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变余砂岩浅埋偏压铁路隧道初期支护大变形机理及整治方案

来源 :铁道建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arljeej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西南地区一变余砂岩浅埋偏压铁路隧道洞口段出现的局部大变形、开裂、掉块等问题,通过现场监测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了初期支护大变形机理,并提出整治方案.结果表明:连续降雨、洞口段偏压严重、围岩等级低是初期支护大变形的主要诱因;右拱腰变形是深埋侧岩体滑动挤压力引起的拉应力和岩层间相对位移产生的剪应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左拱腰变形是由于浅埋侧岩体无法抵抗偏压荷载而向外膨胀变形引起的拉应力产生的.采用临时支护+增设排水沟和防水板+喷混凝土护坡+反压减载+长短锚杆组合支护的综合方案进行整治后,初期支护大变形得到很好控制.
其他文献
对朔黄铁路弹条Ⅱ型扣件使用现状进行现场调研,发现弹条Ⅱ型扣件主要存在轨下垫板压溃或窜动,轨枕承轨槽磨损、弹条松弛、轨距挡板磨耗较大、挡板座压溃或断裂等问题.在保持既有Ⅲ型轨枕不更换的前提下对弹条Ⅱ型扣件主要部件进行强化设计,研制出SH-J型扣件.经过现场试铺、轨道结构动力性能测试和长期跟踪观测,SH-J型扣件各项测试数据均小于限值,具有一定安全储备;SH-J型扣件W3型弹条的弹程衰减速率小于弹条Ⅱ型扣件Ⅱ型弹条,SH-J型扣件轨下垫板静刚度变化率小于弹条Ⅱ型扣件橡胶垫板,可减少养护维修工作量.
为了使钢-混凝土结合桁架拱桥成桥后达到合理的内力和线形状态,以成都—贵阳铁路鸭池河特大桥为例介绍了大桥施工全过程控制技术.拱肋钢桁架拼装阶段,重点控制预拼场内胎架上拱肋节段组拼线形和桥位处拱肋节段悬臂拼装线形;拱肋混凝土浇筑阶段,根据模拟分析结果优化拱肋施工过程中的受力,并对关键受力部位进行重点监测;主梁大节段浇筑阶段,对主梁进行一次性总体预拱度设置,对吊杆索力分两阶段张拉控制.成桥后经现场实测,拱肋、主梁高程偏差总体上在50 mm以内,吊杆索力偏差总体上在5%以内,其偏差均在合理范围内,满足规范要求.
首先介绍了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线网布局、规模和覆盖率,然后从轨道交通系统与城市规划演变、轨道交通系统与城市发展水平、轨道交通系统与城市功能布局三个维度分析了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与城市融合发展规律,探究了轨道交通系统与居住人口分布、就业岗位分布、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功能布局的关系.从东京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系统、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多种开发模式、灵活多样的网络化运营组织和持续更新改造的基础设施四个方面分析了其轨道交通与城市协调发展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可供我国轨道交通发展借鉴的经验:促进轨道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融合、构
为降低传统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网骨架在磁场作用下对磁浮列车产生的影响,减小能耗,试验采用玻璃纤维、不锈钢纤维、玄武岩纤维、玄武岩纤维+土工格栅、玻璃纤维+土工格栅五种非金属加强筋作为骨架,浇筑加强筋混凝土倒T形梁模型,通过横向抗弯静载试验分析不同材料加强筋骨架对混凝土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倒T形梁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研究其损伤特性,并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在最不利位置施加30 kN试验设计荷载,五种倒T形梁均无结构损伤、开裂等现象产生,满足设计标准;五种倒T形梁开裂荷载接近,超过设计
针对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初期支护变形破坏、钢架扭曲、侵限拆换等问题,基于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工程,试验研究了炭质板岩的流变性质.采用人工监测和自动化监测的综合手段对木寨岭隧道支护应力进行了长期监测,提出可将监测应力分为四个等级,当监测应力在支护极限强度的2/3以下时,围岩应力可控.根据监测结果,木寨岭隧道岭脊段软岩的流变效应在8个月内较为显著,衬砌应力等级为3~4级,在可控范围内.
随着朔黄铁路运量的逐年攀升,下行线谭家庄线路所—肃宁北站区间通过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亟待进行扩能改造.本文基于既有线路的实际运行情况,对改建王佐下联线、改建朔黄铁路下行线两种线路走向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确定采用改建王佐下联线方案,并对该方案控制性工程特大桥上跨京九铁路、肃宁上联线的4种桥型方案进行了比选,选定采用主跨(60+110+60)m矮塔斜拉桥方案.对朔黄铁路近远期货运量进行了预测,采用该方案改造后区间通过能力可满足朔黄铁路运能增长需求.
为降低降雨入渗对铁路边坡安全性的影响,对云南普洱市一铁路修建现场区域内存在的典型非饱和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引入了黏附-再黏附模型,并通过模型试验以及离散元法分析不同参数条件下的土体崩塌特征和支护下的最大冲击力.研究结果表明:引入黏附-再黏附模型后的离散元法能很好地再现黏聚力作用下非饱和土边坡的崩塌行为;通过将非饱和土的黏聚力、坡面的摩擦系数等不同参数相结合,可以在坡面流动和冲击试验中获得最大冲击力;当支护上产生最大冲击力时,沉积在支护上的土体可以起到缓冲作用,提高边坡稳定性.
铁路运输调度系统积极面对新冠疫情、极端天气以及市场波动对铁路造成的影响,发挥全国铁路运输集中统一指挥优势,推动调度安全有序稳定,促进运输效率高位提升,实现货运装车连创新高.在分析安全基础管理、路网能力配置、运力资源配置、运输总体增量、集中统一指挥等经营成效基础上,从充分释放路网运输潜力、稳定货运装车总量、提升天窗组织质量、深化运输提质增效、强化运输生产一体协同、强化调度信息化保障支撑等方面解析铁路运输调度发展经验,提出铁路运输调度高质量发展提升路径,即:全面深化基础管理,全面强化路网运力保障,全面贯通三级
为分析广州地铁18号线沙西站—石榴岗站区间隧道同步注浆对盾尾管片上浮与受力的影响,建立考虑围岩随机裂隙分布的流固耦合数值模型.基于牛顿流体与宾厄姆流体推导管片壁后注浆压力分布解析解,通过将数值模拟获得的注浆压力与解析解对比,验证数值模型的适用性,并分析同步注浆作用下围岩和隧道结构的变形及应力特征.结果表明:所建的数值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同步注浆压力的分布;注浆对地层的初始位移场影响较大,导致整个隧道周围地层均表现为隆起;管片内外轮廓线的Mises应力与压应力差异较大,且分布形式正好相反.
为提高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运输能力,综合考虑运输能力、陆海运输通道的协调性、节能降效等因素,结合陆海新通道双层集装箱运输不同径路在运行时长、运输能力等方面的对比,分析了黔桂铁路具备双层集装箱运输能力的必要性.针对黔桂铁路隧道地段建筑限界与接触网导高不满足双层集装箱运输要求的问题,通过方案比选,提出了合理的工程改造方案.为降低改造技术风险、控制成本、便于运营维护,推荐综合改造方案为:将接触网调整为刚性悬挂,将隧道内有砟轨道调整为双块式无砟轨道,将仰拱回填层凿除0.130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