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凯恩斯在《通论》中,将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分为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和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三种类型,并认为,出于前两种动机的货币需求依存于收入的多少,即M1=L1(Y),而出于后一种动机的货币需求则依存于利率的高低,即M2=L2(γ)。于是,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就成了:M=M1+M2=L1(Y)+L2(γ)。五十年代后,西方经济学家纷纷著文,丰富和发展了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鲍莫尔(William Baumol)等人对凯思斯关于交易性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惠伦(Edward Whalen)等人对凯恩斯关于预防性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和托宾等人对凯恩斯关于投机性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因本文篇幅所限,同时还由于托宾等人的理论同另一重要的货币需求理论——资产选择理论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所以,拟将它放在笔者即将发表的《资产选择理论的演变》一文中介绍,而本文只评析鲍莫尔模型和惠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