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前牛津大学教授杰弗里·巴勒克拉夫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da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善于捕捉变化信息的未来学家们,把科学技术对人和社会的影响,始终看作是未来学应用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不断变化的生活方式是体现新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指标》一书集中反映了近年来国外有关生活方式问题的最新未来研究成果,描绘了不断变化的生活方式的各个侧面。
  传统的关于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分类法,基本上都是两分法,即把它们分为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而加拿大的规划专家德诺伊在一篇论述不同类型的生活方式研究流派的论文中,介绍了一种引人注目的三分法。他把这种流派称为归纳主义的研究。归纳主义把文化和生活方式区分为三个不同的领域:“硬”领域(面向物质的领域);过渡领域(“硬”领域和“软”领域的混合);“软”领域(精神领域)。按照这种分类法,生活方式就被区分为“硬”生活方式(包括工业、技术,交通,工程,工作,科学与发展,住房和住处等六个方面);交叉生活方式(包括商业,企业,医药卫生,住家、家庭、人口,闲暇等五个方面);“软”生活方式(包括公共事务、政治,教育或信息,文化艺术,心理学、人的价值、行为,宗教、形而上学、先验论等五个方面)。
  归纳主义的三分法,是一种整体主义的分类法,与之相对的是局部主义的分类方法。后者把生活方式看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个部门(包括消费百分比,消费模式,工作场所、住处、分居,自由时间、健康、娱乐等四个方面)。
  另外两种分类方法,已经在未来研究实践中得到应用。我们不妨把其中一种叫做人的基本活动和基本功能分类法。它把生活方式分为五个方面:工作、义务、教育、闲暇、睡眠。另一种则可以被称为生活状况选择法,它把工作、收入、住房、家用商品、交通、闲暇活动、时间的利用、对人的发展的估计等选择为生活方式的主要方面。
  上述情况表明,对生活方式的分类仍然处在试验性阶段。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尚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由于对生活方式的研究本身是个崭新的领域,分类方法的不成熟也便在所难免。但系统地介绍生活方式问题研究的新动向(其中包括新采用的分类方法),却是文集的一个鲜明的特色。
  文集的另一个特色是方法论上的创新。这种创新,具体地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许多论文的作者强调从未来学的角度研究生活方式的重要意义,同时进一步强调,生活方式离不开个人和社会团体的选择,行动和想象。人们只有充分意识到现有的决定,才有可能作出与决定相反或一致的选择;才有可能自觉地、明确地采取行动;才有可能形成反映新的价值观念的、有创造性的未来形象,来指导战略行动。
  第二,则是采用或引进新的科学方法论,例如量子理论,来研究生活方式问题。世界未来研究联合会秘书长戴特在他的论文中指出,按照否定(由不相干的部分编织在一起的)系统的量子理论的观点,生活方式的发展趋势(无论从大的方面还是从小的具体方面来看)将和量子理论一致,将更自由化,而不是秩序化;将从肯定型、结构型、静态型变为新奇型、可能型、过程型和动态型。
  创新性第三个方面的表现,是设计生活方式的研究模型。这是一种公式化的模型:生活方式=生活类型 生活水平(WOL=SL LS)。其中,生活类型指时间方面的计划、闲暇时间的爱好、婚姻习惯、工作条件、社会行为等等;生活水平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同的收入水准、住房等消费数字。
  未来学著作往往涉及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的最新情况,和对这些领域的种种预测。大致上说,对科学技术领域的分析和预测,可信度较大,但经济社会方面的未来研究,情况则比较复杂。我以为,我们应当借鉴的,主要是他们行之有效的未来研究方法。
  
  (Changing Life’s Style as Indi-cators of New and Cultural Values,JDI,Zuirich,1983)
其他文献
邓伟志同志致力于家庭学的研究,所著《家庭问题种种》,探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最佳家庭方案及其道德规范,以期破旧立新,发挥家庭在社会建设中的最大作用;尽管该书收入的是些单篇论文,凡与此有关的重要领域,如家庭的功能、结构、淡化及婚姻、老人地位和未来家庭等,无不涉及,编次有—定的系统性,可说是家庭学的入门书。  他切合时代和国情提出了若干建设性的意见,如淡化家庭观念,要做到浓淡结合;制订家规,提高家庭质量;
