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联式ROV的设计及典型应用研究

来源 :数字海洋与水下攻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drag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先,介绍了ROV的分类、特点、组成和应用场景,并基于现实问题提出级联式ROV的设计构想,简要说明了级联式ROV的特点与组成.然后,从整体控制技术、整体设计技术、水下布放回收技术、母船与级联式ROV之间的通信技术、冗余设计和模块化设计技术、水声与电磁防护技术6个方面探讨了级联式ROV设计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和解决措施.最后,对级联式ROV典型的应用场景进行了举例说明.
其他文献
推进系统采用万向节传动时,由于万向节自身特性以及结构空间限制、安装精度等影响,使得传动系统存在轴间夹角和基座偏斜角,从而导致工作时产生附加载荷、振动和噪声,附加载荷作用于联接部件时会造成部件的受迫振动.鉴于此,对存在轴间夹角和基座偏斜角时传动轴本身的传动特性进行了MATLAB仿真分析,并对不同轴间夹角和基座偏斜角情况下航行器系统振动声辐射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不同的轴系倾角对系统的振动声辐射存在一定影响,该结果对同类型产品的设计和安装调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1].
旨在研究声固耦合法模拟水下爆炸对圆筒的冲击,运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声固耦合算法分别对密封圆筒与透水圆筒水下爆炸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并与理论公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利用ABAQUS声固耦合算法可以比较准确地模拟圆筒水下爆炸分析,能够满足工程要求;另外,在相同的水下爆炸作用下,透水圆筒比密封圆筒具有更好的抗爆炸和抗冲击性能.
建筑工程行业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发展是一系列螺旋上升又相互组合、相互交叉促进的过程。依托行业观察与企业实践,从智慧建造标准化体系的建设、信息流和工作流融合机制研究、“325”人才培育体系制定等方面,对建筑工程建设智慧化管理进行阶段性探索与思考。
基于LM AUV远程投送水雷使用特性的分析,梳理了AUV远程投送水雷时,雷位误差主要包括平台定位误差、航行误差和水雷末弹道误差,并构建了相应的散布概率函数,建立雷位散布模型.最后,通过MATLAB程序仿真研究流速、水深及自主航距等因素对AUV远程投送水雷雷位散布的影响.
海洋无人自主观测装备作为海洋观探测的一种不可替代的高科技先进装备和新兴装备,是海洋观探测装备摇篮中的新生命、新领域的开拓者。基于海洋无人观测装备提高海洋移动观测能力是未来构建立体、连续、实时水下观测网络的重要技术手段,将会对未来海洋观探测的方式产生深远影响。基于国内外海洋无人观测装备发展与应用现状分析,对我国海洋无人观测装备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差距进行了思考,并对海洋无人观测装备未来的发展应用进行了展
介绍了一种嵌入式存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主要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2部分:硬件设计部分以内核微处理器STM32H743为核心,完成了SD存储卡接口、调试串口、时钟模块等硬件电路设计以及PCB抗干扰设计;软件设计部分主要是利用MDK软件进行相关开发,通过移植FatFS文件系统,完成了在SD卡中创建并快速读写文件的程序设计.最后,通过2组试验对系统的基本功能、读写速度以及可靠性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充分验证了整个系统的正确性.
潜艇与UUV协同作战能优势互补,形成新的作战能力与手段,这使得潜载UUV成为了近些年美国等海洋强国的研究热点.首先,对潜艇与UUV的协同作战模式进行研究;然后,结合作战需求对潜艇与UUV协同作战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对当前潜载UUV装备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最后,参考国外潜载UUV发展经验对我国发展潜载UUV装备提出了几点建议.
介绍了数据融合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工作原理,并以某型水雷高速弹道测试系统中2台捷联惯性测量装置的数据为例,提出了加权平均数据融合法在水下弹道测试中的应用.对某型高速弹道测试系统中的多源数据进行了融合与分析,结果表明:该数据融合方法可有效平滑数据,减小数据间断或跳变等不良影响,提高多信源、大时空覆盖范围的弹道测量数据的可信度.
针对传统箱式发射装置主要采用人工或半自动进行,导致效率低下,危险性较高,无法满足现代战场需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箱式发射装置装填机器人的方案,确定了机器人的基本结构以及装填实现方式.采用ANSYS软件进行应变变形分析,确保装填机器人的总体刚度强度满足装填需要.同时,采用ADMAS软件进行了运动学仿真,分析了指定质心的位移情况和运动情况.通过上述研究,该箱式发射装置装填机器人基本能满足特定箱式发射装置的装填需要.
对某发射装置的隐形设计进行了研究,提出了2个不同方案,采用增加导轨副运动机构进行整体升降;对俯仰机构进行偏心处理,使得在非战时状态完全处于舰板之下,在战时状态伸出甲板正常作战.对2个方案进行分析对比,选取较优方案,并提出了该方案完成的技术途径.该方案在运行中可能出现偏载问题,以影响动态跟踪精度,提出将发射装置的发射顺序进行调整,适当增加发射装置刚度和电机功率以达到动态跟踪精度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