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栽培模式下知母种子质量及良种选育研究

来源 :时珍国医国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r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不同栽培模式下知母种子的质量及其与药材产量和质量的关系,筛选适合知母优良种子生产的繁殖方式,探讨能否实现优良种子和优质高产知母药材生产同步进行的栽培模式.方法 对10份不同播量、不同等级种苗和不同根茎移栽知母种子千粒重、含水量、发芽率和胚着色率4个指标进行检测,对4个指标的测定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测定不同处理所得知母药材产量及药用成分含量,对种子质量与药材产量及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不同处理间知母种子千粒重、含水量、发芽率和胚着色率有明显差异,生产上可以把生活力和发芽率作为知母种子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种子质量与药材产量和质量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 生产上知母种子繁育建议直播或一级种苗移栽,知母药材种植建议种苗移栽或根茎移栽.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龙葵种子萌发不同阶段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淀粉和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以探讨龙葵种子萌发过程的内在机理.方法 将龙葵种子置于培养皿中水培浸种处理,采用常规生理生化方法测定萌发不同阶段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淀粉含量,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玉米素(ZT)、脱落酸(ABA)四种内源激素含量,并分析比较其差异.结果 随着萌发进程的推进,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呈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淀粉含量呈升高-降低-升高的变化趋势;IAA含量呈现逐渐
目的 明确益肾化湿颗粒联合盐酸川芎嗪对Ⅲ-Ⅳ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脂及肾功能影响.方法 选取Ⅲ-Ⅳ期糖尿病肾病住院患者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5例)与对照组(75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采用盐酸川芎嗪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益肾化湿颗粒.观察两组治疗后血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肾功能(血清肌酐、尿素氮、血尿酸)、血清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尿微量蛋白尿的变化;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斑块长径变化;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现代医学对于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而祖国医学认为该病的病因病机根据发病表现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主要为肺、脾、肾三脏亏虚,外因则是感受风邪、水湿、湿热、瘀血,内、外因之间互为因果、相互影响从而导致了该病发病,在该病病程中肾虚血瘀贯穿始终,受《黄帝内经》启发,文章将从治疗水肿的三大治法“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莝”论治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思路.
杨秉秀教授多年来致力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其在辨证选方的基础上针对该病的基本病机选用角药,屡获佳效.文章整理杨秉秀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用药经验,分析其角药组成、配伍特点等,并列举病案用以例证,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检索近年来关于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文献,基于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总结其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证据,并梳理其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体内外效应机制研究情况,以期为今后开展临床试验及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强调中医药的地位与作用,在许多重要场合阐发了一系列关于中医药发展的新理念,明确了振兴发展中医药的最关键、最实际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新时代中医药治理的纲领性意见.习近平新时代中医药治理的价值观念主要体现在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的中医药文化观,中医药是我国的五大优势资源的中医药复合资源观,是中国文化软实力、是国际传播的亮丽名片的中医药国际传播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医药治理的路径选择主要体现在,中医药成为国家健康战略的重要基石,中医药是实现大健康理念的重要抓手,国
基于古代文献如《易经》《说文解字》《黄帝内经》等,探讨癌以及骨转移癌痛的病机,剖析后溪穴的穴位本质,推理其临床应用并引申思考其对骨转移癌痛的治疗可行性.经过初步临床经验验证发现后溪穴对骨转移癌痛止痛效果甚好,探讨后溪穴对骨转移癌痛的疗效理论,为现代疾病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国医大师刘志明善用温病之法辨治外感热病,在八十余年的从医生涯中多次主导或参与国内传染病大规模流行期的中医防控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对石膏的使用颇有心得.刘老指出石膏的应用历久弥新,从某种角度看,仅一味石膏的药性就蕴含了表里双解之法,若用于治疗湿邪较重的温病患者,可以滑石代石膏,或两者同用.若用于外感热病的内服治疗,需要注意炮制,只可用生石膏.剂量宜稍大于其他药物常用量,特殊情况下可用至一斤.石膏在临床使用得当,对迅速恢复患者体温,挽救危重症患者有重要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流行的当下,掌握石膏的药性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Pubmed等数据库,收集、整理中医药通过新兴耐药调控途径克服化疗耐药的文献,归纳总结中医药逆转化疗耐药的新途径,并提出新见解.化疗耐药是限制化疗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其新兴的调控途径正是当下的研究热点,其中包括铁死亡、焦亡等细胞死亡调控,肿瘤干细胞样特性维持等新颖表型,以及DNA甲基化、RNA转录后调控、蛋白翻译后修饰等分子层面的调控机制.中医药在克服化疗耐药的价值已经被细胞分子水平的研究所证实,现需要采取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来确定最佳的用药的方法与剂量.
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有限的课时中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文章将中医骨伤经典结合到现代课堂中,尝试将《中医骨伤传统经典名篇图解》运用到中医骨伤科学教学中,提出了思路方法与应用展望,进行了有益的偿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