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频发都与安全管理不利有直接关系。安全事故不光给施工企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还给国家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必须对工程管理中安全隐患进行治理,以实现安全施工。
关键词: 安全 施工管理防御措施
中图分类号:P6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众所周知,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隐患大、安全事故多、危害大,不进行治理,后患无穷。贯彻安全施工,消除安全隐患,是现代施工企业必须要认真面对的问题。“全员参与,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才是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在施工过程中,引发安全事故发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必须认真分析研究,等事故发生以后再引起重视为时以晚。1、建筑工程自身具有复杂性建筑施工多为露天和高空作业,时间长、作业量大,施工劳动密集,交叉作业面多,环境复杂,且受恶劣的自然气候和周围的环境影响较大。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建筑施工工序愈加复杂,复杂的施工机械设备必不可少,而且对操作技术的要求也更严格。在建筑施工时,高空坠落的事故时有发生,施工人员的不慎坠落直接造成安全事故,施工器械的坠落也可能砸伤施工人员造成安全事故。当施工环境较差时,外界的复杂环境和风雨雷电等恶劣的天气因素都可能造成安全事故。
2、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体制不健全建筑市场非法转包的现象比较严重,导致建筑市场混乱。再加之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此缺乏约束作用,建筑安全法制也不够健全,有些施工单位便铤而走险,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偷工减料,非法使用不合格材料和机械,不设安全防护措施,给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另外,很多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体系不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还有的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只是流于形式,根本没有落实到位,施工现场管理混乱。这直接导致施工现场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安全制度的现象屡屡出现,增加了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隐患。
3、施工单位对安全不够重视在我国很多承包单位的工程项目都是低价中标,为了获取利润,承包单位便将工程转包给低资质的分包单位进行施工,分包单位为不延误工期、节省开支,就采取一切从简的程序,减少了对安全设施和安全管理的投入。还有某些承包单位为了拿到工程项目,展开恶意竞争,以极低的价格获取工程项目,使得用于安全管理上的经费非常少,甚至缺少安全施工所必须的安全帽、安全带等安全器材。有的施工现场虽然有安全措施,但也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这些都是对工程管理安全生产不重视的表现。血淋淋的现实就摆在我们眼前:2012年9月13日13时武汉市一建筑工地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一台施工电梯升至100米处时发生坠落,19条人命瞬间消亡。在深感痛惜之时,痛定思痛为何电梯安全事故频频发生。2012年10月9日下午16时10分左右,西安市西郊一在建工地发生作业平台垮塌事故,导致5名正在施工的工人高空坠落,5人当场死亡。
4、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目前,建筑行业中农民工成为一线施工人员的主要力量,由于农民工整体素质较低,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流动性大,安全培训教育难度很大。多数施工单位不能落实对工人的安全教育,或者将安全制度的建立和施工人员的培训流于形式,马虎应付。特别在施工工期要求紧急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工程项目如期完成,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大多施工单位干脆就省略了工人的培训环节,让工人在不熟悉安全法规和操作要求的前提下直接上岗,违章作业的现象不断出现,给施工安全埋下隐患。
5、施工人员的待遇低,责任感差施工单位作为基础建设的排头兵,大部分施工人员战斗在工作环境较差、安全隐患较多、生产生活较不方便的恶劣作业现场。他们的劳动强度大,作业时间长,正常的作息、休假也都得不到有效保证。工资水平较低,分配不平衡,收入差距较大,使施工人员的生活压力加大,工作积极性减退,责任心得不到有效提高。这就导致施工人员不愿意在日常管理中承担责任,不甘心在较低岗位努力,直接造成整个项目管理效率较低,管理力量得不到有效的发挥,技术人员流失、流动性严重,安全技术方案得不到更好的完善,最终严重的影响到项目建设的安全运行。
二、应对建筑工程管理中安全隐患的防御措施
1、完善安全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建筑安全管理体系包括两个方面:加快立法进程和建立健全建筑安全组织体系。具体说来,就是将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制定成统一的标准,纳入规章制度,作为安全施工的参考。设立专职安全机构,并配备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明确在施工中各个施工人员所承担的职责和权限,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执行未经安全培训不准上岗的制度。在对安全事故处理的问题上,一定要强制性和实时性并施,分析造成这种事故的因素,切断造成这种事故的源头,消除安全隐患。而且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建立信息化安全管理系统的可能性已经成为现实,这种庞大的、面向社会开放的信息化安全系统,更有利于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及时处理。
2、增加施工设施投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安全生产的总方针,预防措施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最有效和最合理的方式,加强施工设施投资,是针对施工项目本身的复杂性做出的最有效措施。物品的不安定状态,是造成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机械设备本身是为了辅助工程顺利进行的必要手段,具有很大的能动性和不确定性,当质量不达标时,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安全防护设施,是为了防止事故发生布置的,如果防护设施本身就有质量问题,当真正需要它们发挥作用时,就会显示出这种脆弱性,安全事故就不可避免了。另外,施工设施的投资还应该包括施工人员的居住和生活环境。试想施工人员的居住环境混乱,质量设施差,再加上饮食环境不达标,就会造成工人心情烦躁,将这种不良的环境带到施工现场,人为失误造成的安全事故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因而,加强施工设施的投资,改善施工人员居住和生活环境,加强防护设施的质量管理,保证机械设备的质量,才能达到安全事故率降低的目的。
