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中一笔宝贵的遗产。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一、激发朗读兴趣,培养朗读能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低段学生的朗读兴趣对于朗读训练而言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生的表现欲特别强,教学中教师可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激发其朗读兴趣。例如,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校设立了红领巾广播站,让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担当小播音员。每每看到优秀学生那神气的样子,我班的学生就既羡慕又忌妒,恨不得站在台上的就是自己。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我引导学生说:“如果你们好好练,朗读水平高了,到三年级时就可以去竞聘小播音员了,那时出现在台上的就可能是你们中的一员了。现在,我们先来评选咱们班的小播音员,让他每天早上领大家读古诗。”学生听了,个个情绪高涨,朗读的兴趣一下子就来了。
二、巧设情境,领悟意境美,激发儿童的朗读兴趣
为激发儿童的朗读兴趣,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景交融的氛围,选择与儿歌意境相吻合的音乐,使儿童的情感逐渐融入儿歌意境之中。如课文《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这四句短短的韵文,写得优美动听,富有情趣。在教学中,我首先用多媒体展示一幅配有音乐的画面,幽蓝的夜空中,闪烁着一颗颗星星,一个可爱的小女孩提着小灯坐在月亮上欣赏美丽的夜空。接着,我就用清晰、轻柔的声音朗读课文。这样,美妙的画面,优美的音乐,声情并茂的范读,很快就把学生带入了情境,仿佛自己就坐在月亮上欣赏美丽的夜空,同时又营造了朗读的氛围,激活了学生思维的火花,诱发了学生的朗读热情。
三、多种形式朗读,提高儿童的朗读能力
朗读的方法有很多,如果朗读的形式过于单一,儿童就会感到乏味,一味地齐读收不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可根据课文的需要调动多种朗读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全文读,部分读;可以让学生领读、个人读、轮读、分组读、齐读、接力读、角色读。(如教学《狼和小羊》时,让学生戴上头饰,变成狼和小羊,通过朗读感受狼的凶狠和小羊的善良)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采用配乐读、配音读、表演读,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再加上动作演一演。(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雨点儿》《棉花姑娘》等生动有趣的课文时,都可以采用这种朗读方式)在轻松愉快的竞赛氛围中使儿童读得声情并茂、活灵活现。
四、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培养朗读兴趣
儿童都有表现自己的愿望,喜欢得到教师的认可和表扬。儿童朗读后教师一定要给予适当的评价,合适的评价就像一面镜子,反映成功与不足之处,是儿童朗读水平得以提高的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朗读评价方法可以是自评、教师评,或者是儿童之间互评,评价要合理、中肯。教师要对儿童进行双向评价,即对儿童进行表扬鼓励的同时,也要提出适当的要求,使儿童不仅获得成功的体验,也能明确继续努力的方向。
总之,对小学生来讲,如果纯理论地对其讲解朗读的方法和技巧,产生不了多大作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体会、感悟到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浓浓情意,使自己受到美好的情感熏染。
(作者单位 陕西省志丹县市镇小学)
一、激发朗读兴趣,培养朗读能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低段学生的朗读兴趣对于朗读训练而言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生的表现欲特别强,教学中教师可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激发其朗读兴趣。例如,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校设立了红领巾广播站,让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担当小播音员。每每看到优秀学生那神气的样子,我班的学生就既羡慕又忌妒,恨不得站在台上的就是自己。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我引导学生说:“如果你们好好练,朗读水平高了,到三年级时就可以去竞聘小播音员了,那时出现在台上的就可能是你们中的一员了。现在,我们先来评选咱们班的小播音员,让他每天早上领大家读古诗。”学生听了,个个情绪高涨,朗读的兴趣一下子就来了。
二、巧设情境,领悟意境美,激发儿童的朗读兴趣
为激发儿童的朗读兴趣,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景交融的氛围,选择与儿歌意境相吻合的音乐,使儿童的情感逐渐融入儿歌意境之中。如课文《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这四句短短的韵文,写得优美动听,富有情趣。在教学中,我首先用多媒体展示一幅配有音乐的画面,幽蓝的夜空中,闪烁着一颗颗星星,一个可爱的小女孩提着小灯坐在月亮上欣赏美丽的夜空。接着,我就用清晰、轻柔的声音朗读课文。这样,美妙的画面,优美的音乐,声情并茂的范读,很快就把学生带入了情境,仿佛自己就坐在月亮上欣赏美丽的夜空,同时又营造了朗读的氛围,激活了学生思维的火花,诱发了学生的朗读热情。
三、多种形式朗读,提高儿童的朗读能力
朗读的方法有很多,如果朗读的形式过于单一,儿童就会感到乏味,一味地齐读收不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可根据课文的需要调动多种朗读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全文读,部分读;可以让学生领读、个人读、轮读、分组读、齐读、接力读、角色读。(如教学《狼和小羊》时,让学生戴上头饰,变成狼和小羊,通过朗读感受狼的凶狠和小羊的善良)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采用配乐读、配音读、表演读,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再加上动作演一演。(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雨点儿》《棉花姑娘》等生动有趣的课文时,都可以采用这种朗读方式)在轻松愉快的竞赛氛围中使儿童读得声情并茂、活灵活现。
四、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培养朗读兴趣
儿童都有表现自己的愿望,喜欢得到教师的认可和表扬。儿童朗读后教师一定要给予适当的评价,合适的评价就像一面镜子,反映成功与不足之处,是儿童朗读水平得以提高的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朗读评价方法可以是自评、教师评,或者是儿童之间互评,评价要合理、中肯。教师要对儿童进行双向评价,即对儿童进行表扬鼓励的同时,也要提出适当的要求,使儿童不仅获得成功的体验,也能明确继续努力的方向。
总之,对小学生来讲,如果纯理论地对其讲解朗读的方法和技巧,产生不了多大作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体会、感悟到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浓浓情意,使自己受到美好的情感熏染。
(作者单位 陕西省志丹县市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