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河口市发展林下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谈

来源 :科技与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c3002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树立科学发展观,狠抓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实施清收非法侵占林地,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加快农村生态建设步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我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我市发展林下经济的对策。
  1、全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十二”期间,全市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并重,共完成林地清收还林面积17.56万亩,补植造林21.65万亩,完成荒山荒地造林工程0.4万亩,“三北”五期工程造林1.2万亩,造林补贴试点工程4.4万亩,封山育林工程3万亩,迹地更新1.57万亩,完成森林抚育试点面积1.5万亩;截至2014年底,全市林下经济累计完成建设面积达16万亩,累计产值近57.9亿元人民币,全市涉林专业合作社30个。涌现出了龙头村丰裕中草药合作社、大桦树五味子、林下参、维新村和宝善村大榛子基地、王家村、双兴村千亩中草药种苗基地和山地苗圃基地、1.1万亩的国有林场红松嫁接果林产业等多个林下经济基地。
  2、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分析
  我市林下经济建设为促进林地清收还林、增强林区生态涵养功能、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总体上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存在着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市场机制不成熟、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林农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尤其是林粮间作问题尤为突出,其在实践中的诸多弊端也逐渐地表露了出来,给我们的林地管理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和负担,给林业生态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资料显示,我市1997年森林覆盖率为32.5%,到2002年森林覆盖率下降到27.9%,五年内下降4.6%,平均每年减少0.92%。林业用地面积121.1万亩,照比1985年的143万亩,到2002年15年内就减少21.9万亩。从2002年到2005年,由于粮食持续价格上涨,受利益驱动,农民大肆毁林开荒,侵占林地,仅三年时间蚕食林地近20万亩。虽然从2006年开始,全市通过积极开展林地清收还林活动,森林面积有了恢复性的增长,但是森林质量却没有得到明显好转。
  在我市还林初期,为了缓解造林压力,增加农民收入,积极鼓励发展林下经济,达到“以短养长”的目的,推广林粮间作就是当时发展林下经济的一个重要措施。在实践过程中主要实行了红松与玉米的间作方式。这一提法当时受到了部分農民的欢迎,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到政府引导,积极发展营造红松果材兼用林,但更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红松、云杉等针叶树种生长相对于杨树等阔叶速生树钟生长缓慢,郁闭晚,间种期限长。在短期利益的驱动下,甚至有部分农户将已造多年的杨树砍伐,重造红松等针叶苗木,其主要目的即为延长种植玉米年限。
  由于我市大部分为丘陵低山地区,森林土壤主要为暗棕壤和白浆土,土质肥沃,土壤通透性非常好,玉米非常适合在这样的土壤条件下生长,林地不用翻,农民直接将玉米种子用“扎眼器”种到林地内,劳动强度相对较小,而劳动效率大大提高。在正常的年份玉米在山地内的产量可高达每亩1500斤,按照平均每斤玉米0.7元计算,亩产值达到1100元,去除各种投入,净利润也可以达到每亩600元左右,而随着近年来玉米价格的不断上涨,农民受利益驱动,林粮间作、毁林复耕现象日益突出,真种地、假还林问题日趋严重。具体表现在:
  一是林粮间作过程中,农户为了便于种地,致使造林密度过稀,栽植针叶树种时出现了造林株行距1m×4m、1m×5m、3m×4m、4m×4m,严重影响了还林的质量;二是部分农户在间作玉米等农作物时,任意违规大剂量喷洒农药,眼中只有玉米,无视苗木存活,在使用农药的品种上包括阿特拉津、莠去津、农达等均为内吸传导型除草剂。还有一部分除草剂如2-4D丁酯等易发生空气漂移,对苗木危害较大;三是间作农作物在秋收时,人为损害苗木现象非常普遍,秋收时,玉米秸杆过长,任意摆放堆积,作业的小型农用车辆进出造林地时辗压伤损造林苗木,收割后的玉米秸杆量大,难以及时运出造林地,部分农户为图方便在造林地内焚烧秸杆,苗木被火烤死。苗木的主干、茎叶在被压伤、弯折后,主干不突出,侧枝不发达,不能形成良好的树冠,这样的苗木勉强维持存活,即使长大了也难以成材;四是一些村以种种借口改变林地用途,违法违规将林地变为册外地,包给农民种地,助长了农民轻林重农的意识。
  3、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3.1加强林地保护,依法打击非法占用林地行为。通过加强法制宣传报道,营造法律政策氛围。要依法加强林地保护,严厉打击毁林开垦、侵占蚕食、非法占用林地行为。对在林地清收和还林过程中强种、抢种、复耕、违规间种等违法违规行为,要严厉查处,依法清除非法耕种的农作物。对毁林复耕、拒不交还非法占用林地的当事人,要依法严厉打击。对在林地清收还林中滥用职权的,要依法处理。对林业涉法涉诉案件,通过诉讼途径依法妥善解决,依法快立、快审、快判,充分发挥法律的威慑作用。
