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不能没有自动化

来源 :中国计算机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x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计算产品有很多特征,经常被人提及的包括高性能、安全性、稳定性、可用性等,但其中非常重要但又很少有人提及的还有自动化这一特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一些企业或机构在采用云计算架构之后发现,IT系统的响应速度不仅没有显著提高,反而变慢了,这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企业采购云服务的积极性。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云解决方案或云服务缺乏自动化的能力。“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当云计算从最开始的‘小打小闹’发展到今天,已经在很多领域得到大规模应用,云计算的复杂性也逐渐显现出来,这时就迫切需要增强云的自动化能力和敏捷性。”无锡华云数据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云数据)首席技术官郑军表示,这才是深化云应用的正确途径。
  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云计算产品有很多特征,经常被人提及的包括高性能、安全性、稳定性、可用性等,但其中非常重要但又很少有人提及的还有自动化这一特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云计算从诞生到走向成熟有一个过程,简单概括起来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用户最先了解云计算的基础架构,谈论最多的是IaaS和各厂商推出的云主机产品;第二阶段,用户希望将更多的应用和数据迁移到云中,因此厂商推出了更多种类的云计算产品,除了云主机以外,云存储、软件定义的网络等产品也日渐流行;第三阶段,也就是当前这个阶段,云计算已经从最初的小规模尝试发展到大规模应用,单个的云计算产品已经很难满足用户的需求,用户需要功能更丰富、部署速度更快、使用更方便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和服务,这就要求一个完整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必须在后台将所有单个的云计算产品串联起来,根据用户的需求实现自动化的部署、配置和运维,降低Capex投资成本与Opex运营成本。目前的技术发展趋势也验证了这一点,从早些年的Web Service到分布式计算再到现在的“微服务”概念。
  “以前,用户关心的是有或没有某些云功能。现在,用户更关注的是如何用好已有的这些功能,充分发挥其价值。”郑军表示,“这和智能手机的发展有些相似。以前,在非智能手机占据主流的时代,谁拥有一部智能手机就会引来艳羡的目光。现在,智能手机已经成了主流,人们又开始关注哪种智能手机更易用,更能全面满足用户的需求。”
  Gartner进行了一项调查,74%的受访者认为,要实现业务的增长,迫在眉睫的任务是提高基础架构的自动化程度。“自动化是云的高级功能,同时也是辨识云计算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准。”郑军认为,“不管是用户还是开发者,现在已经到了要认真考虑自动化这一问题的时候。”
  像汽车流水线一样重要
  在云计算应用的初始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实现虚拟化。但是现在,企业用户对云的需求越来越高,需要云计算提供对硬件、软件和服务等各方面的支撑已经远远超越了虚拟化。随着移动计算、大数据、“互联网 ”等新应用的兴起,大多数企业开始业务转型,从一个传统的IT管理者逐渐转型为对外的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和对内的业务服务提供者。
  “云计算发展到一定阶段,应用从简单到复杂,如果没有自动化,云的运维将是非常困难的。”郑军一语中的,“如果没有自动化,企业想上线一个大数据的复杂应用,学习曲线很高,实施的难度会增加。福特汽车公司的创立者亨利·福特对于汽车工业的最大贡献就是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条汽车生产流水线。这种自动化的生产方式对于汽车工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今天,自动化对云的重要性也是如此。”
  试想一下,用户只要输入简单的命令行或者通过“拖拉拽”这样直观简单的交互式操作,后台成千上万台机器就能自动创建并运行起来。这就是自动化的魅力所在。对于用户来说,自动化的最大价值在于,它可以屏蔽IT后台的技术复杂性。用户最关心的还是SaaS应用、App应用,而不会在意IaaS或PaaS层是如何对云应用进行支撑的,更不必知道OpenStack、Docker这些技术是如何发挥其作用的。“自动化可以屏蔽技术的复杂性。用户只要提出需求即可,后台可以自动化地提供用户所需的各种云资源和功能。”郑军告诉记者。
