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育离不开美育,无论是以封建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的广义的语文教育,还是独立设科以来的科学意义上的语文教育,都渗透着美的教化和美的陶冶。且不说那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反映了作者的美学理想、追求、情趣,折射出作者的美好人情、人性、人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单就语文教学的形式而言,就具有许多审美因素和审美特点。下面,仅从导写设计这一视角对其美学原理进行初步的探讨。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6-0064-01
一、美感与美育在导写设计中的必要性与必然性
什么是美感?各种美学著作对美感的定义的表述不尽相同。在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便十分重视对于“诗”“乐”的教育。他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把规范社会政治制度及伦理观念的“礼”,和进行艺术审美教育的“乐”相提并论,共同置于教育科目“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前列。到近代,王国维、蔡元培和鲁迅等人更是对美育进行了精深的研究和大力的倡导。在西方,古希腊哲学家也早就重视美育的重要作用。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中提出,我们“应该寻找一些有本领的艺术家,把自然的优美方面描绘出来,使我们的青年们像住在风和日暖的地带一样,四周一切都对健康有益,天天耳濡目染于优美的作品,像从一种清幽境界呼吸一阵清风,来呼吸它们的好影响,使他们不知不觉地从小就培养起对于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1]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也明确地提出:“音乐应该学习,并不只是为了某一个目的,而是同时为着几个目的,那就是(1)教育,(2)净化,(3)精神享受,也就是紧张劳动后的安静和休息。”[2]
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我们在帮助学生形成对美的感受的审美意识的同时,通过美育,使学生的性情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人格得到完善,以求得自我最大的发展和超越。作为教师进行作文教学设计,就应该让学生把他们领悟、感知到的最优美的东西描绘出来,使我们的学生如坐春风,如沐甘霖,于不知不觉中呼吸语文美的气息,从而深爱这种语文的美。
二、抓住美感进行导写设计
作文教学设计中,“抓住美感”有两层含义:一是作文过程让学生产生美感的客体审美因素;二是学生感受美的主体心理因素。教学设计的价值就在于将主、客体有机地勾连起来,使教学活动达到高层次的审美境界。
(一)作文过程的审美因素
作文过程的审美因素是最为丰富的,大到立意、构思、选材、谋篇布局,小至炼字无不渗透着作者的审美追求。贾岛的推敲就很能说明问题。仅就作文文教学内容而言,就蕴藏着丰富的审美因素,可以说囊括了审美对象的全部——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比如,在写景作文中,学生可以根据亲眼所见之景,大到名山大川小到街头巷尾俱可纳入作文之中,使他们感受到大自然神奇的魔力,领略到美的至高境界——自然之美,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性情得到陶冶,智慧得到启迪,人格得到升华。
(二)导写设计的美感追求
导写设计要讲究美感,那么,什么样的导写设计是富有美感的?也许一百个人就有一百个答案。我们认为,富有美感的设计至少是指能把教学中所有美的东西完美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并使学生产生美感的设计。
首先,整个设计要犹如视窗系统,具有大信息量的呈现功能,让学生充分领略语作文创作中的各种美的信息。如教学内容中的美感因素: 自然美、人文美。在人文美中又可领略到人类的道德美、智慧美、情感美等等。作文教学过程本身也有诸多审美因素:教师的教学艺术美、学生的学习个性美、教学的整体情境美等等:总之,把学生置身于一个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语文学习美的立体空间,全方位地感知美的信息。
其二,要留给学生新建的空间,让学生把自己的所感、所想、所得储人系统之中。美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就是丰富多彩。富有美感的作文教学设计,不仅具有大信息量、有自我选择功能,而且能留给学生一个较大的新建空间,让他们不断把自己的东西输进去,形成一个开放的信息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学生的聪明才智和想象力、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总之,导写设计的美感追求,实质上就是为学生建构一个开放的、大容量的、可供选择的、能充分满足不同需求的自主学习和创造的系统空间。因为只有在这样的系统空间里,学生的智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深切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才能进入主动审美状态。