  3.2加强监督管理,完善林地保护管理机制。严格土地用途管制,依法执行林木采伐制度,严禁以发展林下经济为名擅自改变林地性质或乱砍乱伐、毁坏林木。要充分考虑当地生态承载能力,适量、适度、合理发展林下经济。各级政府要把林地保护管理摆上生态建设的重要位置,加强对现有林地的管理,防止发生新的侵占蚕食林地行为,坚决走出“边治理、边破坏”的恶性循环,坚决遏制林地流失。
  3.3完善政策扶持,推动林下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吉政发〔2010〕19号、吉政发〔2011〕21号、吉政发〔2011〕37号文件等一系列鼓励林下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继续加大对人参、梅花鹿、林蛙和林业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要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林下经济优势产品集中开发。发展改革、财政、水利、农业、商务、林业、畜牧等部门要结合各地林下经济发展的需求和相关资金渠道,对符合条件的项目予以支持。天然林保护、森林抚育、公益林管护、退耕还林、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木本粮油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科技富民、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等项目,以及林业基本建设、技术转让、技术改造等资金,应紧密结合各自项目建设的政策、规划等,扶持林下经济发展。
  3.4加大示范带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新闻媒体,采取多种有效的宣传模式,大力宣传林下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积极营造发展林下经济的良好氛围。通过参观学习、典型示范等方式,调动企业和农户发展林下经济,进一步提高政府、企业和农户对发展林下经济的认识。
  发展林下经济是加强林地保护,提高林地产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要认真总结经验,科学谋划,加强引导,积极扶持,真正的让农民得到实惠,让森林得到有效保护,让生态环境得到积极改善。
  (作者单位:1.梅河口市林业局 2.梅河口市园林管理处)
其他文献
中国在线教育的发展进入快速通道,在线教育的IT技术应用改变了教育方式,使得优质的教育资源可以随时随地为上网的人所共享。本文着重研究目前中国在线教育背景下的网络培训企业
本文特介绍国际商会新修订《2010通则》,对其新变化予以重点介绍,并分析新通则给外贸企业带来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以更好的服务外贸经营活动。
1、克拉玛依市城市发展现状  1958年5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克拉玛依正式建市,城市发展50多年来,克拉玛依从当初“没有草、没有水,连鸟儿也不飞”的戈壁荒滩,发展成为一座经济充满活力、环境充满魅力、社会繁荣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现代化宜居城市。  近年来,克拉玛依科学审视自身优势条件和现实基础,提出了立足中国西部,面向中亚、西亚、南亚,放眼非洲、俄罗斯,把克拉玛依打造成为世界石油城的战略目标。一
前言  让区域的产业转型升级不断被促进,持续的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为国内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改变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自进入新世纪后,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工业经济的区域结构比较平衡,协调性较好,但是不可否认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一定的挑战,其中最突出的有延续重工业的发展思路、工业空间的分布水平层次较低、没有有效的集中产业、产业增长模式仍然比较粗犷。在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尤其是
产业内贸易在某种程度上是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和经济增长的标志,其发展水平也是衡量一国外贸竞争力的标志。探析中国未来与发达国家和与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内贸易的前景和对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建筑工程行业的飞速进步,控制工程造价和用最小的投资换取最大的收益成为建筑行业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我们研究包装设计的内涵,实际上更多的是从精神文化层面上来思考,以审美文化、精神体验和情感的享受为出发点,融入一定的时尚元素及国际视野,以加强包装的文化内涵,引导消费者的审
在新时期,进一步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加强教师师德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也是贯彻科教兴国战
【摘要】科技创新能力是陕西中小企业转型发展的关键要素。经过多年的发展,陕西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虽然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仍然存在着创新投入不足,投入与成果转化率不高,产权保护不到位等问题。为此,我们需要通过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强科技研发软环境建设,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等措施的实施来加以解决。  【关键词】科技创新;中小企业;创新成果  中小企业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活跃经济、提高就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