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感

来源 :中学生天地·语文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mm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体质。诸如此类,在普通语言里经常出现。譬如我们说“光亮”,也说“响亮”,把形容光辉的“亮”字转移到声响上去,就仿佛视觉和听觉在这一点上有“通财之谊”。又譬如“热闹”和“冷静”那两个词语也表示“热”和“闹”、“冷”和“静”在感觉上有通同一气之处,结成配偶,因此范成大可以离间说:“已觉笙歌无暖热。”(《石湖诗集》卷二九《亲邻召集,强往即归》)李义山《杂纂·意想》早指出:“冬日着碧衣似寒,夏月见红似热。”(《说郛》卷五)我们也说红颜色比较“温暖”而绿颜色“寒冷”,“暖红”“寒碧”已沦为诗词套语。虽然笛卡尔以为我们假如没有听觉,就不可能单凭看见的颜色去认识声音,但是他也不否认颜色和声音有类似或联系。培根的想象力比较丰富,他说:音乐的声调摇曳和光芒在水面荡漾完全相同,“那不仅是比方,而是大自然在不同事物上所印下的相同的脚迹”。这算得哲學家对通感的巧妙解释。
  各种通感现象里,最早引起注意的也许是视觉和触觉向听觉的挪移。亚里士多德的心理学著作里已说:声音有“尖锐”和“钝重”之分,那是比拟着触觉而来,因听、触两觉有类似处。我们的《礼记·乐记》有一节极美妙的文章,把听觉和视觉通联。“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队,止如槁木,倨中矩,句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孔颖达《礼记正义》对这节的主旨做了扼要的说明:“声音感动于人,令人心想其形状如此。”《乐记》里“想”声音的“形状”那一节体贴入微,为后世诗文开辟了途径。
  白居易《琵琶行》有传诵的一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它比较单纯,不如《乐记》那样描写得曲折。白居易只是把各种事物发出的声息——雨声、私语声、珠落玉盘声、鸟声、泉声——来比方“嘈嘈”“切切”的琵琶声,并非说琵琶大、小弦声“令人心想”这种和那种事物的“形状”。一句话,他只是把听觉联系听觉,并未把听觉沟通视觉。《乐记》的“(歌者)端如贯珠”,等于李商隐《拟意》的“珠串咽歌喉”,是说歌声仿佛具有珠子的形状,又圆满又光润,构成了视觉兼触觉里的印象。近代西洋钢琴教科书就常说弹出“珠子般的音调”,作家还创造了一个新词“珠子化”,来形容嗓子,或者这样描摹鸟声:“一群云雀儿明快流利地咕咕呱呱,在天空里撒开了一颗颗珠子。”“大珠小珠落玉盘”是说珠玉相触那种清而软的声音,不是说“明珠走盘”那种圆转滑溜的“形状”,因为紧接着就说这些大大小小的声音并非全是利落“滑”顺,也有艰难“涩滞”的——“冰泉冷涩弦凝绝”。白居易另一首诗《和令狐仆射小饮听阮咸》“落盘珠历历”,或韦应物《五弦行》“古刀幽磬初相触,千珠贯断落寒玉”,还是从听觉联系到听觉,把声音比方声音。白居易《小童薛阳陶吹觱篥歌》“有时婉软无筋骨,有时顿挫生棱节。急声圆转促不断,栗栗辚辚如珠贯。缓声展引长有条,有条直直如笔描。下声乍坠石沉重,高声忽举云飘萧”,这才是“心思形状”,《乐记》的“上如抗,下如队”“端如贯珠”都有了。
  好些描写通感的词句都直接采用了日常生活里表达这种经验的习惯语言。像白居易《和皇甫郎中秋晓同登天宫阁》“清脆秋丝管”(参看《霓裳羽衣歌》:“清弦脆管纤纤手”),贾岛《客思》“促织声尖尖似针”,或丁谓《公舍春日》“莺声圆滑堪清耳”,“脆”“尖”“圆”三字形容声音,就根据日常语言而来。王维《过青溪水作》“色静深松里”,或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寒磬满空林”和杜牧《阿房宫赋》“歌台暖响”,把听觉上的“静”字来描写深净的水色,温度感觉上的“寒”“暖”字来描写清远的磬声和喧繁的乐声,也和通常语言很接近,“暖响”不过是“热闹”的文言。诗人对事物往往突破了一般经验的感受,有深细的体会,因此推敲出新奇的词句。
  按逻辑思维,五官各有所司,不兼差也不越职,像《荀子·君道篇》所谓:“人之百事,如耳、目、鼻、口之不可以相借官也。”《公孙龙子·坚白论》说得更具体:“视不得其所坚,而得其所白者,无坚也。拊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坚者,无白也。……目不能坚,手不能白。”一句话,触觉和视觉是河水不犯井水的。然而声音不但会有气味——“哀响馥”“鸟声香”,而且会有颜色、光亮——“红声”“笑语绿”“鸡声白”“鸟话红”“声皆绿”“鼓[声]暗”。“香”不但能“闹”,而且能“劲”。流云“学声”,绿阴“生静”。花色和竹声都可以有温度:“热”“欲燃”“焦”。鸟语有时快利如“剪”,有时圆润如“丸”。五官感觉真算得有无相通、彼此相生了。
