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设计出精彩的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精神状态,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课上。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导入;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4-090-1
课堂导入语言设计得是否新颖别致,是否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求知欲,在于教师自身素质和导入语言的艺术性。导入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不管用哪一种方式,都必须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进行设计,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他们所需要的、所喜欢的去设计。
一、以精彩的故事导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
教师可通过音乐家轶事、音乐作品创作故事或典故、传说等引入新课,抓住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运用这种方法时也要注意典故的选用要恰当,应到有教育性、启发性和趣味性。初中音乐课堂中,学生一直以来对欣赏课都提不起兴趣,初中生对一些年代比较久远的优秀的音乐作品没有耐心聆听欣赏,更不用说去鉴赏,但是如果课前精选一段与课题相关的故事题材,能使学生对艺术作品尤其是大型艺术作品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这样帮助他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音乐。如在欣赏《烈士日记》时,因为乐曲有四个乐章,分别是“祖国,我的母亲”、“游击队”、“狱中”、“红旗不倒”,这如同四篇革命者的“日记”。在此,本人结合我校阳光课堂改革,本节课一开始我就安排了各合作小组进行了课堂展示。同学们通过预习,深入了解了这四段故事,并分别由四个课堂合作小组用各种表演形式生动地讲述四段革命时期烈士英勇奋战的故事,故事讲完我发现同学们完全沉浸在故事的情景中。在这样的背景下再去聆听、再去欣赏,学生不仅没有不耐烦坐不住的现象,欣赏过程中我发现甚至有学生流下了眼泪。
音乐故事还可以讲述歌曲内容,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表现内容情节极其社会、艺术价值等等,围绕这些内容进行的故事导入由感性入手,把学生的“心”引入课堂,最终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以精彩的多媒体导入,吸引学生眼球
在音乐课堂里合理运用多媒体能直观地使学生感受音乐形象。多媒体与音响浑然一体,能充分调动学生视听感官,使学生耳目一新,获得准确生动的艺术形象,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更真切地感受音乐、开拓思维、展开想象。在讲授新课前,利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既形象直观,又能增强学生兴趣。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和表现音乐的欲望。如在欣赏《辛德勒的名单》主题音乐时,为了能更加突出这部电影音乐设计的巧妙,我播放了一段无声的电影片段,内容是纳粹在屠杀犹太人,这时我让学生自己做一回电影音乐的制作者,为画面配乐,有的同学说应该配以悲伤的音乐,有的同学说应该配以悲壮的音乐等等,但是当我播放出电影的原声音乐时学生惊呆了,因为这样的画面,音乐创作者居然配的是童声演唱的如唱诗班的音乐,引发了学生的思考,这时学生也立刻被带入了新课中。
可见巧妙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生动直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变得方便、快捷。但是,作为教师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应用要恰当,使用不当不但不能促进学生学习音乐,还会因为视频画面的泛滥,让学生形成思维定式,影响对音响的感悟,阻碍音乐想象力的发展。
三、以精彩的律动表演参与导入,抓住学生注意力
律动教学是世界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所创导的启迪学生灵感,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一种教学方法。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给学生们创造一种参与音乐律动的环境,让学生置身于某种音乐情趣下,通过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使学生在气氛的渲染下和教师产生共鸣,体验情感,然后进入新歌曲的教学。我们在借助表演律动导入的时候,可以适当地采取个别与集体相结合。
律动参与法,不仅给学生创造一种参与音乐律动的环境,更让学生置身于某种音乐情景下,通过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能够迅速缩短与作品之间的时间距离和与作者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在气氛的渲染下和教师产生共鸣,引发兴趣,体验情感,然后进入新课教学。
四、以精彩的流行音乐导入,拉近学生距离
现在的中学生最喜爱也最易接受的音乐就是流行音乐,他们就算认为自己唱的不好听,都会去哼两声,但是对于教材里的音乐不予理睬更不用说让他们欣赏和学唱,在他们眼里,这些教材里的歌曲是土掉渣的音乐,一点都不时尚。不能说他们不爱音乐,只是他们并不理解和感受教材上的音乐背后真正的意义,那就需要我们去引导,要从他们最爱的流行音乐开始,试着让个别的流行歌曲引用到音乐课堂上来。所以我们在音乐课堂也不必过于避讳流行音乐,适当地运用流行音乐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特别是课堂的导入设计。流行音乐能够给学生带来新鲜的刺激,我在课堂导入上也引用过一些流行音乐。2011年我上了一节区级公开课《梨园漫步》。利用我在文艺圈里的一些人脉,我请来的我大学同学(目前在南京某酒吧主唱)和我们当地一位著名的京剧票友来到课堂,本课的导入环节我充当了一次主持人,邀请两位艺人合作表演了的歌曲《北京一夜》和《唱脸谱》,看完表演学生们为之振奋,个个打起一百二十份精神,原来京剧也很流行、原来京剧没有“out”。所以初中音乐课堂导入里出现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能使学生情绪极为高涨,对课堂内容兴趣盎然。
精彩的导入,就像一部电影或戏曲的序幕。它能让观众初步感知这部戏的某些重要信息,并使观众对这部戏充满期待,迫不及待地想看下去,一探究竟。音乐课导入的好坏决定了音乐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我们教师一定要仔细钻研教材,要注重对导入环节的设计,科学、合理地运用各种不同的导入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让每一堂音乐课变得生动有趣,让每一位学生在音乐的天空里自由地翱翔,也能感受到音乐和人生的美丽所在。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导入;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4-090-1
