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思消费者反悔权:权利基础与保护架构

来源 :甘肃政法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sdf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有对消费者反悔权的理解往往是从传统民法教义体系出发,将其理解为解除权或撤销权.作为伴随网络交易平台出现的新兴权利,如果一味地将反悔权归入传统民法体系,很有可能忽略其带来的真正价值.从精细的法律经济分析和平台的角度理解消费者反悔权,可以发现消费者反悔权的权利根基并不在于保护居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反悔权也并不是仅在消费者和经营者两方主体之间进行利益取舍的、作为人权的消费者权利,而是依赖于平台实施的、在平台主导下调整消费者、经营者和平台三方关系的经济手段.基于此,可以尝试反思以“弱者保护”为核心的消费者保护架构,重新审视消费者保护的目标,以适应新的消费时代.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命题.系统性研究和阐述这一重要命题,必须首先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结合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具体实践,从整体性视角阐明其逻辑进路.在理论特征层面,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主体的研究对象、以唯物辩证法为核心的研究方法共同构成了其理论特征的整体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进程,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变革的视角来看主要经历了奠基、开创、发展、创新四个阶段.在实践逻辑层面,根本目的 是实现社会主义
实务中关涉刑法司法解释“溯及力问题”的裁判存在适用紊乱的现象,学理上的争论更为激烈,虽近来稍有冷却,但理解偏差对司法实践的负面效应仍在延续.酿成这一困境的直接诱因是解释垄断主义的生成与更迭,根本原因是对司法解释独立性的误判.应回归司法解释的从属性,进而确证司法解释“溯及力问题”是个伪命题.刑法司法解释的所谓“溯及力”问题,实为刑法解释间的冲突和疑问,应引入“存疑有利于被告人”这一解决“解释冲突”的理性方案,在价值观上因契合罪刑法定原则的核心理念而有可接受性,在方法论上因符合既有规范旨趣而有可操作性.因此,
干部下沉的有效运作在一定意义上形成了中国基层治理实践中卓有成效的治理技术,是中国本土治理景观的重要表征,其主要是指纵向科层体系和横向领域或者地域之间的干部流动现象.中国共产党的干部下沉主要体现在基层党组织建设、巩固基层政权、基层社会治理、基层应急治理等四个层面.从执政党的制度建构层面来看,党管干部的制度优势和党统基层的组织体制奠定了干部下沉的组织制度基础.干部下沉机制对基层治理能力产生的提升效应可以从微观的基层与个人层面、中观的政策制定与执行层面、宏观的政治认同与动员层面进行考察.在微观层面有助于提升基层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开启了黄河治理的新形态并引领其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在党治理黄河的百年历程中,依次经历了区域性实践、曲折性探索、全面性规划、战略性确立等主要阶段.在阶段性的现实表征下,党全面总结了黄河“事物自在实体 共同体形态”与“普遍规定性 特殊作用机体”的辩证治理经验,持续深化了“党的领导—群众参与”“体系完善—能力创新”的系统建设思路.进入新时代以来,在黄河问题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的发展契机下,黄河治理的变革路径应从生态视角下的环境问题解决、系统思维下的治理局面统筹、现代视野下的发展模式转化、文
《时间效力规定》第12条赋予《民法典》“保理合同”章溯及力并不妥当,对该问题须做全面检视.溯及适用层面《民法典》“保理合同”章不限于其自身,尚涵括《民法典》第545至550条,溯及适用类型包括改变溯及与空白溯及两类.就改变溯及而言,其正当性检验体系是有利溯及体系.基于对《时间效力规定》第2条但书之解释,结合“保理合同”章的自身特点,有利溯及标准重塑为:实现“帕累托改进”、更有利于维护金融秩序、更有利于鼓励融资,据此可构建有利溯及检验体系.就空白溯及而言,其正当性检验可直接适用有利溯及检验体系,但当出现“私
商业行规在处理商事纠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民法典》第10条赋予了习惯法法律渊源的地位.商业行规是习惯项下的概念,属于商事习惯的一种,可以作为习惯法成为案件的裁判规范.作为习惯法予以适用的商业行规应当符合商主体性、合法性、合理性、具备长期性和可预见性这五个标准.
政法机关是营商环境建设的主力军之一.辽宁政法机关坚持与时俱进,在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在思想观念、平等保护、工作实效、企业服务、队伍建设等方面尚存在一定不足.为破解上述难题,课题组在广泛调研基础上,提出了一套专门用于评价政法机关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质效的指标体系,从营商环境的系统建设中分离出了法治要素,采用主客观评价结合的方式赋值,使之成为可测量的工具.指标体系具体设置了制度化水平、便利化程度、涉法涉诉成本、市场主体权益保护、清除顽瘴痼疾等5个一级指标,同时设置地区投资增速、企业刑事风险2
在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过程中,顶层制度设计与基层政策执行的衔接与转化十分关键.广东肇庆“以点拓面”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经验表明,政治势能向治理效能的转化经过了“五势合一”的序贯过程:承启趋势以发出政治信号、构建权势以形成政治权威、扩大声势以营造政治氛围、明确定势以拓展治理维度、实现借势以产生治理效能.肇庆案例的有益启示在于充分实现了高位推动与现实压力的有机结合,借助由高位推动所产生的政治势能,拓展出应对现实压力的多维治理向度,全面提升地方社会治理绩效,构成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借势发展机制.
一般保证关系具有备位性,直接影响多数当事人诉讼形态,现有司法解释虽对此有所涉及,却不尽完备.若债权人在诉讼程序中选择一并起诉债务人和一般保证人,在诉讼标的旧实体法说下,主债权关系与备位债权关系不同一,保证人和债务人利益相互矛盾,彼此行为应当独立,更接近普通共同诉讼.可以选择以牵连关系来解释“同种类”,或扩张“法律关系”的内涵,使之成为普通共同诉讼.若先行起诉保证人,司法解释规定“应当追加”债务人为共同被告.“应当”的效力来源并非其释义书所提及的先诉抗辩权,也非固有必要共同诉讼,而是实体上的备位性,其导致部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启蒙辩证法》第二篇附论中认为,萨德的小说《朱莉埃特》中的主人公朱莉埃特和康德在哲学中塑造的启蒙者是一致的,这便是“康德同萨德”(Kant with Sade)①命题的由来.针对这一命题能否成立的问题,国内外学者产生诸多争议.大卫·詹姆斯是反对派的代表人物,他站在文献学的立场上认为理性在康德那里有同一性和批判性双重属性,而理性的批判性防止了启蒙理性退化为知性②.然而,这一反对意见忽视了《启蒙辩证法》批判启蒙理性的独特视角.实际上,《启蒙辩证法》不仅是从启蒙自身的属性出发批判康德启蒙理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