  通感很早在西洋诗文里出现。古希腊诗人和戏剧家的这类词句不算少,例如荷马那句使一切翻译者搔首搁笔的诗:“像知了坐在森林中一棵树上,倾泻下百合花也似的声音。”十六七世纪欧洲的“奇崛诗派”爱用“五官感觉交换的杂拌比喻”。十九世纪前期浪漫主义诗人也经常采用这种手法,而十九世纪末叶象征主义诗人大用特用,滥用乱用,几乎使通感成为象征派诗歌的风格标志。英美现代主义诗歌的开创者庞特鉴于流弊,警戒写诗的人别偷懒,用字得力求精确,切忌把感觉搅成混乱一团,用一个官能来表达另一个官能;然而他也声明,这并未一笔抹煞。像约翰·唐恩的诗:“一阵响亮的香味迎着你父亲的鼻子叫唤”,就仿佛我们诗人的“闹香”“香声喧”“幽芳闹”;称浓烈的香味为“响亮”,和现代英语称缺乏味道、气息的酒为“静默”(silent),配得上对。帕斯科里的名句:“碧空里一簇星星啧啧喳喳像小鸡儿似的走动,”和我们诗人的“小星闹如沸”“几个明星切切如私语”也差不多了。
  (节选自《七缀集》,有删改)
  阅读讨论
  (1) “通感”是钱锺书先生的一大创见,探究了中国诗文评论中一个鲜有涉及的领域。请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对通感之“通”的理解。
  (2) 结合本文和你的阅读积累,谈谈“通感”这一手法的作用。   参与讨论: 海亮实验中学 姜志超
  海亮实验中学201班 叶王者/刘芷妍/彭仁杰/朱一淇
  周松延/吴婧诗/沈海哨/童亦歌
  (1) “通感”是钱锺书先生的一大创见,探究了中国诗文评论中一个鲜有涉及的领域。请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对通感之“通”的理解。
  ●
其他文献
微分对策问题实际上可以看作是一种双(多)方的控制问题,而通常的控制问题可以看作是单人微分对策问题。Isaacs [53]在1954年首次利用微分方程来研究对策问题,即微分对策。自
目的探讨Smad3基因与食管鳞癌发生及发展关系,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抑制食管癌细胞Ec9706增殖作用及调控Smad3基因表达水平。方法 RT-PC
分析经典的基于兰切斯特方程描述的作战过程,在此基础上,把数理战术学中的最优决策理论和系统学中的系统突变理论相结合,通过对作战双方微分方程的毁伤率引入士气参数,建立数
为了快速测定树障环境下的任意多边形的面积,提出了基于多旋翼无人机GPS坐标计算的树障面积快速测定法。该方法通过无人机定位取点并选取待测区域外任意一点与多边形各顶点相连接形成多个三角形来计算任意多边形的面积,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一款面积测量软件——无人机面积测量软件1.0。实地面积测量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的对指定区域进行面积测量且相对误差精度可达到95%以上。
目的通过检测COX-2在2型糖尿病合并肺癌癌组织与单纯肺癌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2型糖尿病合并肺癌癌组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合并肺癌(试验组)与
目的 观察清热抗毒煎剂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将120例手足口病普通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给予清热抗毒
随着交通业的迅速发展,世界上建成了越来越多的隧道。隧道给人们带来便利交通的同时,也给火灾防治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同时,近年来发生的几次群死群伤的隧道火灾表明,隧道火灾虽然
在寒地水稻栽培中,应掌握种子处理、播种、苗床管理、本田管理等技术环节,以不断提高栽培技术水平,为水稻稳产高产打下良好基础。本文对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对产品个性化要求的不断提高,现代产品的结构越来越复杂,功能越来越强大,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传统的串行产品开发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产品开
目的 观察丁苯酞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技术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肌电反馈组和丁苯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