课堂导入语言设计得是否新颖别致,是否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求知欲,在于教师自身素质和导入语言的艺术性。导入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不管用哪一种方式,都必须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进行设计,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他们所需要的、所喜欢的去设计。
一、以精彩的故事导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
教师可通过音乐家轶事、音乐作品创作故事或典故、传说等引入新课,抓住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运用这种方法时也要注意典故的选用要恰当,应到有教育性、启发性和趣味性。初中音乐课堂中,学生一直以来对欣赏课都提不起兴趣,初中生对一些年代比较久远的优秀的音乐作品没有耐心聆听欣赏,更不用说去鉴赏,但是如果课前精选一段与课题相关的故事题材,能使学生对艺术作品尤其是大型艺术作品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这样帮助他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音乐。如在欣赏《烈士日记》时,因为乐曲有四个乐章,分别是“祖国,我的母亲”、“游击队”、“狱中”、“红旗不倒”,这如同四篇革命者的“日记”。在此,本人结合我校阳光课堂改革,本节课一开始我就安排了各合作小组进行了课堂展示。同学们通过预习,深入了解了这四段故事,并分别由四个课堂合作小组用各种表演形式生动地讲述四段革命时期烈士英勇奋战的故事,故事讲完我发现同学们完全沉浸在故事的情景中。在这样的背景下再去聆听、再去欣赏,学生不仅没有不耐烦坐不住的现象,欣赏过程中我发现甚至有学生流下了眼泪。
音乐故事还可以讲述歌曲内容,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表现内容情节极其社会、艺术价值等等,围绕这些内容进行的故事导入由感性入手,把学生的“心”引入课堂,最终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以精彩的多媒体导入,吸引学生眼球
在音乐课堂里合理运用多媒体能直观地使学生感受音乐形象。多媒体与音响浑然一体,能充分调动学生视听感官,使学生耳目一新,获得准确生动的艺术形象,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更真切地感受音乐、开拓思维、展开想象。在讲授新课前,利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既形象直观,又能增强学生兴趣。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和表现音乐的欲望。如在欣赏《辛德勒的名单》主题音乐时,为了能更加突出这部电影音乐设计的巧妙,我播放了一段无声的电影片段,内容是纳粹在屠杀犹太人,这时我让学生自己做一回电影音乐的制作者,为画面配乐,有的同学说应该配以悲伤的音乐,有的同学说应该配以悲壮的音乐等等,但是当我播放出电影的原声音乐时学生惊呆了,因为这样的画面,音乐创作者居然配的是童声演唱的如唱诗班的音乐,引发了学生的思考,这时学生也立刻被带入了新课中。
可见巧妙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生动直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变得方便、快捷。但是,作为教师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应用要恰当,使用不当不但不能促进学生学习音乐,还会因为视频画面的泛滥,让学生形成思维定式,影响对音响的感悟,阻碍音乐想象力的发展。
三、以精彩的律动表演参与导入,抓住学生注意力
律动教学是世界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所创导的启迪学生灵感,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一种教学方法。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给学生们创造一种参与音乐律动的环境,让学生置身于某种音乐情趣下,通过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使学生在气氛的渲染下和教师产生共鸣,体验情感,然后进入新歌曲的教学。我们在借助表演律动导入的时候,可以适当地采取个别与集体相结合。
律动参与法,不仅给学生创造一种参与音乐律动的环境,更让学生置身于某种音乐情景下,通过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能够迅速缩短与作品之间的时间距离和与作者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在气氛的渲染下和教师产生共鸣,引发兴趣,体验情感,然后进入新课教学。
四、以精彩的流行音乐导入,拉近学生距离
现在的中学生最喜爱也最易接受的音乐就是流行音乐,他们就算认为自己唱的不好听,都会去哼两声,但是对于教材里的音乐不予理睬更不用说让他们欣赏和学唱,在他们眼里,这些教材里的歌曲是土掉渣的音乐,一点都不时尚。不能说他们不爱音乐,只是他们并不理解和感受教材上的音乐背后真正的意义,那就需要我们去引导,要从他们最爱的流行音乐开始,试着让个别的流行歌曲引用到音乐课堂上来。所以我们在音乐课堂也不必过于避讳流行音乐,适当地运用流行音乐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特别是课堂的导入设计。流行音乐能够给学生带来新鲜的刺激,我在课堂导入上也引用过一些流行音乐。2011年我上了一节区级公开课《梨园漫步》。利用我在文艺圈里的一些人脉,我请来的我大学同学(目前在南京某酒吧主唱)和我们当地一位著名的京剧票友来到课堂,本课的导入环节我充当了一次主持人,邀请两位艺人合作表演了的歌曲《北京一夜》和《唱脸谱》,看完表演学生们为之振奋,个个打起一百二十份精神,原来京剧也很流行、原来京剧没有“out”。所以初中音乐课堂导入里出现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能使学生情绪极为高涨,对课堂内容兴趣盎然。
精彩的导入,就像一部电影或戏曲的序幕。它能让观众初步感知这部戏的某些重要信息,并使观众对这部戏充满期待,迫不及待地想看下去,一探究竟。音乐课导入的好坏决定了音乐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我们教师一定要仔细钻研教材,要注重对导入环节的设计,科学、合理地运用各种不同的导入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让每一堂音乐课变得生动有趣,让每一位学生在音乐的天空里自由地翱翔,也能感受到音乐和人生的美丽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