歌情境中,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兴趣。如,我在讲授《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时候,首先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那深沉、浑厚的乐曲将学生带入万马奔腾、惊心动魄的战争气氛之中,战争的激烈、紧张、惊险,各战团间斗智斗勇的情形以及主要人物周瑜、诸葛亮等运筹帷幄的鲜活形象历历在目。强劲的旋律带领学生感受雄厚的历史,学生学习的兴趣高涨,精神饱满地期待新课的开始。又如在讲授李煜的《虞美人》时,我准备了费玉清的《虞美人》(Flash MV),一进教室就问:“同学们,你们想唱歌吗?”学生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我顺势播放了《虞美人》歌曲,并让学生学唱。不几分钟,绝大部分学生会唱了。我又问:“词作者是谁?他是怎样一个人?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当我再放歌曲让学生静听的时候,作者的故国之恋、亡国之痛,深深地打动了学生,特别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二句的回环反复,使学生更深刻地体味到了李煜那江水般深长的愁思,留下难忘的记忆。
  以音乐导入新课,音乐运用恰当与否,是堂课激趣能够成功的关键。
  二、以音乐促诵读
  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它能用音乐本身的力量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理解作品描绘的千情万态和感情基调。如果这种活动能长期运用于语文课堂,将使学生的艺术修养不断提高,从而更好地把握古典诗歌美的意境、丰富的情感。实践中,配乐朗诵是比较常用的教学手段,使用得好,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如朗诵《春江花月夜》,可配上中国古典十大金曲《春江花月夜》;朗诵《山居秋暝》,配上《醉卧山水间》;朗诵《念奴娇?赤壁怀古》,配上古筝曲《渔舟唱晚》;朗诵《琵琶行》,可配上《琵琶吟》;朗诵《声声慢》,可配上林海的《琵琶语》……音乐艺术即情感艺术,当我们走进课堂,用智慧和情感营造艺术情景,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读出声音来,读出抑扬顿挫来,读出语调神情来”,然后在读中体会情感,在体会情感中找到共鸣。这正是师生互动过程的最佳切入口,“比单用眼睛看,所得的印象要深刻得多,对于诗歌的思想感情,领会得要透彻得多,从中受到的感染要强得多。”
  三、以音乐促鉴赏
  “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序》)音乐反映着社会现状和人们的情感,也反过来影响着人。音乐是人类情感最好的诠释者。音喜人喜,音怒人怒,音哀人哀,音乐人乐。读诗词,其实所说的读懂大致也不过是读懂诗歌中创作者的“喜怒哀乐”罢了。因此,古典诗歌的鉴赏可以与音乐合二为一,使之“水乳交融”。音乐创设的特定意境,能促进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领悟。学生在音乐的引领下,能树立正确的情感观与价值观,更好地步入古典诗歌的意境中,体会创作者的喜怒哀乐与苦闷徬徨。继而使学生读懂古典诗歌,走进古典诗歌,使学生与创作者的心灵交汇得以实现,让学生与诗人达到情感的共鸣。
  如,我在教《孔雀东南飞》一文时,发现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在题材、主题、情节和人物的性格、命运上都与家喻户晓、学生也耳熟能详的《梁祝》何其的相似。于是我就产生了“以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之音传《孔雀东南飞》之意”的构想,把故事、音乐和诗歌有机地结合起来,借助《梁祝》的故事与音乐,引领学生感受《孔雀东南飞》中的伟大爱情以及大悲大喜的情感。通过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旋律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通过诗歌鉴赏体会人物形象的性格、命运和深刻的主题,从而增强文学艺术的感染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借助音乐提高学生鉴赏古典诗歌能力的教学模式实施了一个学期后,我又对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情况进行了一次小调查。调查情况如表1。
  一个学期以来的三次考试,诗歌鉴赏成绩如表2。
  由上面两个表格可以看出,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学生学习古典诗歌较高一下学期时发生了质的变化:1、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兴趣明显提高了,“读不懂”古典诗歌的人少了。2、学生背诵积累古典诗歌的能力加强了。3、学生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有所提高。
  责任编辑 黄日暖
其他文献
观察与写作活动的关系极为密切,它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前提,获取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点燃创作契机的火种。要提高观察能力,必须学会透过现象抓住实质,认真细致、善于比较,坚持长期反复
一、学习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内涵及特征学习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指的是,在共同愿景的引导和激励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能够敏锐地观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入,会计工作将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和加强,其在经济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也将得到日益发挥和体现。但新的市场经济管理体制和会计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发挥着重大作用,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却存在较多问题,困扰着高校师生与各级教育行政机关。随着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模糊综合评价法就是以模糊数学为基础,应用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将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定量化,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对人、事、物进行全面、正确而又定量的评
一、巧用教材。让学生“活”起来 亚里士多德说过:“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思想。”小学生有着敏锐的感知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而小学语文教材既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和引人入胜的深
雨水集蓄利用技术是固原地区解决干旱缺水、促进雨水资源化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通过对固原地区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发展固原地区先进、高
关注大学生弱势群体的人格特征,做好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心之一。本文在对影响大学生弱势群体人格的消极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心理健
现行的传统工程质检项目划分及资料整编在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整编归档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通过对传统划法的学习和实践中的应用发现,若将传统划法的局部稍作改进,更能体现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