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放射性肺损伤研究进展

来源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oyage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放射治疗是胸部晚期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方法,而放射性肺损伤是放射治疗过程中较常见的并发症.放射性肺损伤发生早期主要表现为放射性肺炎,若治疗不及时,会发展为放射性肺纤维化.肺纤维化一旦形成,损伤不易逆转,表现为胸闷、气短、干咳以及呼吸困难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由于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使胸部肿瘤放射治疗的有效剂量受到限制.目前,临床上治疗放射性肺损伤主要应用抗生素、激素、抗组胺类药物以及一些中医药疗法,这些方法主要通过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和表达,减轻临床症状,延缓放射性肺纤维化的发展进程,但无法修复已经受损的组织[1].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及自我更新能力的多能干细胞,其可促进组织再生,调节免疫功能,且易于体外培养和增殖,使其成为近年来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2-3].本文对不同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放射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血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在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severe adenovirus pneumonia,SAP)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江西省儿童医院呼吸科诊断为腺病毒肺炎的159例患儿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普通腺病毒肺炎组和重症腺病毒肺炎组.比较2组血LDH、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经鼻导管高流量氧疗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自2020年3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17例新生儿重症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58)与B组(n=59).两组患儿均给予镇静、抗感染、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失衡、保持呼吸道顺畅、保护脏器功能等对症治疗.同时,A组患儿给予经鼻导管高流量氧疗;B组患儿在A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评估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氧分压(Pa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