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red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对此进行实践:①更新教师观念,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②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赋予教学内容鲜活的生命力;③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人文精神渗透作用;④在课堂中加强师生情感互动。
  关键词: 人文精神 信息技术教学 实践探索
  二十一世纪是科技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当今的学生具有比以往任何年代的学生都优良的学习条件,拥有更多的信息和知识,但伴随而来的却是有些学生道德水平下降、厌学、社会责任感差……这些问题的产生,究其原因是人文精神的缺失,我们在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往往忽视他们的精神需求和人文精神的熏陶。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之一是在学科教学中充分渗透人文精神。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的探索呢?我在教学中主要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实践:
  1.更新教师观念,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
  在新课改的热潮下,教师越来越关注人文精神在教学中的体现。但在大家普遍的观念里,人文教育更应该在文科性质的科目中体现,而与作为技术科学性质的信息技术科目似乎关系不大。现在我们应该改变这种陈旧的观念,新的高中信息技术课标提出:“技术是人类文化财富的一种积累形式。任何技术在凝结一定的原理和方法、体现科学性的同时,都携带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体现着一定的人文特性。技术课程不仅用技术内在的神秘感、创造性和独特力量吸引学生的参与,而且用技术所蕴藏的艺术感、文化性、道德责任打动学生的心灵。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注重教学中的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并举,要担负起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任。
  2.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赋予教学内容鲜活的生命力
  情感,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当学生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要求时,才会有极大的热情投身于学习和思考中。所以我们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与价值观,并把自己内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入教学内容中。比如:在学习Photoshop图像处理的知识时,我给出一个总任务:每人制作一套家庭电子相册,来贯穿整章的学习,利用所学的图像合成、图像的色彩调整等知识来对学生童年的老照片进行修复、加工、润色。学生在学习与操作过程中,仿佛时光倒流,在重温童年的快乐点滴之时体验长辈的关爱之情,让美好的情感渗透于学习、问题解决之中,并相互作用和影响。又比如在学习Excel电子表格的知识时,我收集了常州近十年来的经济、文化、人口、教育各项领域的发展数据和图表作为教学素材,这些数据贴近生活,使学生觉得很亲切,而且在学习数据处理的过程中看到常州改革开放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到家乡欣欣向荣的景象,心中充满自豪感,从而更加热爱脚下的这片土地,同时又激发他们报效家乡的志向。
  3.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人文精神渗透作用
  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校园网的影响力,组织学生对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网上讨论;依托校园网建“热点网”;可设热点聚焦,新闻人物、时事纵横等栏目;也可在网上进行有关文学、艺术、政治、历史等网络讲座;建立学生班级博客群,提供学生网上展示空间;提供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空间;针对毕业班,可组织网上对母校留言和建议等。提高校园网的内容质量,繁荣校园网络文化,利用有效手段进行校园网内容过滤,这样既能进行有效控制,又能让学生不断感受网上资源的丰富,使学生在成长中提高分析和鉴别能力,这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人文精神渗透的手段。
  4.在课堂中加强师生情感互动
  教育过程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更是一个师生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双向撞击过程。在以往的技术类学科的教育中,侧重于追求教育的效率、教育过程的程序化,导致情感陶冶弱化,師生情感交流减少,学生本是有血有肉的人,却几乎要被培养成学习机器,导致知识与能力脱节,道理与行为分离。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在重视建构知识的同时,重视师生人际关系的建构。要有强烈的教学激情,让课堂成为富有情感的课堂。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以爱换爱、以情激情是培养师生融洽关系的根本途径。师生间融洽的情感,是推动学生不断进步的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具有吸引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做积极的“倾听者”,时时以鼓励的态度欣赏学生个性化的表现,关注学生每一个微小的进步。用诸如:“这个步骤的操作你掌握得非常好,还有其他方法吗?”“错了没关系,再试试看。”等语言来引导、激励学生积极探究,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最佳状态。总之,教师要用自身的激情,期待鼓励的目光,生动的手势,使学生产生肯定的心理倾向,从而转化为对学习的热爱。
  新课程改革正实施得热火朝天,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的过程,而应当重视人的情感、价值、态度体系在学习中的作用和发展,将人文精神融入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带着情感去学习和探索,让健康美好的情感伴随在课堂的始终,让学生不断得到精神上的充实,用人文精神去构建学生的精神家园。
其他文献
摘要: 享誉全球的国际时装周,吸引着众多海内外名牌设计师和国际超模。中国的新晋超模凭借其独特的东方魅力成为国际T台上的宠儿,受到国际时尚媒体的日益关注。这些模特之所以可以在众多国内模特中脱颖而出,除了其自身精湛的专业素质之外,还有独特的英语优势。本文就开设模特专业英语课程的必要性及课程的具体实施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实践证明专业英语课程的设置是必要的,它为中国模特走向国际T台扫清了语言障碍,为实现学生
摘要: 我国的英语教育正在蓬勃发展,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依然很多,尤其是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我国英语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教学是一种有计划的活动,这种有计划的方案可以通过有意识的设计来完成,这种设计就是教学设计。作为一项设计技术,教学设计显然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目的的。如何基于教学经验和学习环境,探索一条科学、高效的教学设计模式极为重要。  关键词: 英语教学 教学设计 有效性教学 基本模
摘要: 中学英语教师,恰逢新课程改革的大好时机,面对新的理念,面对新课程标准,感到欢欣鼓舞。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结构、內容、评价等方面充分体现了改革创新精神,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新英语课程标准更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英语人才。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 创新素质 新课程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应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将学习变成学生自觉、自愿高兴的事,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英语课程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学生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宽视野、丰富生活、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为了充分体现英语教学内容的综合
摘要: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联系生活的教学策略,目的在于使学生拥有丰富的直接经验。作者认为,应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发现和归纳等方式,掌握语言的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通过交流与合作发展交流与合作能力,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关键词: 新课改 小学英语学习兴趣 提高方法  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对他们英语成绩的提高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如果教学中不考虑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不注意激
保存完整的院落老戏  山里有戏——社戏,在远离世俗浸染的长峪城村,在正月初一到十六年味儿的氛围之中。社戏一开台,无论村中的男女老少,抑或闻讯而来的山外客人,都会因社戏沉浸在山村独有的热闹与喜庆之中。尤其山外的人们,于岁寒瑟瑟与城市的喧嚣中,心里往往还会油然生出几许新鲜与好奇来。  早在孩提时,每每逢年过节,平原的家乡也经常唱戏,不过那是评戏,耳濡目染多了,便也能哼哼上几口。家乡紧邻涿州,那里兴唱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