3、重视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工人是工程建设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的安全意识是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最有效方式。所以重视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刻不容缓,但培训也要讲求方式,要根据工人的工作岗位分别进行。首先,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工人的安全生产意识,可以有效地减少失误,防止施工活动中的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同时还能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进行安全教育必须及时,内容要适合,要有针对性。第二,对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专职安全员和项目经理等管理人员要进行特别培训,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要严格执行强制性安全标准,坚持执证上岗,提高各级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最后,对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并进行安全教育,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才可以上岗工作。
4、形成政府部门和建设、施工单位以及外部人员的联动防治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各建设、施工单位的管理力度,倡导安全施工,文明施工。施工单位也要不断的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并在施工中做到按规定施工。另外,社会各界都可以对建筑施工进行监督,了解到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及时的向有关部门进行反映,尽量消除施工中的安全隐患。我们还可以通过社会舆论对施工单位进行评价,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结语
总之,关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安全隐患及应对措施,能有效的降低建筑施工中安全事故的發生率。消除了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安全隐患,既可以为施工单位赢得利润又可以保证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参考文献:
[1] 宋剑,蒋睿,《建筑施工安全工程管理之我见》,2011年12期.
[2] 凌敏,《浅谈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问题和措》2010年13期.
[3] 祝国良,封佳伟,《建筑施工的现场安全隐患控制管理与对策研究》2012年02期.
[4] 吴伟民,丁德根《建筑工程管理安全隐患的影响分析和防御措施》2012年06期.
关键词: 安全 施工管理防御措施
中图分类号:P6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众所周知,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隐患大、安全事故多、危害大,不进行治理,后患无穷。贯彻安全施工,消除安全隐患,是现代施工企业必须要认真面对的问题。“全员参与,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才是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在施工过程中,引发安全事故发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必须认真分析研究,等事故发生以后再引起重视为时以晚。1、建筑工程自身具有复杂性建筑施工多为露天和高空作业,时间长、作业量大,施工劳动密集,交叉作业面多,环境复杂,且受恶劣的自然气候和周围的环境影响较大。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建筑施工工序愈加复杂,复杂的施工机械设备必不可少,而且对操作技术的要求也更严格。在建筑施工时,高空坠落的事故时有发生,施工人员的不慎坠落直接造成安全事故,施工器械的坠落也可能砸伤施工人员造成安全事故。当施工环境较差时,外界的复杂环境和风雨雷电等恶劣的天气因素都可能造成安全事故。
2、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体制不健全建筑市场非法转包的现象比较严重,导致建筑市场混乱。再加之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此缺乏约束作用,建筑安全法制也不够健全,有些施工单位便铤而走险,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偷工减料,非法使用不合格材料和机械,不设安全防护措施,给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另外,很多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体系不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还有的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只是流于形式,根本没有落实到位,施工现场管理混乱。这直接导致施工现场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安全制度的现象屡屡出现,增加了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隐患。
3、施工单位对安全不够重视在我国很多承包单位的工程项目都是低价中标,为了获取利润,承包单位便将工程转包给低资质的分包单位进行施工,分包单位为不延误工期、节省开支,就采取一切从简的程序,减少了对安全设施和安全管理的投入。还有某些承包单位为了拿到工程项目,展开恶意竞争,以极低的价格获取工程项目,使得用于安全管理上的经费非常少,甚至缺少安全施工所必须的安全帽、安全带等安全器材。有的施工现场虽然有安全措施,但也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这些都是对工程管理安全生产不重视的表现。血淋淋的现实就摆在我们眼前:2012年9月13日13时武汉市一建筑工地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一台施工电梯升至100米处时发生坠落,19条人命瞬间消亡。在深感痛惜之时,痛定思痛为何电梯安全事故频频发生。2012年10月9日下午16时10分左右,西安市西郊一在建工地发生作业平台垮塌事故,导致5名正在施工的工人高空坠落,5人当场死亡。
