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化学酶法检测淋病的临床评价及室间质评结果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Come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使用干化学酶法和培养法检测女性宫颈样本中淋病奈瑟菌,分析2种检测方法检测效果,为临床快速检测淋病奈瑟菌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同时对淋球菌分离鉴定室间质评菌株进行鉴定,评定该方法学的可靠性。

方法

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集河南省妇幼保健院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和河南省人民医院检验科宫颈分泌物样本8 860例,分别用干化学酶法和培养法对样本进行检测,对差异结果采用PCR-荧光探针法进行补充检测,评价这两种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对2015至2017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淋球菌分离鉴定室间质量评价15株菌株进行鉴定,采用乳胶免疫层析法,培养法,干化学酶法以及PCR-荧光探针法等方法进行对比试验。

结果

干化学酶法试剂阳性率为0.88%(78/8 860);培养法阳性率为0.41%(36/8 860),其中有26份样本干化学酶法检测为阳性,平板培养为阴性,PCR为阳性。干化学酶法检测阳性率与培养法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灵敏度为97.2%,特异度为99.5%,总符合率为99.5%。干化学酶法3年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准确。

结论

干化学酶法试剂有较高的特异性,且灵敏度较高,室间质评结果准确可靠,检测临床符合率高于培养法,可作为临床筛查淋病的辅助手段。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通过对社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O-MRSA)情况的调查,探讨CO-MRSA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耐药特点。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的97例社区金黄色葡萄球菌(COSA)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根据专家咨询、文献及实际工作经验,最终确定变量,进行危险因素及耐药性分析。结果分离的97例COSA中,CO-MRSA检出率为21.65%(21/97),药敏结
期刊
目的研究经会阴盆底超声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至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妇科门诊及住院部诊断为SUI患者60例为病例组,选取同期正常妇女30例为对照组。两组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即在静息状态及最大Valsalva动作下,检测膀胱颈移动度(BND)、尿道倾斜角(UIA)、膀胱尿道后角(PUVA)、肛提肌裂孔面积(LHA)。结果(1)两组测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螯合anti-IL-1βmAb-SPIONs在氯化锂-皮罗卡品诱导的颞叶癫痫模型中的诊治价值。方法将45只颞叶癫痫模型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平均分为生理盐水组、plain-SPIONs组、anti-IL-1βmAb-SPIONs组,各组于癫痫发作后3 d和14 d分别进行注射等量粒子,粒子注射前及注射后4 h分别行MRI扫描并测量T2值。注射粒子14d后的SD大鼠,观察铁粒子在癫痫病灶的
目的研究伴有轻度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患者(PD-MCI)的18F脱氧葡萄糖酸(18F-FDG)代谢特点,以寻求PD-MCI的诊断及评估的影像学指标。方法纳入2016年3至11月就诊于北京天坛医院的帕金森病患者47例,其中15例伴有轻度认知障碍,32例认知评估正常。正常对照组为年龄、性别匹配的20名健康被试。对所有被试进行FDG-PET扫描以及临床量表的评估,并使用统计参数图(SPM)对PET图像进行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