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年前,国人恐怕对“次贷危机”这个词还是很陌生的。但从去年8月开始,这个词就在中国广泛流传,时下更是已经成为影响沪深股市运行的一个重要外来因素,也是广大投资者心头挥之不去的一个阴影。
前几年美国经济增长不错,房地产市场也很活跃,大量支付能力不足乃至缺乏稳定收入的人,也有意加入到买房者的队伍中来。而美国的房地产金融又特别发达,它不但向那些信誉好、还款能力强的人发行购房贷款(称之为优级贷款),也向信誉不佳、还款能力弱的人发行贷款(称之为次级贷款)。在房价不断上涨、贷款利率又比较低的情况下,次级贷款似乎也没有太大的风险,以至在美国市场上风行一时。
但是,随着美国经济的降温,特别是利率的不断提高,房价则慢慢下滑,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很多借了次级贷款的人开始无法按时还本付息,形成了坏账。不仅仅是如此,在美国,类似次级贷款这样的东西,往往会有银行将它们打包成资产证券化产品来对外销售。而这种资产证券化产品又会被投资银行进一步包装成资产支持证券类型的衍生产品,再进一步大规模发行,于是其涉及的面就不断扩大。这就导致一个结果:当原本数量有限的次级贷款出现问题时,人们却无法确认与其有关的衍生产品到底会有多少。
更让人担忧的是,这些衍生产品又走出了国界,在世界各国销售。因此,次级贷款问题的起源在美国,但是购买次级贷款衍生产品的却是欧洲及中东、亚太地区的许多国家。这样,次贷危机就具有了世界性的影响,并且成为世界经济中的不稳定因素。
中国的银行也购买过美国的次级贷款衍生品,但数量非常有限,从相关的公告来看,几乎就可以忽略不计。但当次贷危机在各国蔓延,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股市都出现暴跌的时候,中国股市就不可能不受到影响。去年8月份,人们就遇到过股市的这样一次暴跌。不过,那次由于海外各国的央行迅速干预,情况很快就缓和下来,境内股市也就很快摆脱了次贷危机的影响。
但这以后,次贷危机并没有如人们想象的那样被进一步控制住,相反在不同程度上还在反反复复出现,直到最近美国花旗集团爆出四季度因为次贷危机而巨亏。应该说,在这期间,次贷危机虽然并没有直接影响中国股市,但在事实上却是笼罩在投资者心头的一大阴影。特别是机构投资者,它们必须考虑如果次贷危机还在发展,美国及世界的金融业都遭受重大损失,那么必然会使得经济发展放缓,甚至导致滞胀。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商品的出口就会受到影响,在内需并不强劲、投资受到严格控制之际,如果外贸也出现滑坡,那么问题就会很严重,经济发展速度会明显下降,整个经济就自然面临不小的冲击。同时,这种局面一旦形成,也会使得宏观调控的压力显著加大,特别是对控制通胀的努力产生制约。
次贷危机发生在海外,但通过“蝴蝶效应”,很可能是会传染到境内。同时,受到次贷危机的影响,欧美、亚太市场股票大幅下跌,特别是香港股市大跌,会对境内市场产生很大的压力。
H股价格回落,必然会扩大A股的溢价,在一定条件下成为A股下跌的直接动力。因此,面对次贷危机与周边股市的下跌,即便境内股市一时可以拒绝跟随,时间恐怕也是不长的,最终难以做到“一枝独秀”。正是鉴于这样的考虑,人们看到一段时间来,机构重仓的大市值股票,基本上就没有什么上涨,以至市场上出现了中小市值股票领先大盘的局面。现在看来,这虽然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次贷危机的影响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因为对于市场主力来说,考虑到次贷危机的影响,在这段时间中其操作显然会是保守的,换言之做多的激情是缺乏的。由此可见,次贷危机的阴影在中国证券市场上,一段时间来是逐步得到显现了。
中国股市也已经不能再独善其身了。而股市一旦离开了上行通道,原先被抑制的下跌能量会大量释放,于是也就有了沪深股市大盘从年内高点的大幅回落。人们无奈地看到,新年股市的首次震荡就是源于美国次级贷款问题。这虽然让投资者感到不那么容易接受,但客观来说却又是一个严酷的现实。这也就启示人们,恐怕至少在今年的市场运行中,投资者必须时刻关注次贷危机的影响。虽然,对于次贷危机到底有多大,它是否会像人们现在想象得那样严重,乃至对中国经济会构成如何大的影响,现在还是有争议的。但无论如何,这确实是一块阴影。在它被真正去除之前,大家的操作都显得格外谨慎。毕竟,时下股市的这波快速下跌,给人们留下了太多的教训。