  “拿来主义”与定制化开发
  目前,国内云服务提供商的自动化水平还有待提高。虽然各云服务商都可以提供数十种甚至更多的云计算产品,但并不能完全做到将这些产品的技术后台打通,实现自动化的资源供给和运维。华云数据将发布一些与资源管理相关的新产品,不断提升自身云平台的自动化水平。
  以前,应用相对较少且部署简单,企业的IT人员可以采购软件和硬件,然后通过人工部署和管理。但是现在,随着应用增多,软件升级日益频繁,手工配置已经跟不上应用发展的速度。IT系统要具有根据应用的需求自动升级、横向扩展的能力。在非自动化的情况下,企业管理100台设备可能需要几个人甚至更多人的专职团队,但在实现自动化后,管理同样多的设备可能只需要一两个人,不仅减少了人工干预可能造成的错误,而且运维成本更低。自动化既是用户的需求,也是厂商努力倡导的技术发展方向。
  “以前在企业中,IT运维要由两组人完成,一组负责系统运维,另一组负责网络运维,两组人互不干涉。现在,云计算要把所有系统、软硬件打通,实现整体运维的自动化。“郑军强调说。
  这是一个开源时代。为了打造更优化的云平台,实现自动化,需要用到开源技术。使用开源技术可以避免用户被厂商绑定。但需要注意的是,任何开源技术不能拿来就用,而要在开源技术的基础之上针对企业的特定需求进行定制化的开发、优化和测试,这样才能保证开源技术用到刀刃上。对于企业应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开源技术,郑军给出了建议:第一,企业要掌握一些核心的算法,并将开源技术与公司的开发战略紧密结合;第二,企业要在开源技术的基础之上进行定制化开发,至少要进行更改和测试,并将开源技术融入自己的产品体系中;第三,企业要利用敏捷开发的方式,进行迭代式创新,不断丰富产品的功能。
  “OpenStack是一个优秀的平台,而且也是业界的一个标准,遵从这个标准进行开发可以保证与业界的主流趋势同步。不过,OpenStack平台本身的稳定性还要再提升,而且它只提供基本的框架平台,企业要基于这一平台进行复杂的高级功能的开发,必须掌握一定的技术方法。”郑军表示。
  夯实数据中心基础架构
  郑军认为:“从技术发展的趋势看,IaaS与PaaS要融合,但有时为了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IaaS、PaaS也要分开,因为有的客户只需要单独的IaaS或PaaS。用户关心的是应用,而不是具体的技术实现方式。我们的云计算系统为App应用提供统一的资源管理和服务,IaaS、PaaS是一种资源组织形式。对于像华云数据这样的综合云服务提供商来说,必须做的是打通IaaS和PaaS层,提供一个整体的云计算解决方案。”
  Gartner的调查数据显示:自2013年以来,混合云在全球的采用率逐步提高,亚太和日本地区混合云的采用率已达24%;基础架构的自动化和基于混合云的创新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很多用户之所以选择混合云,就是因为混合云具有敏捷性和灵活性。
  一些已经建立了私有云的用户逐渐认识到,一些非关键性的应用和数据可以放到公有云中,不仅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较低。郑军认为,混合云服务比拼的是可靠性和可用性。华云数据已在全国的15个城市拥有20个数据中心,可以提供多样化的云化产品组合,以及领先的云化支撑运营能力。“通过互联网提供服务,云计算不区分地域。但综合考虑具体的情况,选择区域云数据中心可以优化服务。比如,华云数据在武汉的数据中心可以为当地客户提供就近服务。而有些云服务商由于在当地没有数据中心,只能依靠异地的数据中心提供服务,从服务的可靠性、连接性、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华云数据占据优势。”郑军介绍说。
  2015年,华云数据的业务重点之一是不断优化现有的数据中心资源,实现自动化,同时提升自身的研发能力,夯实数据中心基础架构,为客户提供更好的带宽、计算资源和不同种类的云服务。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 ”计划的推出,各个行业与网络的融合深度、契合程度都得以显著提升。这也促使了数据的大量产生,在数据压力下传统数据备份恢复中的问题正在逐渐暴露出来,比如过快的数据增长速度与传统过慢数据灾备之间的矛盾,比如停机状态下的数据恢复与业务不间断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再比如超长的备份时间与成功概率偏低的数据恢复等。赛门铁克Backup Exec的出现,则能帮助用户及时解决这些问题。  数据量剧增下的
和云计算、物联网等热门领域相比,嵌入式市场一直不温不火。但这样的环境也给了那些能静下心来专心做技术研发的企业很好的发展空间。近日,凌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正义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对嵌入式市场的发展状况,以及凌华科技近期的举措进行了一一解读。  从46家准会员中脱颖而出  在凌华科技的发展历史上,2014年3月6日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那一天,凌华科技正式成为Intel智能系统联盟首席会员。
