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保温混凝土抗冻性能的细观研究

来源 :硅酸盐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aijjuan8606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再生粗骨料和玻化微珠保温骨料的加入,会导致再生保温混凝土(RATIC)内部形成复杂的孔隙结构.为了进一步揭示冻融作用下再生保温混凝土的劣化机理,在宏观试验的基础上,通过CT扫描细观试验分析了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RATIC试件在冻融作用下的裂缝发展规律和孔隙特征.试验结果表明:新旧水泥砂浆界面过渡区是冻融循环作用下RATIC的薄弱环节,试件内部多数裂缝产生于新旧水泥砂浆界面过渡区;试件的相对孔隙率是定量反映RATIC试件内部冻融破坏规律的重要指标.
其他文献
在举国上下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喜迎国庆之际,2021年9月28日上午,引洮供水二期骨干工程通水仪式在甘肃平凉市静宁县隆重举行,标志着引洮供水骨干工程全线通水,不负习近平总书记“让老百姓早日喝上干净甘甜的洮河水”的重托,陇中儿女半个多世纪的期盼今朝终于梦圆,甘肃省约四分之一人口将吃上清洌干甜的洮河水.
期刊
磷酸钾镁水泥是一种通过化学键结合的新型胶凝材料,具有比传统硅酸盐水泥更优异的性能,目前已成为快速修补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介绍了修补材料的研究现状,总结了磷酸钾镁水泥的制备与水化过程,详述了其工作性、力学性能、耐久性、体积稳定性和裂缝修复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磷酸钾镁水泥发展趋势以及其在修补加固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肇州县位于东北松嫩平原黑土区,土壤侵蚀会造成耕地退化粮食减产等危害.为了探究区域土壤侵蚀状况和空间分布特征,采用USLE模型,对肇州县土壤侵蚀进行了定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肇州县主要侵蚀类型为微度侵蚀,其他强度侵蚀类型呈零星散点分布;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361.45 t/(km2·a),属于轻度侵蚀,高于容许侵蚀量;土壤侵蚀集中在<15°坡度带,124~155 m海拔区域,耕地草地侵蚀较为严重.研究结果为东北黑土区建立完善的水土保持监测预报网络体系提供依据.
本文以生石灰、纳米二氧化硅和聚氨酯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纯水化硅酸钙和水化硅酸钙-聚氨酯纳米复合材料,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和热分析仪对其进行表征测试.结果表明:水化硅酸钙和水化硅酸钙-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形貌具有明显差异,随着钙硅摩尔比的增大,出现了Tobermorite相,且随着聚氨酯的加入,该相的结晶度增强;聚氨酯可以嵌入水化硅酸钙层间,使其基底层间间距增大1.038 nm;聚氨酯的加入可以提高水化硅酸钙的热稳定性,且对钙硅比较高的水化硅酸钙改性更有效.
2021 年10 月22 日至24 日,“2021 年全国玻璃科学技术年会”在广西北海市召开.本次年会由中国硅酸盐学会玻璃分会主办,北海市人民政府和武汉理工大学承办.出席会议的专家和领导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姜德生院士,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教授程一兵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凯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寿院士,中国硅酸盐学会副理事长晋占平,北海市人民政府市长廖立勇,北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孙环志,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陈文,合浦县委书记王川等.《硅酸盐通报》《建筑
期刊
随着远海工程建设对建筑原材料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若由内陆向海岛运送原料,其运输费用高、时效性差等问题显而易见.对于岛礁工程建设而言,可就地取材,将珊瑚碎屑作为骨料并加入海水拌制成珊瑚混凝土,同时采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FRP筋)作为结构增强筋,可有效解决海洋环境下钢筋锈蚀等耐久性问题.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BFRP筋)的力学性能优越,但我国对BFRP筋的研发起步较晚,尚未有充分的理论经验,故应对BFRP筋增强珊瑚混凝土耐久性展开系统研究,以确保岛礁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基于现有试验研究进展,在分析BFRP筋
掺加纳米颗粒会影响到材料的力学性能,本文采用水热法在碱性环境下合成了片状纳米勃姆石,并将其加入到水泥中,研究了片状纳米勃姆石对水泥浆体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结合水化热、X射线衍射分析、热分析、氮吸附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等测试手段对片状纳米勃姆石在水泥中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片状纳米勃姆石的加入可以明显提高水泥浆体的早期力学性能,与空白组相比,当勃姆石掺量为0.5%(质量分数)时,水泥浆体的抗压强度最大可以提高42.8%;勃姆石的加入不仅可以提高水泥水化反应速率,促进水泥的早期水化,还可以减少有
孔隙率和饱水度是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两个重要因素.为研究密封绝湿养护混凝土孔隙率和饱水度的变化规律,制备了不同龄期、不同水胶比的水泥砂浆试件,采用传统称重法、压汞法和核磁共振法测试孔隙率和饱水度.试验表明:3种方法测试结果的变化规律一致,但测值存在一定差异;对于孔隙率,称重法检测值最大,核磁共振法次之,压汞法检测值最小;对于饱水度,核磁共振法检测值大于称重法.在密封养护状态下,水泥砂浆孔隙率以14 d龄期为界随龄期增加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且水胶比为0.41的试件孔隙率最大,最大孔隙率为39%;饱水度以14
冻融循环作用与外界环境的侵蚀是影响水泥土强度的主要因素,探索如何提高水泥土在寒冷地区盐水侵蚀环境下的强度及其发展规律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通过盐冻试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了玄武岩纤维水泥土在不同溶液(3.5%(质量分数,下同)NaCl溶液、3.5%Na2SO4溶液、3.5%(NaCl+Na2SO4)混合溶液、清水)与冻融循环作用耦合下的力学性质与表观特征,探讨了养护温度、侵蚀溶液类型、冻融循环次数等变量对水泥土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Logistic生长模型,对不同环境下水泥土试块的强度进行回归分析
为研究粉煤灰掺量对钢-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设计并制备6种粉煤灰替代率的混杂纤维混凝土,对其进行冻融循环及盐冻循环试验,测试其质量损失、相对动弹模量及弯曲韧性.基于热力学模型计算冻融前后混凝土孔结构分形维数,建立分形维数与混凝土弯曲韧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粉煤灰质量掺量为5% ~15%时,随粉煤灰掺量增多,混杂纤维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明显提升;继续增加粉煤灰掺量至20%,混杂纤维混凝土的弯曲韧性开始降低.混杂纤维混凝土内部孔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分形维数与无害、少害孔总孔隙占比及多害孔孔隙占比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