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r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融合教育是当前学术界为解决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的提出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作为融合教育的主要推动力量,扮演者“融合者”的角色。教师履行“融合者”角色和使命的程度,直接影响了融合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融合教育;农民工子女;教师;角色;使命
  【中图分类号】G4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1-0147-02
  融合教育思想发轫于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的回归主流运动(Mainstreaming Movement)。最初融合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的理念是不要把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包括:肢体伤残、视听觉受损、智力障碍、自闭症、学习困难等)孤立于隔离的、封闭的教室、学校和居住环境之中,而是让他们回归到正常的学校,回归主流,与同龄学生一起接受常规教育[1]。
  融合教育概念发展到如今,其内涵扩展到外来居民与本地居民在教育上的融合。因此,本文的融合教育专门指在教育公平理念的指引下,农民工子女在流入地接受学校教育,从心理、文化和身份等方面逐渐实现与本地学生的融合,消弭边缘人意识。
  一、农民工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们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进城务工人员的数量呈现出不断增加的状态,人口流动呈现出规模巨大与流动频繁的特点。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5》显示,“十二五”时期,我国流动人口年均增长约800万人,2014年年末达到2.53亿人[2]。流动人口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家庭化趋势明显,随迁子女的数量也增长迅速。
  由于生活、学习环境的差异和社会对农民工子女不公平的歧视等原因,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中出现了诸多问题。
  1.文化差异大
  社会在流动和融合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异而来带的冲突和摩擦逐渐凸显。农民工子女大多来自于不同地域,在语言、观念、生活习惯、风俗等方面存在众多差异。对于来到一个新的城市,仍然年纪尚浅的孩子来说,在对当地环境进行适应的过程中,由于文化的差异在同学校同伴和老师的交往中必定会存在诸多困难。农民工子女大多来自农村,在卫生习惯,言语表达,衣着服饰和人际交往方面都会和城市中的孩子存在很大差异,也因此常常受到嘲笑甚至歧视。
  2.身份融合难
  农民工子女虽然进入城市中的学校学习,但是仍然难以得到城里学生的认同。一是因为外来务工人员一般文化水平低,主要从事体力劳动,薪金报酬低,家庭居住条件差,逐渐沉淀为城市边缘人口[3]。二是因为城市学校的教学方式同农村学校的教学方式不同,城市学校的教学形式更加活泼和多样化,开设多种活动课程,鼓励家长和学生的积极互动。农民工子女初来学校无法适应新的教学,并且由于自卑心理、性格胆怯、害怕出错等原因在课堂的参与度不高,进而被教師认为不努力学习,受到批评。
  3.心理问题多样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年龄小,还未形成自我意识,在复杂的关系中,往往会出现消极的心理和情绪。一是自卑胆怯,自我封闭。在城市中,外来务工子女的行为往往是“被动的”,他们被动地学习,被动地和同学交往,被动地被融入到学校环境中。二是敏感多疑,情感脆弱。他们意识到自己和城市学生的众多差异,对其他同学的一些动作、眼神和语言变得十分敏感,甚至猜疑,过度在意教师和同学对自己的评价。
  二、融合教育教师面临的挑战
  融合教育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但承担着一般教师的全部职责,更承担着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特殊需求。这意味着,融合教师不仅要关心城市普通学生的成长,更要关心流动学生在生活、心理和知识层面的进步;不仅需要具备相应的学科知识,更要关注如何快速让流动学生实现知识上的衔接;不仅要关注如何帮助流动学生迅速融入到新的学校和生活环境,更要关注如何在班级中建立一种开放、温暖的氛围来接纳流动儿童,使他们感受到自己是班级中重要的一份子。因此,面对诸多的责任与义务,融合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挑战。
  1.教师教育观念面临着挑战
  教育公平和公正一直是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主题,孔子曾说:“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瑞典教育家托尔斯顿·胡森说:“若干年来,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对教育政策的讨论中,‘公平’二字已经成为一个核心词[4]。大多数教师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却很难做到,这是因为有些教师素质不高,教育观念有待改进。有些教师对进城务工子女有先入为主的偏见,认为他们的行为习惯差,学习不努力。这种刻板化的印象导致教师对务工子女采取不管不顾甚至刻意疏远的行为,在教学过程中,对城市学生表现出明显的关照。因此,教师教育观念的改进能够内在地推动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的进程。
  2.教师教学能力面临的挑战
  教师的教学能力面临着挑战,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农民工子女大多来自于农村,农村教育的质量相对落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例如,不能流畅地使用普通话,英语学习落后,知识面狭窄,不具备使用电脑的技能。第二,随迁子女父母的文化程度普遍低,在子女的教育方面难以提供有效的指导,甚至有些父母并不关心子女的教育问题,导致有些学生学习积极性差,不求上进,甚至打扰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师能否结合学生的特殊家庭情况和学业情况提供差异化的指导直接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3.教师心理疏导能力面临的挑战
  流动儿童正处于人格的养成的重要时期,进入到城市学校,他们应该享有和城市儿童相同的成长环境,关爱和呵护。但由于他们在社会资源分配上成为具有经济利益的贫困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家庭结构的不完整性和承载力的脆弱性等特点的社会弱势群体[5]。城市对外来人员不正当的歧视也会加重他们的心理危机。他们的心理和情绪往往不稳定,或过度自卑,或对不友好的行为表现得过度激烈,甚至有同学因无法排解心中压力而选择自杀。这对教师的心理疏导能力也提出了挑战。   三、融合教师应对挑战的实践举措
