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花,上炖菜

来源 :食品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er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了山海关,进入东北三省地界,冬长夏短,春秋季节则可以忽略不计。一年到头,就是一个字:冷。寒冷的地方,就需要相互拥抱彼此温暖,即使做菜也不例外。因此,东北的菜,多是两两搭配,一起下锅,大火狂炖,在滚汤中消弭界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像猪肉炖粉条之类的炖菜,可谓是名声在外,如雷贯耳。
  猪肉炖粉条在东北人心中有特殊的地位。东北人过年必定要炖上一大锅猪肉,有亲友来访,便和粉条一起做菜。粉条也是用东北特产土豆淀粉轧制而成的,大火咕嘟一阵后,香气四溢,闻一鼻子就能幸福得昏过去。盛一碗米饭,把猪肉炖粉条连汤带水扒拉到碗里,大伙围在一起,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生活就是如此热烈而美好。
  再说白肉血肠,其全称应该是酸菜炖白肉血肠。有一首著名的网络歌曲《东北人都是活雷锋》,最后一句说:“翠花,上酸菜!”,风靡一时。到了冬天,东北的居民会买很多白菜储存,一部分会被腌成酸菜。在东北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要腌一些。白肉,就是五花肉。血肠,就是把猪血加入其它作料灌进肠衣煮制而成的。酸菜切成细丝,飞刀切出整齐的白肉和血肠,也是大火狂炖。如果用来下饭,多搁点盐,如果直接把菜当饭吃,少搁点盐即可。
  还有小鸡炖蘑菇。所谓小鸡,其实是乡下的“笨鸡”。由于“笨鸡”吃五谷杂粮和虫子长成,其味也醇,其香也浓,尤其是在饲料鸡大行其道的今天,“笨鸡”更给人以返璞归真的厚道之感。蘑菇则是长白山上的榛蘑,越炖越香。二人转中有个著名的小调《小拜年》,说的是小夫妻一起回家拜年,“丈母娘一见面,拍手笑哈哈,新姑爷到咱家,给他做点啥,小鸡炖蘑菇,宰个大芦花……”瞧,这是多高的待遇!
  接下来的是萝卜炖牛肉和排骨炖豆角。前者炖出来,红白分明,汤是清的。后者则红黑一片,豆角可以不用保持原貌。为什么不是萝卜炖排骨或者是牛肉炖豆角?谁也说不清,自古就是这么传下来的。
  还有一道著名的关东炖菜——鲶鱼炖茄子。东北有句俗话:“鲶鱼炖茄子,撑死老爷子。”老爷子上了岁数,牙口不好,鲶鱼炖茄子易嚼易消化,正适合老爷子们吃。将鲶鱼收拾整理干净后,放入沸水中略烫,捞出放入凉水中浸凉取出,用筷子刮去表面黏液。大个儿的鲶鱼可改切成六七厘米的小段,小个儿的整条即可。茄子洗净去皮,撕成条状进锅。茄子最大的特点是吸味,吃到嘴里柔软易化,充分吸收了鲶鱼的味道和营养。
  这些炖菜做法大同小异,先以大豆油下锅,八分热后加葱、姜、红辣椒等煸炒出香味,如果加主料如小鸡、猪肉等,炒至发白,加老汤烧开后加菜,炖烂为止。牛肉、羊肉不爱烂,可加入山楂。东北炖菜大多重其味而不重其形。看上去乱作一团,大大咧咧,其实一荤一素,刚柔并济,香味暗藏其中,很有内涵。如果有机会到东北,别忘了到饭馆里叫一碗炖菜,保管吃得大汗淋漓,连呼痛快痛快!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