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多媒体激活初中古诗词教学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42429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40-01
  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种,它可以对文本、图像、声音、动画等进行综合处理,编制各学科计算机教学辅助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它的出现真正地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单调模式,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诗词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新版的中学语文课本中,独占一席之地。与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手段在创设古诗词教学情境方面更具有优势。无论是音乐、录像,还是幻灯投影、录音,都能短时高效创造出与古诗词内容相吻合的情境气氛,能够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品读的兴趣,融入诗词的境界,进入新课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
  一、再现创作背景,体会诗人心境
  利用影视片断或动画场景再现诗歌创作背景,可以帮助学生体会诗人心境。如在教学杜甫的《春望》一诗时,播放与安史之乱有关的影视片断或自制动画场景,让学生在感知由于战争而造成国破家亡、人烟稀少、草木丛生的景象之后,就自然能体会“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表达的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通过情景再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乃是实情实景,不难理解。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种拟物以情也就顺理成章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更显战争之残酷以及家书报平安的难能可贵。“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则因忧国、伤时、思家所致亦不难体会。
  再如在教学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词时,利用动画再现此词的分作背景“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感情笃厚,但是‘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就不难领悟到这首词的感伤情怀,既有爱花惜春的遗憾,又有红颜易老的伤感,更有惜别怀人的烦闷,因而在一般人看来依旧的海棠,作者却觉得“应是绿肥红瘦”。
  二、展示诗歌意境,理解诗歌内容
  在古诗词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可起到较好的铺垫、造势、渲染、引领教学的作用。如在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元曲小令时,首先选用三个情调相同而形象不同的图片,并配以与此相同的音乐背景:“枯藤,老树,昏鸦”。渲染出一种浓郁的生命感受——悲凉、绝望、死寂。接着又用对比手法选取了三幅明快、清新、温暖的图片,并配以与此相同的音乐背景:“小桥,流水,人家。”渲染出了一副明快、清新、温暖的气氛。让学生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和审美感受,使前者更孤寂,后者更温馨。对于后两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用同样的方法将那种悲壮苍凉、孤寂凄清的生命感受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种气氛之下再辅之以声情并茂的名家诵读,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就有了坚实的情感基础。这里,视觉和听觉的协调配合,起到了很好的渲染作用。同时,更有力而又自然地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较好地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又如在教学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一诗时。首先使用多媒体放一段有古筝伴奏的诗文朗读,接着用投影仪放上一段事先剪辑好的春意盎然的美丽图画:那翠绿的青山,如因的绿草,荡漾的碧波,烂漫的春花,莺歌燕舞,马蹄轻快,牧笛悠扬……使学生身处早春的氛围之中,从直观形象的教学形式中感到受意绵绵,春光无限。然后再让学生跟随朗读录音朗读诗文,就能加深对本诗的理解。
  三、聆听名家诵读,感受诗歌情感
  与教材配套的教学朗读磁带,音色纯美,读音准确,感情充沛,播放适时,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穿透力,它营造出的教学情境,令诗歌形象更有立体感,使诗歌情感更能震撼人心。如在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可播放录音,那顿挫有致,声情并茂的男声朗诵,将感染每一个学生,“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的幽怨,令人感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更令人激越振奋。
  再如在教学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时,配以雄壮豪迈的示范朗诵和精彩的FLASH动画,学生们被深深吸引,深受感染,体验到了诗人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可怜情怀。
  当然,也可以配乐朗诵,不失时机地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在音乐与课文共同交融的审美氛围中,或激越高亢,或轻慢舒缓地诵读,会对诗词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总之,古诗词是我国文学作品中的瑰宝,古诗词的教学对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能充分引导学生领悟古诗词的意韵,使学生由声入情,由情入景,学生的听觉、视觉得到了充分的调动,能力的培养就有了保证。而且,教学过程直观、生动、形象、感染力强,可以满足学生各感官的需要,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的调动,他们学得轻松,学得有趣,其效果必然事半功倍。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32-01  教会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是美育的内涵。语文学科作为一种工具学科、人文学科应该与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教学一起担负起培养学生美感的重任。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引导学生发现语文世界中展现出的美  诗歌的音乐美、散文的意境美、小说的人性美、
本文通过对C公司进行问卷调查,了解C公司各个部门的组织文化情况和公司整体企业文化情况,针对C公司企业文化既受传统中国文化影响又受西方管理思想影响,既有老国企的痕迹又有现代公司的特点,提出企业文化改进意见。并在此基础上,从问卷调查中归纳提取公司成员个体的组织文化参数,建立企业文化演变模型,模拟C公司企业文化改进建议,根据其结果完善建议方案。
产业结构变动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关联分析是深刻揭示产业结构变动内在机理的重要方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变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四川省经济在西部大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各国政府与企业都认识到知识管理的重要性。罗默在知识和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知识外溢模型,提出了内生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唯一源泉。但是他的理论研究并没有解决两个问题:第一,并没有注意知识外溢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前提条件。第二,罗默提出的大国比小国经济增长快速的结论,但是像中国、印度这样的大国并没有比某些小国经济增长快速。因此,有学者提出了两个因素:知识的互异性和本身的知识吸收能力。这
体育教学在学校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位置和作用,其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发展,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均得到发展。可在教学中,我们通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在宣布了课的内容之后,学生都在下面小声地说:“让我们自己玩吧!”因为通常课上都会安排一系列技术练习,学生的发挥空间甚少,学生会觉得无聊。有些学生认为他们在这种体育课上根本享受不到体育的“快乐”,只有自由活动的时候才感到兴致盎然。现代体育教学改革
【摘要】构建小学语文生本高效课堂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师关心的重点,也是评判一个教师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本文从学生、教师、教学工具三方面分析了影响小学语文生本高效课堂的因素,强调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下如何通过构筑自主学习、多角度挖掘学生探究性以及建立融洽的师生合作关系等几个方面提升教学质量,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 高效课堂 生本理念 教师 学生 教学工具  【中图分类号】G62
近年来,移动通信技术和智能手机快速发展,在这种背景下诞生了手机银行业务。手机银行是网络金融移动化的产物,不仅更加便利地为客户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而且使银行的业务渠道进一步拓展,是各大银行大力发展的重点业务之一。然而,作为新兴事物的手机银行也面临着一些需要解决和改进的问题,突出表现的有手机银行营销水平参差不齐、营销目标难以圆满实现等。所以,从促进手机银行稳步发展的客观需要出发,有必要对手机银行营销策
【摘要】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怎样才能上好小学语文课?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一、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二、教师要勤于学习,要有渊博的知识;三、构建充满激情的课堂;四、走下讲台,当学生的益友;五、创设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新课程改革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就充满了生命力。我希望我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把创造还给孩子,让教学充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