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对华政策与晚清变局中的荫昌

来源 :德国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524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后期,德国对华政策受其世界政策以及列强在华争夺势力范围的影响而变化,清政府为因应这一变化开始正式派遣驻德公使.荫昌早年入学京师同文馆德文班,充任随使翻译在德国历练为他日后两次担任驻德公使提供了极佳的机会,也为其转任江北提督晋升陆军部尚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作为20世纪前十年直接参与清政府对德外交的重要人物,荫昌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外交、军事走向专门化和职业化的一个缩影,其经历、身份转换及相关活动给晚清的军政变革留下了德国印记.
其他文献
传统民商事实体法规范及其程序性实施机制在产品质量、证券欺诈等大规模损害而导致的群体性纠纷中,因权利人“理性的漠然”以及执法和司法机关不堪重负而难以发挥弥补损害和
人世中恶的存在,尤其是好人受苦可以说是人类生活共同面临的永恒难题。面对这一问题,诗人赫西俄德劝导人们听从正义,遵守法律。但是,智者安提丰在《论真理》中从同样的生存事实出发,从对具体的法庭审判程序和参与其中的人之处境的分析入手,深刻揭露了以赫西俄德为代表的古希腊传统法律和正义的困境。安提丰的攻击激发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法律和正义的反思和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