三、在导写设计中通过美感进行美育
在导写设计中,重视美感因素,追求美感效果,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美育。因为美育对于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是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无法比拟的。
语文美育的目标归结起来主要有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
(一)给学生一双慧眼
这是认识美的基本条件。美是什么?至今仍是个谜,不少哲学家、美学家进行了不同的破解,但最终的结论却是“美是难的”。也许那是由于对美的研究过于精深的缘故吧。中、小学生对美的认识,简单点说,真的、善的就是美的。能够体现或者符合客观规律的,即是真;同时能满足个体或社会集团的正当需要和根本利益的,即是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我们要给学生一双认识美的眼睛,让他们关注大干世界的沧桑巨变,让他们关顾社会生活的千姿百态,让他们关心平民百姓的喜怒哀乐,让他们关怀妇孺弱小的冷暖疾苦,并从中领悟真、善、美的真谛。便在作文过程中体现出来。
(二)给学生一腔热情
欣赏的愿望来自于热情,热情的基因则是兴趣,只有对美的事物发生兴趣,才不至于熟视无睹。只有点燃学生心中热情之火,才能使他们对美的东西产生热望,使自己蛰伏的情感迅速升温,产生审美冲动。要通过作文教学,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懂得热爱生活,用心去体验生活,并尽情地创造生活。可以说,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体会生活的美;只有懂得生活的人,才会欣赏生活的美;只有创造生活的人,才能享受生活的美。
(三)给学生一身灵气
灵气这东西似乎很玄,看不见,摸不着,然而人们又分明能感觉到她的存在:一个新奇的念头,一种大胆的假设,一个闪现的灵感,一次瞬间的顿悟,……灵气,是一种汲取自然精华的生气;灵气,是一种吸收了人类智慧的锐气;灵气,是一种充分释放个性光彩的豪气。总之,没有灵气,便没有创造。作文美育就是要充分利用一切审美因素,使作文学习过程成为学习心理最为满足,情感体验最为愉快,创造思维最为活跃的灵动的过程。
在作文中美育,在美育中作文。这是一个值得长期探讨的问题。本文浅论以期抛砖引玉而已。
注释:
[1]《文艺对话录》第62页。
[2]《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第44页。
[3] 帕克:《美学原理》,第50页,商务印刷馆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6-0064-01
一、美感与美育在导写设计中的必要性与必然性
什么是美感?各种美学著作对美感的定义的表述不尽相同。在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便十分重视对于“诗”“乐”的教育。他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把规范社会政治制度及伦理观念的“礼”,和进行艺术审美教育的“乐”相提并论,共同置于教育科目“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前列。到近代,王国维、蔡元培和鲁迅等人更是对美育进行了精深的研究和大力的倡导。在西方,古希腊哲学家也早就重视美育的重要作用。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中提出,我们“应该寻找一些有本领的艺术家,把自然的优美方面描绘出来,使我们的青年们像住在风和日暖的地带一样,四周一切都对健康有益,天天耳濡目染于优美的作品,像从一种清幽境界呼吸一阵清风,来呼吸它们的好影响,使他们不知不觉地从小就培养起对于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1]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也明确地提出:“音乐应该学习,并不只是为了某一个目的,而是同时为着几个目的,那就是(1)教育,(2)净化,(3)精神享受,也就是紧张劳动后的安静和休息。”[2]
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我们在帮助学生形成对美的感受的审美意识的同时,通过美育,使学生的性情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人格得到完善,以求得自我最大的发展和超越。作为教师进行作文教学设计,就应该让学生把他们领悟、感知到的最优美的东西描绘出来,使我们的学生如坐春风,如沐甘霖,于不知不觉中呼吸语文美的气息,从而深爱这种语文的美。
二、抓住美感进行导写设计
作文教学设计中,“抓住美感”有两层含义:一是作文过程让学生产生美感的客体审美因素;二是学生感受美的主体心理因素。教学设计的价值就在于将主、客体有机地勾连起来,使教学活动达到高层次的审美境界。
