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部分科级领导干部内退后成为可以自由活动的“散仙”,不仅造成了人才的浪费,而且对在职工作人员也不公平。他们中有的人经商办企业或重新应聘上岗违反有关规定,涉嫌与民争利,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出台科级领导干部内退管理办法,切实使用管理好这些同志。内退人员也应该严格自律,为国家发展建设多做贡献。
[关键词]领导干部 内退 加强管理 为国分忧
[中图分类号]D693.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1-0011-02
时下,在有的地方,领导干部(主要指科级)男性55岁之前基本上就内退了,女性则比男性更早一些。领导干部一旦内退以后,虽然没有文件明确规定可以不上班,但继续坚持上班的没有几个。说得好听一点,是为了不影响新任领导工作,消除本人在本单位的影响力,其实是手里没权了,感到很失落,也就不再对工作感兴趣了。还有一个原因是,一旦没权了,很多人也就不再对其毕恭毕敬,再到单位来总觉得不自在。最关键的还是没有明确的文件规定他们必须上班,多方面的原因和理由,使这些内退后的领导干部们成了可以自由活动的“散仙”,除非单位有重要事情,或开大会,或者聚餐,不然这些老领导的身影就很少能看到了。
领导干部一旦内退后就成为可以自由活动的“散仙”,单位的事情可以不管不问,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甚至有很多内退的领导干部找到了既轻松又赚钱的第二职业。在对他们无比羡慕的同时,笔者认为,这种现象产生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造成人才的浪费
培养一名领导干部很不容易,要经过千挑万选岗位历练,最后走上了领导岗位,也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领导经验,但55岁之前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内退后不再上班了,真是很可惜。就算国家有相关的政策,让他们早一点退下来为选任年轻干部腾位置,但内退领导干部毕竟是国家宝贵的财富,就算是“剥夺”了他们直接管人管事的权力,也不能让他们在家呆着不上班,而是必须让他们坚持上班到60岁,把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宝贵经验充分利用起来,为国家发展建设贡献力量。最起码他们来到单位,对年轻干部也能起到一定的监督及表率作用。
二、对在职人员来说显失公平
内退的领导干部就可以不上班,并且可以利用其在职其间结交的朋友及各种关系找到第二职业,继续生财有道,而没有当上领导干部的公务员就根本没有内退这一说,必须要熬到60周岁,这期间除非生了大病,要不然每天8小时上班是必须坚守的。领导干部内退后有这样的优待,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不太清楚,可能也是市场经济当中的一种潜规则吧。内退领导干部可以不上班,可以另谋职业,就变成了一种正常的现象,现任领导对此也不管不问。反过来,如果是一般的公务员55岁之前就不上班了,那领导就得反复调查核实,反复做思想政治工作,甚至还要对其进行经济上的处罚等等。为什么会这样?就因为内退者是领导干部,而59岁还努力工作的人是普通公务员吗?有人说,领导干部为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岗时每天吃不好,睡不好,就应当享受这样的待遇。普通公务员做出的贡献小,要享受这样的待遇是不应该的。领导干部本来在职其间就前呼后拥,风光无限,名利双收,而一旦内退了,只要自己愿意,在什么地方挂个职,一样还可以财源滚滚,就是不找第二职业,仍然可以轻松地休身养性,过起神仙般的生活。这种状况,对于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在职公务员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
三、与民争利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
内退后的领导干部基本不会在家赋闲,而是凭借在位期间所处的各方面关系,为自己找到很好的归宿——除了工资外的另一个职业。
当今,我国的就业形势是很严峻的,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等就业都非常困难,就业岗位可以说极其稀缺。如果我们内退的领导干部既拿着国家财政发给的全额工资,同时又在其他企事业单位上班,或经商办企业,这就涉嫌与民争利,老百姓会怎么看我们的党?会怎么看我们的干部?我们党的宗旨他们还相信吗?笔者认为,内退的领导干部一点蝇头小利也要和老百姓一争高低的话,老百姓肯定不会相信党,也不会相信党的干部,那样的话,党的执政基础就会大大削弱。
如果说55岁之前就内退,精力还很旺盛,寻找职业是为了排除寂寞,那也应该找一些公益性的事情去做,或一如既往地坚持上班,为本单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科级领导干部大部分是党员,应该为党着想,为国家分忧,尽可能地不参与市场竞争,把有限的就业机会让给那些迫切需要的人们。
