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的体会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jia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言语活动,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作为教师应该怎样去教会学生写作呢?
  一、 积累作文素材,解决作文的“无米之炊”
  对作文而言,阅读是“流”。阅读不但会使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而且大量的长时间的阅读积累,还会在内容、构思、语言等方面,对写作产生多方面的深刻的影响。关于阅读与作文的关系,古今中外有许多名人名言。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两句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张志公先生也曾说:“读和写之间,读是写的基础,必须在多读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训练。”这两人的话都包含着他们深刻的人生体验和写作经验,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那如何来指导学生的阅读呢?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既然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要提供各种内容的读物,让兴趣各异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读物。惟其如此,才有可能读起来爱不释手,并久而久之养成阅读习惯。指导学生选择读物。学生除了自由阅读之外,教师也还要提倡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要“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教师要适时地指导学生选择读物。这里所说的指导是推荐,是引路,而不是“规定”。指导学生选择读物,大体可以分两类。一类是经典著作。一类是当代各类中外优秀作品,以及科普、政治、历史、文化等各类读物。阅读的目的不同,方法也不同。要指导学生恰当地运用精读、略读、跳读、速读、朗读等方法,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二、 回归生活让学生写作有源头活水
  所谓回归生活即让学生在生活中去观察,去体验,去积累,去练笔。无论是平时随机的观察,还是在有组织的活动中去观察,都会使学生产生写作的激情。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充实,才会表达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生活的再现。教师应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然后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描述生活、欣赏生活。只有走进生活,才能有真切的体验。我从1996年至今,从教十几年初中语文教学中每年均带领学生到附近的社会福利院去参观感受,让学生们体验生活在社会大家庭中的孩子别样的经历与生活,学生们在参观了观察室、康复训练室、卫生室、活动室,在观看了那些具有不同程度的肢残或智力障碍的孩子的表演时,心弦无一不被触动。而后的写作中反映出了他们的心灵震动,如《同一片蓝天》,《我们也是妈妈的“宝”》等文章,就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三、 激发兴趣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一大乐趣
  兴趣是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但是作文又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学生在作文中往往会出现一种厌而远之,感到高不可攀而产生的惧怕心理。作文在他们看来是一种负担,是一种不心甘情愿去做的事,这样就谈不上写作的兴趣了。学生不喜欢,没有兴趣,从而害怕作文。
  针对上述情况,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使他们产生一种写作文的内在动力。教学过程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勤练笔。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抒发自己的独特的感情,才能诱发他们的写作冲动,从而产生写作的兴趣和热情。在作文训练中,要精心设计能触发、诱发、激发学生创作激情的作文题,让学生觉得有人可写,有事可记,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如一次作文课,我要求学生以“对生活的思考”为题写一篇作文,课堂上一反以往那种沉闷的局面,同学们兴趣盎然,似有千言万语,不吐不快。有的倾诉了自己的苦恼,有的忏悔了自己的过去,有的写出了对人生的思索。反之,学生对作文要“有兴趣”,要“乐于书面表达”,要“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有兴趣,有自信,这是作文的前提;没有兴趣,没有自信,学生作文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责任编辑 邱丽
其他文献
随着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地位越来越突出,其阅读要求也越来越明确。那么,如何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阅读,发挥语文课堂教学中“读”的作用呢?  首先,一定要让学生自主阅读。这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过去的阅读教学,主要建立在学生的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当
新湖农场从2000年开始试验、示范、推广机采棉,现已大面积应用多年。通过近几年总结得出,机采籽棉水、杂含量的高低是能否加工出高品质皮棉的关键。同时机采籽棉水、杂含量的
五彩甘薯与传统甘薯相比,果型更小,肉色、皮色更丰富、更鲜艳,一经问世,便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五彩甘薯具有多种优点和生长特点,种植时应坚持因地制宜、科学管理。一、作物特
数学源于生活,源于实践,最终又服务于生活,服务于实践。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发现数学、感悟数学,并将学到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与实践,是实现“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的一次次飞跃。  一、鼓励自主性实践——培养数学意识  自主性实践表现为学生会通过自己设定的目标、寻找自我价值感来激发自己的实践活动动机,并有意识有计划地使用自己特有的实践活动策略为实践活动服务,能及时对实践活动结果进行自我总结
朗读是语言学习中培养出来的一种技能,也是语言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学习手段。  一、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前提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让学生学有榜样。对我们客家人而言,普遍存在平舌音和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发音不准的缺陷。因此,语文教师在平时要有意识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多听中央台的新闻联播,多听普通话水平测试范读录音,对提高普通话水平会有很大好处。课后与学生
枣园砧木酸枣直播经常出现缺株断垄,在缺苗处补种,补种的苗木第2年苗小,不能嫁接。而使用酸枣移苗器4月直播,6月就可以将苗补齐,补苗次年可达到嫁接要求。且移苗器对树苗周围
根据DFID提出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将生计资本加以拓展,引入“信息资本”的概念,对丽水市异地转移农户生计资本状况加以研究。结果表明,异地转移农户生计资本具有一定的不可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近年来我们山区学校就如何减轻初中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即有效性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结合山区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对初中数学有效性教学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力求使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达到良好的“双基”训练效果。  一、构建合作学习模式,是山区初中数学课有效性教学的重要途径   当前山区初中数学课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