(一)作文过程的审美因素
作文过程的审美因素是最为丰富的,大到立意、构思、选材、谋篇布局,小至炼字无不渗透着作者的审美追求。贾岛的推敲就很能说明问题。仅就作文文教学内容而言,就蕴藏着丰富的审美因素,可以说囊括了审美对象的全部——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比如,在写景作文中,学生可以根据亲眼所见之景,大到名山大川小到街头巷尾俱可纳入作文之中,使他们感受到大自然神奇的魔力,领略到美的至高境界——自然之美,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性情得到陶冶,智慧得到启迪,人格得到升华。
(二)导写设计的美感追求
导写设计要讲究美感,那么,什么样的导写设计是富有美感的?也许一百个人就有一百个答案。我们认为,富有美感的设计至少是指能把教学中所有美的东西完美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并使学生产生美感的设计。
首先,整个设计要犹如视窗系统,具有大信息量的呈现功能,让学生充分领略语作文创作中的各种美的信息。如教学内容中的美感因素: 自然美、人文美。在人文美中又可领略到人类的道德美、智慧美、情感美等等。作文教学过程本身也有诸多审美因素:教师的教学艺术美、学生的学习个性美、教学的整体情境美等等:总之,把学生置身于一个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语文学习美的立体空间,全方位地感知美的信息。
其二,要留给学生新建的空间,让学生把自己的所感、所想、所得储人系统之中。美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就是丰富多彩。富有美感的作文教学设计,不仅具有大信息量、有自我选择功能,而且能留给学生一个较大的新建空间,让他们不断把自己的东西输进去,形成一个开放的信息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学生的聪明才智和想象力、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总之,导写设计的美感追求,实质上就是为学生建构一个开放的、大容量的、可供选择的、能充分满足不同需求的自主学习和创造的系统空间。因为只有在这样的系统空间里,学生的智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深切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才能进入主动审美状态。
三、在导写设计中通过美感进行美育
在导写设计中,重视美感因素,追求美感效果,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美育。因为美育对于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是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无法比拟的。
语文美育的目标归结起来主要有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
(一)给学生一双慧眼
这是认识美的基本条件。美是什么?至今仍是个谜,不少哲学家、美学家进行了不同的破解,但最终的结论却是“美是难的”。也许那是由于对美的研究过于精深的缘故吧。中、小学生对美的认识,简单点说,真的、善的就是美的。能够体现或者符合客观规律的,即是真;同时能满足个体或社会集团的正当需要和根本利益的,即是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我们要给学生一双认识美的眼睛,让他们关注大干世界的沧桑巨变,让他们关顾社会生活的千姿百态,让他们关心平民百姓的喜怒哀乐,让他们关怀妇孺弱小的冷暖疾苦,并从中领悟真、善、美的真谛。便在作文过程中体现出来。
(二)给学生一腔热情
欣赏的愿望来自于热情,热情的基因则是兴趣,只有对美的事物发生兴趣,才不至于熟视无睹。只有点燃学生心中热情之火,才能使他们对美的东西产生热望,使自己蛰伏的情感迅速升温,产生审美冲动。要通过作文教学,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懂得热爱生活,用心去体验生活,并尽情地创造生活。可以说,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体会生活的美;只有懂得生活的人,才会欣赏生活的美;只有创造生活的人,才能享受生活的美。
(三)给学生一身灵气
灵气这东西似乎很玄,看不见,摸不着,然而人们又分明能感觉到她的存在:一个新奇的念头,一种大胆的假设,一个闪现的灵感,一次瞬间的顿悟,……灵气,是一种汲取自然精华的生气;灵气,是一种吸收了人类智慧的锐气;灵气,是一种充分释放个性光彩的豪气。总之,没有灵气,便没有创造。作文美育就是要充分利用一切审美因素,使作文学习过程成为学习心理最为满足,情感体验最为愉快,创造思维最为活跃的灵动的过程。
在作文中美育,在美育中作文。这是一个值得长期探讨的问题。本文浅论以期抛砖引玉而已。
注释:
[1]《文艺对话录》第62页。
[2]《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第44页。
[3] 帕克:《美学原理》,第50页,商务印刷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