四、内退后经商办企业属于违规行为
当今,群众最不认同的是“由权力造成的不公平”。领导干部内退就不用上班,这件事因为没有文件规定,所以说是不合法的,而那些内退后就去经商办企业或到别的企事业单位打工、挂职的人,更是违背了国家关于领导干部不许经商办企业的有关规定。不上班就已经说不过去了,内退后继续以权谋私,与民争利,这就是一种腐败。
人们总愿意把领导干部看成是人民公仆,既然是公仆,地位一定要比主人低,但现在的情况是反其道而行之,实际上公仆的称谓用在官员身上是不合适的,官员就是官员不是公仆。由于长期以来习惯上用公仆来称谓官员,许多官员披着公仆的外衣已经变成了主人,而人民群众这些真正的主人有点变成“公仆”了。假公仆手中有真权力,能给他们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好处,真主人手里有很多名义上的权力,那权力是由假公仆们来执行的,所以一切要听公仆的,论起来真让人感到啼笑皆非。人民群众最痛恨的就是腐败的领导干部,因为腐败的存在,使本来属于社会大众应享受的机会和待遇,被一人或一伙人吞掉,使共同富裕难以实现,和谐社会失去基础。同时,腐败损害社会公平正义,加剧社会矛盾,阻碍了公众对发展成果的享受,损害了民众勤奋工作的意愿和能力,助长了国民无责任化倾向。
实际上,内退领导干部不上班,或去经商办企业,表面上看是件小事,但在老百姓的心里则会认为这是与民争利的腐败行为。当今,一部分领导干部在人民群众心目中印象不好,与此有一定关系。笔者认为,内退科级领导干部应该从市场上撤下来,把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留给老百姓,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社会就会越来越和谐。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说我们要关心人民大众的疾苦,发展成果也要由人民群众共享。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我们的干部要更多地为群众着想,践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把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发扬光大起来。建议有关部门要制定科级领导干部内退管理有关规定,切实搞好内退干部的管理和使用,以免成为“散仙”后在社会上造成负面影响。内退人员也应该拿出自己在职期间高度的政治觉悟,做到舍小家顾大家,舍小利顾大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改革发展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这个世界我没有白来一回。我当过领导,我问心无愧。
权力是由假公仆们来执行的,所以一切要听公仆的,论起来真让人感到啼笑皆非。人民群众最痛恨的就是腐败的领导干部,因为腐败的存在,使本来属于社会大众应享受的机会和待遇,被一人或一伙人吞掉,使共同富裕难以实现,和谐社会失去基础。同时,腐败损害社会公平正义,加剧社会矛盾,阻碍了公众对发展成果的享受,损害了民众勤奋工作的意愿和能力,助长了国民无责任化倾向。
实际上,内退领导干部不上班,或去经商办企业,表面上看是件小事,但在老百姓的心里则会认为这是与民争利的腐败行为。当今,一部分领导干部在人民群众心目中印象不好,与此有一定关系。笔者认为,内退科级领导干部应该从市场上撤下来,把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留给老百姓,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社会就会越来越和谐。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说我们要关心人民大众的疾苦,发展成果也要由人民群众共享。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我们的干部要更多地为群众着想,践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把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发扬光大起来。建议有关部门要制定科级领导干部内退管理有关规定,切实搞好内退干部的管理和使用,以免成为“散仙”后在社会上造成负面影响。内退人员也应该拿出自己在职期间高度的政治觉悟,做到舍小家顾大家,舍小利顾大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改革发展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这个世界我没有白来一回。我当过领导,我问心无愧。
收稿日期:2010年1月21日收稿编辑:董豐
