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我国正处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阶段。科技类社会团体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科技类社会团体的创新能力建设是落实人才强国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事业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推动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我国科技类社会团体存在管理的不彻底性、资源配置的不当性、经营意识的落后性、管理人员的非专业性和沟通渠道的不畅性等困境,有必要深入剖析其缘由,为促进科技类社会团体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科技;社会团体;发展;困境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促成了科技类社会团体应运而生,它的产生和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推进了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这也体现出科技类社会团体的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中很大的作用和活力。但是,当前科技类社会团体发展面临众多困境,只有突破这些困境,才能进一步释放科技类社会团体的活动,充分发挥其职能。
一、管理的不彻底性
科技类社会团体的管理至今实行的都是“双重管理”的方式,虽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这样的管理方式发挥过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时期的到来,这样的管理方式就严重不适合社会的发展形势,不仅不会对社团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而会成为其发展的绊脚石。同时,对于科技类社会团体的行政管理,长期以来都是由业务主管单位和挂靠单位执行的管理职责。在科技类社会团体的管理和监督过程中,一直延用“条块式”的方法,即将科技类社会团体的管理进行分割成独立的个体,再分由各个管理单位,这就造成了管理上的松散。经历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由于受到挂靠单位管理方式的影响,科技类社会团体的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是复制了挂靠单位的方式,使得社团的管理带有更多地行政色彩。如南京市某电子类研究会、南京市某技术学会的秘书长都在访谈过程中,反映了这样的问题。
二、资源配置的不当性
科技类社会团体不仅存在较为严重的资源缺乏问题,在此基础上,资源规划也存在不合理性。不同形态的挂靠单位,给予科技类社会团体的资源在类型和数量上也存在差异性。例如,中国科协所属的全国性的科技类社会团体中,挂靠单位为政府部门的科技类社会团体,从政府获得的资金均值最高;挂靠单位为事业单位的科技类社会团体,从事业单位获得的资金均值为较低,挂靠单位为企业的科技类社会团体,从企业获得的资金均值为较高。这样的一个资金分布情况,体现了资金分配不均的问题,与此同时,这些从政府、事业单位、企业获得经费支持的情况中,只表明了资金分配的平均值,还有一些没有获得经费和获得较少经费的情况存在。这样分配不均的状况,严重影响了部分科技类社会团体的发展,也不利于科技类社会团体的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调查中,某研究会工作人员表示,与其他科技类社会团体相比,他们所获得的资源会少于其他社团的情况,让他们感觉做起工作来会力不从心。除此,对于获得的资源,一些科技类社会团体的使用缺乏合理的规划,使得原本就已经弥足可贵的资源没有能够充分用在刀刃上。
三、经营意识的落后性
我国的科技类社会团体普遍存在经营意识缺乏问题,经营无力,实力不足,影响了科技类社会团体的发展力。结合当前的社团状况,大多数工作人员多为兼职的事业单位或者政府机构工作人员,这些人员从其自身本职工作的职位性质上来说不能参加经营性的活动,所以,将这种工作观念带进了科技类社会团体的社团工作中,致使社团工作缺乏经营观念,创收能力较差,造成了科技类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较差。
区别于企业的科技类社会团体,虽然不能像企业那样,通过市场机制来进行资源的分配,但这并不意味着科技类社会团体不能有经营的理念;虽然属于非营利性的组织,但是这也不意味着科技类社会团体不能盈利。科技类社会团体错误的理念,导致其丧失了竞争机制和压力。根据相关资料分析,我国的科技类社会团体的创收能力普遍不高,同时还要担负自身运转中较高的行政费用,有关资料显示,全国性的科技类社会团体的行政支出超出国际公认标准10%,相较于国外的科技类社会团体而言,差距明显。所以,缺乏经营意识已经明显影响到了科技类社会团体的创收,这直接关乎到科技类社会团体的生存。
四、管理人员的非专业性
较高的文化水平、熟练的业务能力以及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是对科技类社会团体管理者所必备的素质,这样的管理者才会让组织更加具有凝聚力。专职的工作人员是做好组织工作的基础,专职的管理人员是做好管理工作的保障。在长期开展的学术活动中,需要不断地对活动进行计划、实施和控制,这些都需要靠具有专业素质的管理者来操作。但是,科技类社会团体中严重缺乏符合上述要求的管理者。
