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创新能力空间差异研究

来源 :学习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_h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空间探索性分析方法,结合基准回归模型及空间杜宾模型,综合研究与分析了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创新能力的空间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正在向高水平集聚方向发展,并呈现内部多极分化的特征;外商直接投资、金融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外贸易等因素对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创新能力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其他文献
互联网对公共生活的影响日益加深:一方面,互联网为社会成员参与公共事务、进行自由开放的讨论创造了便利条件,另一方面,它也带来了网络生活泛娱乐化、网络言论非理性、网络成瘾等一系列问题.在此意义上,网络空间是一个公共性与反公共性共同在场的复杂场域.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网络空间中公共的张力十分明显,这对公共议题的设置、公众参与的实现、社会讨论的秩序维护、社会共识的生产都带来了很大挑战.面对公共的张力,要保卫网络空间的公共性,需要在如下几个方面着力:防止商业力量的过度扩张,加强网络社会参与的规则建设,强化政府对网络
由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延展的围绕资源要素展开的变革,涉及法律法规、管理体制、资源配置和交易方式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受益者泛在、受损者特定的损益非均衡改革.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各地做法不同、模式有别.该项改革需要直面改革的合法性、监管体制的合规性、平台规则的统一性、人员安置的可操作性、平台功能的可达成性,以市场化、企业化运作为主旨进行制度创新,探索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的推进路径.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与社区矫正适用于刑事司法活动的不同阶段,看似相对独立的两项制度之间存在必然的关系.当前,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促进了社区矫正的适用率,从而给社区矫正带来了巨大挑战.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扩大适用,将使得社区矫正工作捉襟见肘.社区矫正工作队伍的薄弱、民间力量参与度较低等在实践中的突出问题和自由刑的刑事执行模式的单一性、转处措施的缺乏性等问题,在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衔接时产生了严重的冲突,探索解决二者衔接问题的有效路径迫在眉睫.一方面,应当不断完善社区矫正本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另一方面,还应当考虑建构
本文考察了长江经济带水污染、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利用Bootstrap ARDL检验了模型的稳定性,并研究了变量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研究结果为长江经济带水污染、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关系提供了证据,重庆、湖南和四川通过了协整检验.经济增长与水污染之间表现出明显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且部分地区水污染与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反馈关系.产业集聚与水污染之间仅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表现为江苏产业集聚水平的提高更容易产生减排效应,而重庆和安徽则产生相反作用,水污染对产业集聚的反馈关系则不显著.此外,产业集聚
由行政力量自上而下推进的老旧小区“微更新”虽逐渐成为现阶段各地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的重要实践形式,但面临着更新导向单一化、更新形式同质化和更新效果碎片化等现实挑战.行政主导下老旧小区“微更新”的嵌合发展,需基于小区的具体诉求,进一步营造“完整社区”的价值体系,打造“参与治理”的赋能体系,缔造“落地生根”的管理体系.
本文从失信问题切入,探讨了我国社会组织的问责机制建构.在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自律、互律、他律和政律既是社会组织治理机制的要素和路径,也是社会组织失信问责与政策建构的关照和依据.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组织治理存在法律文本缺失问题,呈现显著的运动式政律管治特征,社会组织的“查处失信率”呈上升之势.为避免失信成为一种生存本能,需要建构规制社会组织“失信”的全约束机制,包括“四律”机制、问责体系以及政策建构.其中,完善法律文本是不可或缺的第一步.
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以等值收入反映人们的生活水平,结合婚姻的教育匹配模式转变,考察我国不同教育水平人口教育回报的性别差异及其变化原因.研究发现:2006-2017年间,相比男性,女性在个人收入上处于劣势且未有改善,其生活水平由优势转变为劣势;同低教育水平女性相比,高教育水平女性在个人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性别地位上“跌落更深”;婚姻的教育匹配模式改变可用于解释不同教育水平女性的生活水平性别地位变动差异;高教育水平男性从教育同质婚中获得的好处远多于女性,使高教育水平女性在生活水平的性别地位变动上“跌落更
本社会创新的发生源于外部环境、制度安排与微观主体行为的复杂互动:制度环境与经济社会环境共同塑造了制度安排中主体的激励与约束结构,并对交易成本、收益、资源、合法性等核心变量产生显著影响,从而决定了社会创新主体的行为逻辑.社会创新是在“环境-制度-行为”框架所塑造的触发机制、催发机制、驱动机制与行动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
自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特别是晚清以来的中国学术现代转型中,倡导“新史学”和集成创新方法论的梁启超与王国维在中西对接和古今转换中成为了转折性人物,其弟子冯永轩继承了二者之衣钵而在边疆史、先秦文化史继续拓展.传至冯天瑜融汇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立场、文化生态学方法和知识考古学的传统,发扬并深耕其文化史研究领域,实现了文化史领域的观念传承与范式转型,展呈出中华文化史的框架、文化生成机制、历史文化语义学等系统性成果.冯氏后学在继承中进而分出注重基础理论和学理问题研究的文化史学派与注重现实和应用问题的文化管理(文化产业)
在新时代背景下,“长江大保护”的顺利推进需要结合系统科学视角,以处理好长江流域复合生态系统管理问题.在长江流域复合生态系统运作机理中,自然子系统和经济、社会子系统分别主要以负反馈和正反馈方式运作,且子系统间显示出外拓与内生的共轭反馈关系.该系统整体上具有非线性演化特征、多维嵌套复杂性本质以及多样性表征.据此,“长江大保护”行动的管理者与研究者有必要具备系统思维逻辑和夯实的系统科学知识,通过通力合作处理关键性的四对张力问题,以促进实现长江流域复合生态系统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