  融合教育对教师专业能力提出了挑战,教师应抓住这一契机,从不同方面寻求应对挑战的举措,实现专业能力的发展。文本针对挑战提出了一下三点建议。
  1.树立关怀、平等的教育理念
  教师应该从心理上关注流动学生,给予他们关心和爱护。针对特殊儿童教育,美国教育学会主席内尔·诺丁斯提出只有“关怀”才能搭建起融合教育的实践之路[6]。城市中的流动儿童,他们本就是社会中弱势群体,占有着社会少量的资源,比一般孩子要经受更多的艰难,要拥有更大的勇气和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改变当前的生活状态。教师面对这些孩子,要有发自内心的关怀之情,既要把他们当作特殊的孩子给予更多的温暖与呵护,而不是生硬、机械的管理,更要把他们作为一般的孩子,避免他们感觉到自己是被怜悯而伤害本就脆弱的自尊心。
  2.改进教学方法,构建多元的教学策略
  现阶段学校的课程设置中,没有专门针对农民工子女开设的辅助性课程,例如普通话的学习,英语的进修班等。教师应该应对不同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结合他们原有的学习基础和生活特点,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给予他們合适的指导。在课堂之外,教师应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是教育的一线工作者,是学生们最亲密的接触者,解决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的问题,教师要转变成研究者,探索出适合本校本地区的教学模式。
  3.提高心理疏导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关心儿童的健康,是教育者最重要的工作。儿童的精神生活、世界观、智力发展、知识的巩固性、对自己力量的信心,都取决于他的生命的活力和精力充沛的程度”。农民工随迁子女因为从小跟随父母四处漂泊,生活不稳定,享受到的社会资源非常有限,他们缺乏对生活的热爱和自信心。
  一方面,教师要时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教师可以通过课上和课间细心的观察,与学生谈心,与父母沟通的方式了解学生的情绪和心理,用积极的人生观和人生态度鼓励学生。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对指导学生端正态度,鼓励学生之间真诚的交往。通过班级日常的小活动,鼓励学生彼此合作,多采用激励性评价。
  四、余论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是教育实践中一个重要的课题,教师在融合教育中担当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学校管理、课程设置等诸多方面都应该形成合力共同完成融合教育的使命。除此之外,融合教育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户籍制度的改革,异地高考的推行,国家和城市对外来务工人员政策,甚至是整个社会对不同职业的价值定位等方面都影响着融合教育的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1]陈云英,中国特殊需要在线远程咨询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2004,(9)
  [2]《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5》
  [3]李荣彬,张丽艳.流动人口身份认同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我国106个城市的调查数据[J],人口与经济,2012,(4)
  [4]托尔斯顿·胡森.平等——学校和社会政策的目标[A].张人杰.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5]杨素萍.社会转型时期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探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6)
  [6]袁丽.论关怀主义教育哲学的教师观及其对教师教育的影响[J],教师教育研究,2013,(11)
  作者简介:
  王悦婷(1992-),女,河北保定人,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刘恒美(1989-),女,安徽宿州人,陕西师范大学2015级硕士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
其他文献
本文选择本体-溶液聚合法制备了醇溶性丙烯酸酯树脂,以乙醇作为环境友好型溶剂,过氧化苯甲酰(BPO)作为引发剂,经过中心组合实验,探究了引发剂浓度、溶剂质量含量和聚合温度三个因素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醇溶性丙烯酸酯树脂单体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说明,模型拟合良好,聚合温度与引发剂质量分数的相互作用影响最大。综合考虑醇溶性影响,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聚合温度76℃、引发剂质量分数(占单体用量)0.84%
近红外单光子探测技术逐渐成为众多应用中的关键技术,例如在量子密钥分发、激光测距和荧光成像领域等。尤其是工作在盖革模式下的InGaAs/InP雪崩二极管(APD),由于其体积小、
随着汽车用冷轧高强钢板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开发,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成型性能是评定薄板的性能标准,在主流的汽车冷轧薄板中,采用的多为连续退火,效率高,板型好,但因生产线较长,技术复杂,适合较大批量且品种较少的金属薄板,对于小型冷轧厂以及批量较小的金属薄板来说,可以考虑从罩式退火工艺进行生产。本文是基于典型钢种280VK和DP590冷轧薄板的化学成分设计下,结合相关专业知识,经罩式退火工艺后研究分析对其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人类面临的资源短缺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与此同时,新建办公建筑的数量急剧增多,其能源消耗量也随之增多。在办公建筑总能耗中,人工照明能耗和空调能耗占了很大的比例。采用遮阳百叶设备,可以使进入到室内的太阳辐射减少,空从而减少空调能耗,但是遮阳设备也影响了室内的自然采光,提高了人工照明能耗,通过设置遮阳百叶窗的百叶角度以达到建筑节能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本课题基于广州市夏热冬暖地区
我国的难溶性钾矿资源储量巨大,其中,内蒙古白云鄂博富钾板岩以废弃物堆存,钾的含量在8%-16.9%。全矿区富钾板岩的保守储量达到16.74亿吨,每年以300-400万吨速度增加,有极大的利用价值。虽然白云鄂博富钾板岩矿产资源丰富,但由于富钾板岩的常年堆积,再加之传统工艺存在能耗高、环境污染大等缺点,而使得富钾板岩矿产资源利用率低。近年来,兴起的微生物冶金技术恰恰利用微生物适应性强、繁殖快、原料利用
通过分析高校实验室人才队伍的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基于企业的全面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设计实验人员“选、育、用、留”的整个人力资源管理流程,探索既具宏观指导性又兼具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