我国著名生态学家侯学煜依据他一九八一年提出的“建立良好的大农业生态体系”和“大农业与大粮食”的观点,结合对全国二十一个省(区)的实际考察,写成了《生态学与大农业发展》一书。作者不仅用事实表明因生态平衡被破坏引起大自然给人类各种毁灭性的惩罚,而且还指出:只有树立大粮食观点,才可能有“大农业”观点,也就是根据生态系统的特点,宜种植则种植,宜养殖则养殖,宜畜牧则畜牧,多种经营,全面发展,不要再去干那些劳
读韦伯《世界经济通史》    《世界经济通史》(GeneralEconomicHistory,即“经济通史”),是马克斯·韦伯自一九一九年起在慕尼黑大学所作一系列讲演的笔记汇编。一九一九——一九二○年正是韦伯思想更为成熟的时期,《通史》对整个世界经济演变特别是对资本主义起源(这是韦伯毕生关注的课题)所作的全局性思考与宏观解绎,超越了前人的思想深度,对于我们现在探讨现代化的条件、前提、模式与道路,比
庞朴先生的近著《儒家辩证法研究》,是学术界关于儒家学说研究的一项新创制。作者不拘成说,在儒家学说的庞杂陈迹中寻究离析、披沙淘金,批判地清洗出一个斐然可观的“儒家辩证法”机体。这不仅在儒家学说的研究上是一种开拓性的探索,而且对整个中国古代思想文化遗产的批判和研究,也是极为有益的尝试。  庞著《儒家辩证法研究》(以下简称《研究》),在学术观点、主题论证以及创制方法上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值得称举,在此妄揆
三联书店的编辑要我为一九八三年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获得者麦克林托克的传记《情有独钟》写一篇文章,向读者介绍这位献身于(或者按本书的书名读为“钟情”于)科学的女生物学家,这使我想起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一九八三年上半年的时候,我的一位学生写了一篇文章,观点鲜明地提出麦克林托克应得诺贝尔奖的预测。当时麦克林托克在中国还鲜为人知。我将文章推荐给了《自然杂志》。后来文章发表了。过不多久就传来了麦克林托克得
《魏禧文论选注》(江西人民版)第36页注释中说:《赖古堂集》是周家三代五人合集。  此说有误。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七九年影印出版清康熙刻本《赖古堂集》,很清楚,不是“周家三代五人合集”,而是周亮工所撰的诗文。《赖古堂集》,王重民《中国善本书目提要》、孙殿起《贩书偶记》等书有著录,均作周亮工撰。
厉以宁教授以深刻的思想和令人敬佩的创新精神,在他的新著《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建立了一个系统的、完整的、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密切结合的、以考察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为重点的经济理论体系。这是一部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学派的代表作。    新颖的思路——体制·目标·人    经济学既是社会启蒙的科学又是社会设计的科学。作为社会启蒙的科学,它应告诉人们在经济活动当中什么才是值得向往、应该争取的;作为社会设计的科学
《读书》去年第十一期及今年第一期上开始提倡读些基础书,读些中外名著,以汲取知识和养料,实在是及时得很。“有奖读书竞赛”以外,终于有了中肯地希望青年扎扎实实地读些基础书,从原著读起的号召,值得高兴。  高兴之余,还想对《读书》提两个意见:  一是我觉得应该花大力气进一步扩大《读书》在社会上的影响。《读书》主要面向中等程度以上的知识分子,这是特点,应该保持并光大的,但也应该把影响扩展到更大的范围中去(
犹太民族是一个饱经忧患的民族,在这个民族中,产生了有史记载的第一个彻底的—神教——犹太教,它深刻地影响了整个西方文明,因此而有西方文明是两希(希腊与希伯来)文明的后代之说。犹太民族曾经向人类贡献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和思想家——从爱因斯坦到弗洛伊德,从斯宾诺莎到马克思。在本世纪,这个民族中又出现一位杰出人物,他对现代西方思想的巨大影响,已深入到哲学、神学、心理学、教育学以及各门社会科学之中,而他产生
美国朋友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同情中国革命,曾多次访问中国,并于一九五八年以后定居中国,直到一九七○年三月去世,一直为宣传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努力工作。  一九四六年夏到一九四七年三月,斯特朗在第五次访华期间,遍访了各个解放区,并在延安住了几个月。她本想继续留在延安工作,但因中共中央要撤离延安,只好于一九四八年初离开延安,准备返回美国。  一九四八年九月斯特朗来到了莫斯科,打算通过西伯利亚进入东北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