本报讯 6月30日消息,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TGG(The Green Grid,绿色网格)、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联合发起组建的TGG(中国)正式成立,致力于绿色IT的非盈利组织TGG经过多年努力终于成功落地中国。绿色网络是全球性非盈利机构,致力于开发影响深远而又不受任何平台约束的技术标准、测量方法、处理流程和新型技术,力求提升数据管理方面的能源效益。TGG与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之前已签署“友好合
9月10日是IEEE 802.11标准25周年纪念日。笔者有机会在近期采访了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工作组主席艾德里安·史蒂芬斯。  IEEE 802.11标准通常被称为“Wi-Fi”标准。这一标准的创建工作始于1990年9月,第一个被通过并被采用的版本IEEE 802.11标准于1997年6月发布使用。如今,IEEE 802.11标准仍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支撑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无线网络
移动互联无疑已经成为当前IT业界最大的热点之一。在言必谈移动互联的管理软件领域,OA首先受到冲击。包括泛微、致远、蓝凌、万户网络等在内的我国各大OA厂商都不约而同推出了移动互联战略,以进一步巩固甚至强化已有优势。不仅如此,这些OA厂商的移动解决方案已经不再局限于移动OA,而是希望借助移动解决方案来开疆拓土。  在4月15日举办的蓝凌企业移动互联解决方案巡展暨媒体见面会上,蓝凌就推出了以“一个中心两
本报讯 2015(第九届)创业周暨全球创业周中国站将于2015年11月16—22日在上海科技馆举行。全球创业周中国站组委会6月30日宣布,本届全球创业周中国站筹备工作正式启动。本届创业周由中国民主促进会、科技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上海市人民政府发起并作为指导单位,上海市科委和市教委作为特别支持单位,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简称创业基金会或EFG)主办。本届创业周将全国联动,各地分站于同期举行
今年是ThoughtWorks进入中国十周年。作为专注于高端软件定制与咨询的企业,ThoughtWorks一直致力于通过敏捷开发的方法,为零售、金融等行业的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加快实现向“互联网 ”的转型。  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化和社交化趋势的发展给软件开发企业带来的最大挑战是什么?ThoughtWorks中国区总经理张松表示:“我们不提供公有云平台,而是专注于让传统企业更好地使用云计算。
今天,制造业再次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各国纷纷推出制造业再回归战略。2010年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工业增加值超过了美国,成为第一制造大国。我国在制造业方面仍大而不强,存在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问题。国家将创新摆在核心位置,创新发展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题。  中国制造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从整体上看,我国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偏弱。虽然我国对研发的整体投入有
本报讯 12月3日—4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的全国电子信息行业工作座谈会暨全国集成电路行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怀进鹏出席会议并做讲话。  怀进鹏在讲话中分析了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转折。一是市场驱动转折,计算模式转变带动应用市场由计算机、移动智能终端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以及工业互联网转变,产业发展的新动力正在形成;二是创新要素转折,依靠单点技术和单一产品的创新,
随着NAS的快速普及,个人和部分企业开始将数据迁移到NAS上,但这仅仅是庞大数据量线上迁移的一种入门级做法,真正的数据迁移才刚刚开始。谈起数据迁移,这里要谈的可不是普通的数据拷贝那么简单,而是数以百兆、千兆,甚至亿兆级别的企业级数据迁移。  企业数据迁移的初衷大致分为两种:其一就是因业务发展导致存储空间不足而将暂时“闲置”的数据迁移至其他存储设备,其二就是因业务发展系统必须升级而不得不进行数据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