科技类社会团体的绝大多数的工作人员都是兼职者,专职人员仅占5%,同时,专职工作者年纪普遍较大,都是企、事业单位的退休员工,呈现出老龄化趋势。科技类社会团体中的管理者多为某一行业或者领域的主管,他们主要从事自己的本职工作,而社团工作只是他们的兼职,所以这就意味着他们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到社团的工作中去。假若社团没有专职的工作人员,尚可通融,如果没有专职的管理人员来组织和管理社团工作的话,科技类社会团体的工作很难正常进行下去。目前,南京市科技类社会团体的现状表明,社团的理事和秘书长基本都是兼职人员,对社团的工作只能兼而管之,投入的精力不到两成。不仅如此,组织发展到现在,大多老理事已经退出组织,而加入组织的新理事人数有限,甚至没有,这就造成了严重的管理问题。
五、沟通渠道的不畅性
科技类社会团体是科技工作者结社组成的,会员是科技类社会团体的组织基础,是科技类社会团体的组织细胞。科技类社会团体的生存和发展依靠会员及其个人的发展,是社团的最根本的基础。但是,有一些科技类社会团体与会员之间沟通较少,甚至没有交流,完全忽视会员。另外,经过长期的计划经济时期,问题在科技类社会团体与其会员之间产生,社团与会员之间缺乏沟通,关系疏远。随着市场经济时期的到来,科技类社会团体能够从政府及挂靠单位获得的资源更少,需要社团自谋发展,而这却加重了其资源短缺问题,同时也加重了与其会员之间缺乏沟通的问题。因为没有足够的自己来支持组织正常的运转,导致社团的科技活动无法正常进行,这也就使得社团无法向会员提供正常的服务,如此就导致了沟通问题的加剧。在调查过程中,甚至出现了一些工作人员无法说明会员名称的情况,这样的问题显得格外严重。
然而,现实表明当前科技类社会团体的改革和发展的脚步已经落后于政治和经济的体制改革,所以,必须加快对于科技类社会团体的改革,赶上社会发展的脚步,以科技类社会团体的发展优势推动科技进步,社会的发展。此外,科技類社会团体通过改革能够得到更快、更好、更健康的发展,这将会成为政府职能转移顺利进行的有力推手,推动改革的前进,顺利进行“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改革模式。也将有利于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改革进程,实现向“小政府、大社会”的过渡。
参考文献
[1] 蔡胜彬.我国社会团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湘潭大学,2007.
[2] 高华.我国科技社团发展中存在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07.
[3] 贺向东.科技社团要在创新社会管理体制中加强自身建设[J].学会,2009,(1).
[4] 王绥平,程道常,张文昌,詹万利.社团文化建设:科技社团自身建设的新视界[J].学会,2009,(5).
[5] 王名,孙伟林.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内在逻辑与发展趋势[J].中国行政管理,2011,(7).
[6] 王名.发展社会组织,开创社会管理新局面[J].学会,2011,(5).
关键词:科技;社会团体;发展;困境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促成了科技类社会团体应运而生,它的产生和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推进了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这也体现出科技类社会团体的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中很大的作用和活力。但是,当前科技类社会团体发展面临众多困境,只有突破这些困境,才能进一步释放科技类社会团体的活动,充分发挥其职能。
一、管理的不彻底性
科技类社会团体的管理至今实行的都是“双重管理”的方式,虽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这样的管理方式发挥过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时期的到来,这样的管理方式就严重不适合社会的发展形势,不仅不会对社团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而会成为其发展的绊脚石。同时,对于科技类社会团体的行政管理,长期以来都是由业务主管单位和挂靠单位执行的管理职责。在科技类社会团体的管理和监督过程中,一直延用“条块式”的方法,即将科技类社会团体的管理进行分割成独立的个体,再分由各个管理单位,这就造成了管理上的松散。经历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由于受到挂靠单位管理方式的影响,科技类社会团体的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是复制了挂靠单位的方式,使得社团的管理带有更多地行政色彩。如南京市某电子类研究会、南京市某技术学会的秘书长都在访谈过程中,反映了这样的问题。
二、资源配置的不当性