赵剑锋(1979-),男,汉族,吉林梅河口人,中共梅河口市委党校办公室主任。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李金库(1964-),男,汉族,吉林梅河口人,中共梅河口市委党校教研室,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党建。
[关键词]领导干部 内退 加强管理 为国分忧
[中图分类号]D693.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1-0011-02
时下,在有的地方,领导干部(主要指科级)男性55岁之前基本上就内退了,女性则比男性更早一些。领导干部一旦内退以后,虽然没有文件明确规定可以不上班,但继续坚持上班的没有几个。说得好听一点,是为了不影响新任领导工作,消除本人在本单位的影响力,其实是手里没权了,感到很失落,也就不再对工作感兴趣了。还有一个原因是,一旦没权了,很多人也就不再对其毕恭毕敬,再到单位来总觉得不自在。最关键的还是没有明确的文件规定他们必须上班,多方面的原因和理由,使这些内退后的领导干部们成了可以自由活动的“散仙”,除非单位有重要事情,或开大会,或者聚餐,不然这些老领导的身影就很少能看到了。
领导干部一旦内退后就成为可以自由活动的“散仙”,单位的事情可以不管不问,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甚至有很多内退的领导干部找到了既轻松又赚钱的第二职业。在对他们无比羡慕的同时,笔者认为,这种现象产生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造成人才的浪费
培养一名领导干部很不容易,要经过千挑万选岗位历练,最后走上了领导岗位,也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领导经验,但55岁之前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内退后不再上班了,真是很可惜。就算国家有相关的政策,让他们早一点退下来为选任年轻干部腾位置,但内退领导干部毕竟是国家宝贵的财富,就算是“剥夺”了他们直接管人管事的权力,也不能让他们在家呆着不上班,而是必须让他们坚持上班到60岁,把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宝贵经验充分利用起来,为国家发展建设贡献力量。最起码他们来到单位,对年轻干部也能起到一定的监督及表率作用。
二、对在职人员来说显失公平
内退的领导干部就可以不上班,并且可以利用其在职其间结交的朋友及各种关系找到第二职业,继续生财有道,而没有当上领导干部的公务员就根本没有内退这一说,必须要熬到60周岁,这期间除非生了大病,要不然每天8小时上班是必须坚守的。领导干部内退后有这样的优待,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不太清楚,可能也是市场经济当中的一种潜规则吧。内退领导干部可以不上班,可以另谋职业,就变成了一种正常的现象,现任领导对此也不管不问。反过来,如果是一般的公务员55岁之前就不上班了,那领导就得反复调查核实,反复做思想政治工作,甚至还要对其进行经济上的处罚等等。为什么会这样?就因为内退者是领导干部,而59岁还努力工作的人是普通公务员吗?有人说,领导干部为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岗时每天吃不好,睡不好,就应当享受这样的待遇。普通公务员做出的贡献小,要享受这样的待遇是不应该的。领导干部本来在职其间就前呼后拥,风光无限,名利双收,而一旦内退了,只要自己愿意,在什么地方挂个职,一样还可以财源滚滚,就是不找第二职业,仍然可以轻松地休身养性,过起神仙般的生活。这种状况,对于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在职公务员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
三、与民争利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
内退后的领导干部基本不会在家赋闲,而是凭借在位期间所处的各方面关系,为自己找到很好的归宿——除了工资外的另一个职业。
当今,我国的就业形势是很严峻的,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等就业都非常困难,就业岗位可以说极其稀缺。如果我们内退的领导干部既拿着国家财政发给的全额工资,同时又在其他企事业单位上班,或经商办企业,这就涉嫌与民争利,老百姓会怎么看我们的党?会怎么看我们的干部?我们党的宗旨他们还相信吗?笔者认为,内退的领导干部一点蝇头小利也要和老百姓一争高低的话,老百姓肯定不会相信党,也不会相信党的干部,那样的话,党的执政基础就会大大削弱。
如果说55岁之前就内退,精力还很旺盛,寻找职业是为了排除寂寞,那也应该找一些公益性的事情去做,或一如既往地坚持上班,为本单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科级领导干部大部分是党员,应该为党着想,为国家分忧,尽可能地不参与市场竞争,把有限的就业机会让给那些迫切需要的人们。
四、内退后经商办企业属于违规行为