前几年美国经济增长不错,房地产市场也很活跃,大量支付能力不足乃至缺乏稳定收入的人,也有意加入到买房者的队伍中来。而美国的房地产金融又特别发达,它不但向那些信誉好、还款能力强的人发行购房贷款(称之为优级贷款),也向信誉不佳、还款能力弱的人发行贷款(称之为次级贷款)。在房价不断上涨、贷款利率又比较低的情况下,次级贷款似乎也没有太大的风险,以至在美国市场上风行一时。
但是,随着美国经济的降温,特别是利率的不断提高,房价则慢慢下滑,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很多借了次级贷款的人开始无法按时还本付息,形成了坏账。不仅仅是如此,在美国,类似次级贷款这样的东西,往往会有银行将它们打包成资产证券化产品来对外销售。而这种资产证券化产品又会被投资银行进一步包装成资产支持证券类型的衍生产品,再进一步大规模发行,于是其涉及的面就不断扩大。这就导致一个结果:当原本数量有限的次级贷款出现问题时,人们却无法确认与其有关的衍生产品到底会有多少。
更让人担忧的是,这些衍生产品又走出了国界,在世界各国销售。因此,次级贷款问题的起源在美国,但是购买次级贷款衍生产品的却是欧洲及中东、亚太地区的许多国家。这样,次贷危机就具有了世界性的影响,并且成为世界经济中的不稳定因素。
中国的银行也购买过美国的次级贷款衍生品,但数量非常有限,从相关的公告来看,几乎就可以忽略不计。但当次贷危机在各国蔓延,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股市都出现暴跌的时候,中国股市就不可能不受到影响。去年8月份,人们就遇到过股市的这样一次暴跌。不过,那次由于海外各国的央行迅速干预,情况很快就缓和下来,境内股市也就很快摆脱了次贷危机的影响。
但这以后,次贷危机并没有如人们想象的那样被进一步控制住,相反在不同程度上还在反反复复出现,直到最近美国花旗集团爆出四季度因为次贷危机而巨亏。应该说,在这期间,次贷危机虽然并没有直接影响中国股市,但在事实上却是笼罩在投资者心头的一大阴影。特别是机构投资者,它们必须考虑如果次贷危机还在发展,美国及世界的金融业都遭受重大损失,那么必然会使得经济发展放缓,甚至导致滞胀。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商品的出口就会受到影响,在内需并不强劲、投资受到严格控制之际,如果外贸也出现滑坡,那么问题就会很严重,经济发展速度会明显下降,整个经济就自然面临不小的冲击。同时,这种局面一旦形成,也会使得宏观调控的压力显著加大,特别是对控制通胀的努力产生制约。
次贷危机发生在海外,但通过“蝴蝶效应”,很可能是会传染到境内。同时,受到次贷危机的影响,欧美、亚太市场股票大幅下跌,特别是香港股市大跌,会对境内市场产生很大的压力。
H股价格回落,必然会扩大A股的溢价,在一定条件下成为A股下跌的直接动力。因此,面对次贷危机与周边股市的下跌,即便境内股市一时可以拒绝跟随,时间恐怕也是不长的,最终难以做到“一枝独秀”。正是鉴于这样的考虑,人们看到一段时间来,机构重仓的大市值股票,基本上就没有什么上涨,以至市场上出现了中小市值股票领先大盘的局面。现在看来,这虽然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次贷危机的影响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因为对于市场主力来说,考虑到次贷危机的影响,在这段时间中其操作显然会是保守的,换言之做多的激情是缺乏的。由此可见,次贷危机的阴影在中国证券市场上,一段时间来是逐步得到显现了。
中国股市也已经不能再独善其身了。而股市一旦离开了上行通道,原先被抑制的下跌能量会大量释放,于是也就有了沪深股市大盘从年内高点的大幅回落。人们无奈地看到,新年股市的首次震荡就是源于美国次级贷款问题。这虽然让投资者感到不那么容易接受,但客观来说却又是一个严酷的现实。这也就启示人们,恐怕至少在今年的市场运行中,投资者必须时刻关注次贷危机的影响。虽然,对于次贷危机到底有多大,它是否会像人们现在想象得那样严重,乃至对中国经济会构成如何大的影响,现在还是有争议的。但无论如何,这确实是一块阴影。在它被真正去除之前,大家的操作都显得格外谨慎。毕竟,时下股市的这波快速下跌,给人们留下了太多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