4、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目前,建筑行业中农民工成为一线施工人员的主要力量,由于农民工整体素质较低,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流动性大,安全培训教育难度很大。多数施工单位不能落实对工人的安全教育,或者将安全制度的建立和施工人员的培训流于形式,马虎应付。特别在施工工期要求紧急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工程项目如期完成,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大多施工单位干脆就省略了工人的培训环节,让工人在不熟悉安全法规和操作要求的前提下直接上岗,违章作业的现象不断出现,给施工安全埋下隐患。
5、施工人员的待遇低,责任感差施工单位作为基础建设的排头兵,大部分施工人员战斗在工作环境较差、安全隐患较多、生产生活较不方便的恶劣作业现场。他们的劳动强度大,作业时间长,正常的作息、休假也都得不到有效保证。工资水平较低,分配不平衡,收入差距较大,使施工人员的生活压力加大,工作积极性减退,责任心得不到有效提高。这就导致施工人员不愿意在日常管理中承担责任,不甘心在较低岗位努力,直接造成整个项目管理效率较低,管理力量得不到有效的发挥,技术人员流失、流动性严重,安全技术方案得不到更好的完善,最终严重的影响到项目建设的安全运行。
二、应对建筑工程管理中安全隐患的防御措施
1、完善安全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建筑安全管理体系包括两个方面:加快立法进程和建立健全建筑安全组织体系。具体说来,就是将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制定成统一的标准,纳入规章制度,作为安全施工的参考。设立专职安全机构,并配备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明确在施工中各个施工人员所承担的职责和权限,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执行未经安全培训不准上岗的制度。在对安全事故处理的问题上,一定要强制性和实时性并施,分析造成这种事故的因素,切断造成这种事故的源头,消除安全隐患。而且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建立信息化安全管理系统的可能性已经成为现实,这种庞大的、面向社会开放的信息化安全系统,更有利于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及时处理。
2、增加施工设施投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安全生产的总方针,预防措施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最有效和最合理的方式,加强施工设施投资,是针对施工项目本身的复杂性做出的最有效措施。物品的不安定状态,是造成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机械设备本身是为了辅助工程顺利进行的必要手段,具有很大的能动性和不确定性,当质量不达标时,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安全防护设施,是为了防止事故发生布置的,如果防护设施本身就有质量问题,当真正需要它们发挥作用时,就会显示出这种脆弱性,安全事故就不可避免了。另外,施工设施的投资还应该包括施工人员的居住和生活环境。试想施工人员的居住环境混乱,质量设施差,再加上饮食环境不达标,就会造成工人心情烦躁,将这种不良的环境带到施工现场,人为失误造成的安全事故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因而,加强施工设施的投资,改善施工人员居住和生活环境,加强防护设施的质量管理,保证机械设备的质量,才能达到安全事故率降低的目的。
3、重视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工人是工程建设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的安全意识是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最有效方式。所以重视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刻不容缓,但培训也要讲求方式,要根据工人的工作岗位分别进行。首先,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工人的安全生产意识,可以有效地减少失误,防止施工活动中的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同时还能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进行安全教育必须及时,内容要适合,要有针对性。第二,对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专职安全员和项目经理等管理人员要进行特别培训,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要严格执行强制性安全标准,坚持执证上岗,提高各级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最后,对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并进行安全教育,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才可以上岗工作。
4、形成政府部门和建设、施工单位以及外部人员的联动防治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各建设、施工单位的管理力度,倡导安全施工,文明施工。施工单位也要不断的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并在施工中做到按规定施工。另外,社会各界都可以对建筑施工进行监督,了解到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及时的向有关部门进行反映,尽量消除施工中的安全隐患。我们还可以通过社会舆论对施工单位进行评价,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结语
总之,关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安全隐患及应对措施,能有效的降低建筑施工中安全事故的發生率。消除了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安全隐患,既可以为施工单位赢得利润又可以保证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参考文献:
[1] 宋剑,蒋睿,《建筑施工安全工程管理之我见》,2011年12期.
[2] 凌敏,《浅谈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问题和措》2010年13期.
[3] 祝国良,封佳伟,《建筑施工的现场安全隐患控制管理与对策研究》2012年02期.
[4] 吴伟民,丁德根《建筑工程管理安全隐患的影响分析和防御措施》2012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