当今,群众最不认同的是“由权力造成的不公平”。领导干部内退就不用上班,这件事因为没有文件规定,所以说是不合法的,而那些内退后就去经商办企业或到别的企事业单位打工、挂职的人,更是违背了国家关于领导干部不许经商办企业的有关规定。不上班就已经说不过去了,内退后继续以权谋私,与民争利,这就是一种腐败。
人们总愿意把领导干部看成是人民公仆,既然是公仆,地位一定要比主人低,但现在的情况是反其道而行之,实际上公仆的称谓用在官员身上是不合适的,官员就是官员不是公仆。由于长期以来习惯上用公仆来称谓官员,许多官员披着公仆的外衣已经变成了主人,而人民群众这些真正的主人有点变成“公仆”了。假公仆手中有真权力,能给他们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好处,真主人手里有很多名义上的权力,那权力是由假公仆们来执行的,所以一切要听公仆的,论起来真让人感到啼笑皆非。人民群众最痛恨的就是腐败的领导干部,因为腐败的存在,使本来属于社会大众应享受的机会和待遇,被一人或一伙人吞掉,使共同富裕难以实现,和谐社会失去基础。同时,腐败损害社会公平正义,加剧社会矛盾,阻碍了公众对发展成果的享受,损害了民众勤奋工作的意愿和能力,助长了国民无责任化倾向。
实际上,内退领导干部不上班,或去经商办企业,表面上看是件小事,但在老百姓的心里则会认为这是与民争利的腐败行为。当今,一部分领导干部在人民群众心目中印象不好,与此有一定关系。笔者认为,内退科级领导干部应该从市场上撤下来,把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留给老百姓,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社会就会越来越和谐。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说我们要关心人民大众的疾苦,发展成果也要由人民群众共享。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我们的干部要更多地为群众着想,践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把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发扬光大起来。建议有关部门要制定科级领导干部内退管理有关规定,切实搞好内退干部的管理和使用,以免成为“散仙”后在社会上造成负面影响。内退人员也应该拿出自己在职期间高度的政治觉悟,做到舍小家顾大家,舍小利顾大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改革发展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这个世界我没有白来一回。我当过领导,我问心无愧。
权力是由假公仆们来执行的,所以一切要听公仆的,论起来真让人感到啼笑皆非。人民群众最痛恨的就是腐败的领导干部,因为腐败的存在,使本来属于社会大众应享受的机会和待遇,被一人或一伙人吞掉,使共同富裕难以实现,和谐社会失去基础。同时,腐败损害社会公平正义,加剧社会矛盾,阻碍了公众对发展成果的享受,损害了民众勤奋工作的意愿和能力,助长了国民无责任化倾向。
实际上,内退领导干部不上班,或去经商办企业,表面上看是件小事,但在老百姓的心里则会认为这是与民争利的腐败行为。当今,一部分领导干部在人民群众心目中印象不好,与此有一定关系。笔者认为,内退科级领导干部应该从市场上撤下来,把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留给老百姓,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社会就会越来越和谐。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说我们要关心人民大众的疾苦,发展成果也要由人民群众共享。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我们的干部要更多地为群众着想,践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把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发扬光大起来。建议有关部门要制定科级领导干部内退管理有关规定,切实搞好内退干部的管理和使用,以免成为“散仙”后在社会上造成负面影响。内退人员也应该拿出自己在职期间高度的政治觉悟,做到舍小家顾大家,舍小利顾大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改革发展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这个世界我没有白来一回。我当过领导,我问心无愧。
收稿日期:2010年1月21日收稿编辑:董豐
赵剑锋(1979-),男,汉族,吉林梅河口人,中共梅河口市委党校办公室主任。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李金库(1964-),男,汉族,吉林梅河口人,中共梅河口市委党校教研室,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