科技类社会团体不仅存在较为严重的资源缺乏问题,在此基础上,资源规划也存在不合理性。不同形态的挂靠单位,给予科技类社会团体的资源在类型和数量上也存在差异性。例如,中国科协所属的全国性的科技类社会团体中,挂靠单位为政府部门的科技类社会团体,从政府获得的资金均值最高;挂靠单位为事业单位的科技类社会团体,从事业单位获得的资金均值为较低,挂靠单位为企业的科技类社会团体,从企业获得的资金均值为较高。这样的一个资金分布情况,体现了资金分配不均的问题,与此同时,这些从政府、事业单位、企业获得经费支持的情况中,只表明了资金分配的平均值,还有一些没有获得经费和获得较少经费的情况存在。这样分配不均的状况,严重影响了部分科技类社会团体的发展,也不利于科技类社会团体的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调查中,某研究会工作人员表示,与其他科技类社会团体相比,他们所获得的资源会少于其他社团的情况,让他们感觉做起工作来会力不从心。除此,对于获得的资源,一些科技类社会团体的使用缺乏合理的规划,使得原本就已经弥足可贵的资源没有能够充分用在刀刃上。
三、经营意识的落后性
我国的科技类社会团体普遍存在经营意识缺乏问题,经营无力,实力不足,影响了科技类社会团体的发展力。结合当前的社团状况,大多数工作人员多为兼职的事业单位或者政府机构工作人员,这些人员从其自身本职工作的职位性质上来说不能参加经营性的活动,所以,将这种工作观念带进了科技类社会团体的社团工作中,致使社团工作缺乏经营观念,创收能力较差,造成了科技类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较差。
区别于企业的科技类社会团体,虽然不能像企业那样,通过市场机制来进行资源的分配,但这并不意味着科技类社会团体不能有经营的理念;虽然属于非营利性的组织,但是这也不意味着科技类社会团体不能盈利。科技类社会团体错误的理念,导致其丧失了竞争机制和压力。根据相关资料分析,我国的科技类社会团体的创收能力普遍不高,同时还要担负自身运转中较高的行政费用,有关资料显示,全国性的科技类社会团体的行政支出超出国际公认标准10%,相较于国外的科技类社会团体而言,差距明显。所以,缺乏经营意识已经明显影响到了科技类社会团体的创收,这直接关乎到科技类社会团体的生存。
四、管理人员的非专业性
较高的文化水平、熟练的业务能力以及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是对科技类社会团体管理者所必备的素质,这样的管理者才会让组织更加具有凝聚力。专职的工作人员是做好组织工作的基础,专职的管理人员是做好管理工作的保障。在长期开展的学术活动中,需要不断地对活动进行计划、实施和控制,这些都需要靠具有专业素质的管理者来操作。但是,科技类社会团体中严重缺乏符合上述要求的管理者。
科技类社会团体的绝大多数的工作人员都是兼职者,专职人员仅占5%,同时,专职工作者年纪普遍较大,都是企、事业单位的退休员工,呈现出老龄化趋势。科技类社会团体中的管理者多为某一行业或者领域的主管,他们主要从事自己的本职工作,而社团工作只是他们的兼职,所以这就意味着他们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到社团的工作中去。假若社团没有专职的工作人员,尚可通融,如果没有专职的管理人员来组织和管理社团工作的话,科技类社会团体的工作很难正常进行下去。目前,南京市科技类社会团体的现状表明,社团的理事和秘书长基本都是兼职人员,对社团的工作只能兼而管之,投入的精力不到两成。不仅如此,组织发展到现在,大多老理事已经退出组织,而加入组织的新理事人数有限,甚至没有,这就造成了严重的管理问题。
五、沟通渠道的不畅性
科技类社会团体是科技工作者结社组成的,会员是科技类社会团体的组织基础,是科技类社会团体的组织细胞。科技类社会团体的生存和发展依靠会员及其个人的发展,是社团的最根本的基础。但是,有一些科技类社会团体与会员之间沟通较少,甚至没有交流,完全忽视会员。另外,经过长期的计划经济时期,问题在科技类社会团体与其会员之间产生,社团与会员之间缺乏沟通,关系疏远。随着市场经济时期的到来,科技类社会团体能够从政府及挂靠单位获得的资源更少,需要社团自谋发展,而这却加重了其资源短缺问题,同时也加重了与其会员之间缺乏沟通的问题。因为没有足够的自己来支持组织正常的运转,导致社团的科技活动无法正常进行,这也就使得社团无法向会员提供正常的服务,如此就导致了沟通问题的加剧。在调查过程中,甚至出现了一些工作人员无法说明会员名称的情况,这样的问题显得格外严重。
然而,现实表明当前科技类社会团体的改革和发展的脚步已经落后于政治和经济的体制改革,所以,必须加快对于科技类社会团体的改革,赶上社会发展的脚步,以科技类社会团体的发展优势推动科技进步,社会的发展。此外,科技類社会团体通过改革能够得到更快、更好、更健康的发展,这将会成为政府职能转移顺利进行的有力推手,推动改革的前进,顺利进行“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改革模式。也将有利于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改革进程,实现向“小政府、大社会”的过渡。
参考文献
[1] 蔡胜彬.我国社会团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湘潭大学,2007.
[2] 高华.我国科技社团发展中存在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07.
[3] 贺向东.科技社团要在创新社会管理体制中加强自身建设[J].学会,2009,(1).
[4] 王绥平,程道常,张文昌,詹万利.社团文化建设:科技社团自身建设的新视界[J].学会,2009,(5).
[5] 王名,孙伟林.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内在逻辑与发展趋势[J].中国行政管理,2011,(7).
[6] 王名.发展社会组织,开创社会管理新局面[J].学会,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