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植方式和密度对棉花干物质积累特征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来源 :山东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sxyx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明确种植方式与密度互作对棉花干物质积累特征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本试验设置两种种植方式,即A1:双行(66 cm+10 cm),A2:单行(76 cm+76 cm+76 cm);每种种植方式设置3个密度,即:12万株/hm2(B1)、18万株/hm2(B2)和24万株/hm2(B3),研究两种种植方式下不同密度对棉花单株干物质积累分配、叶面积指数及产量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种植方式下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均随密度增加而减少,且整个生育期均以低密度处理单株干物质量最高,吐絮期A2单株干物质增加量比A 1大,单行种植更利于干物质积累并向生殖器官转移.随生育进程,棉花叶面积指数总体表现为先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且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A 1 B3处理整个生育期叶面积指数都保持着较高水平.单株成铃数、衣分和铃重均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减少;双行种植的产量普遍低于单行种植,两种种植方式下18万株/hm2密度处理产量较高,其中A2B2处理产量最高,为5724 kg/hm2.综之,两种种植方式均以18万株/hm2密度更适合南疆棉花生产.
其他文献
以福建省南平市洋口国有林场16年生间伐后3 a内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强度间伐(HIT)、弱度间伐(LIT)和未间伐[对照(CK)]3个间伐梯度,探讨间伐强度对杉木人工林生长、干形以及材种结构动态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1)间伐能促使保留木胸径和树高增长;(2)间伐能够影响林木的胸高形数和径高比,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胸高形数表现为CK>LIT>HIT,径高比表现为HIT>LIT>CK;(3)林木平均单株材积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表现为HIT>LIT>CK,且间伐强度越大,增长越明显;(4)在观测年限内,
以华木莲心皮为材料克隆了SgMLPK,对其编码蛋白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对其结构域、疏水区、跨膜结构、亚细胞定位进行了推断,基于最大似然法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将SgMLPK与GFP基因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并转化了农杆菌,直接注射到烟草叶片中,36 h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SgMLPK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SgMLPK蛋白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膜上,共417个氨基酸(碱基1254 bp),具有苏氨酸激酶结构域和信号肽,存在疏水区,无跨膜区域.
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开发的SNP标记,对香樟及近缘种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对16个香樟无性系和2个近缘种进行重测序分析,共获得209 Gb原始数据,平均有效测序深度16×.共获得约209308831个高质量SNP,纯合SNP共165814908个,杂合SNP共43493923个.由系统进化树可知11份芳樟无性系聚在一起,3份芳樟无性系与油樟聚在一起,然后与龙脑樟聚在一起,沉水樟和肉桂先被分离出来;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6份香樟无性系分为3类,分别为芳樟类群、龙脑樟和油樟类群;芳樟、龙脑樟和油樟精
具有脂蛋白信号肽的蛋白参与细胞膜结构构建、细胞膜稳定性维护、信号转导和转运等过程,在维持细菌生理功能、致病性和耐药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树生黄单胞杆菌是杧果生产中的重要病原之一,目前尚缺乏有关该菌脂蛋白信号肽蛋白的研究.本研究基于树生黄单胞杆菌的全基因组序列,通过LipoP v1.0在线程序分析,获取了175条具有脂蛋白信号肽的蛋白序列,并对这些蛋白开展了包括保守结构域、信号肽、跨膜区结构域、亚细胞定位和理化性质等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144个脂蛋白氨基酸序列长度集中于100~500个之间;163条
为建立适宜MsDUF基因转化紫花苜蓿的遗传转化体系,本试验在已知的紫花苜蓿再生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农杆菌介导法,以保定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cv.Baoding)下胚轴和子叶为转化受体,将MsDUF基因导入到紫花苜蓿中,通过对愈伤诱导、分化及生根培养阶段抗生素浓度的筛选建立了优化的遗传转化体系,同时对筛选获得的转基因紫花苜蓿进行PCR和RT-PCR检测.结果表明,农杆菌介导的MsDUF基因遗传转化的最佳条件为:将预培养2 d的紫花苜蓿下胚轴用含pCAMBIA1301-MsDUF质粒的
以中国西南地区(云南、四川、重庆、贵州)为研究区,基于《1:100万中国植被图》113种乔木分布数据,结合ArcGIS和37个环境变量,筛选各乔木主导环境变量,构建最大熵分布预测模型,进而拟合得到西南地区乔木物种丰富度的空间分布图,并结合未来气候情景预测西南地区乔木物种丰富度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西南地区乔木物种丰富度整体格局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特点,丰富度热点地区主要分布于25.0°N—30.0°N与100.0°E—105.0°E范围内,即横断山脉地区,其次在滇南与滇东南区域同样具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
为筛选与羊口疮病毒(OrfV)蛋白相互作用的宿主细胞蛋白,构建了羔羊睾丸(LT)细胞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采用Trizol法提取LT细胞总RNA,运用SMART技术经LD-PCR合成全长cDNA,再经同源重组法将pGADT7-Rec载体与cDNA共转化至Y187酵母菌株,利用营养缺陷型选择性培养基(SD/-Leu)筛选阳性克隆,并鉴定文库质量.结果显示:LT细胞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构建成功,其文库滴度为2.33×108 CFU·mL-1,文库容量达3.5×109 CFU;随机挑选34个单克隆进行PCR
选取10头经检测确定为猪瘟抗原抗体双阴性的断奶外三元仔猪,随机分为A、B组,每组5头.A组(对照组)仔猪肌肉注射灭菌生理盐水(1 mL·头-1),B组(兔脾淋组织注射组)仔猪肌肉注射兔脾淋组织(1 mL·头-1).注射后的第3天,采集仔猪外周血,基于Illumina测序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筛选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EGG)富集分析,并采用RT-qPCR验证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A、B两组样品的测序长度均约为6×109 bp,测序质量符合要求;两组外周
为解决皱褶初烤烟叶分级过程中存在的人工成本高、分级效率低等问题,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多光谱成像技术结合深度学习的皱褶初烤烟叶等级识别方法.通过使用连续投影算法选取皱褶初烤烟叶高光谱反射图像的12个特征波段,并以此为基础搭建多光谱成像设备,采集了B2F、C2F、C3F和C4F四个等级皱褶初烤烟叶的多光谱反射图像,形成模型训练和验证的数据集.通过改造VGG11网络模型,用上述训练集构建烟叶等级识别网络(tobacco grade identification network,TGIN)模型,用验证集测试该模型烟
为了揭示青藏高原腹地的蚂蚁物种多样性,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了雅鲁藏布河谷上游和青藏高原西南坡的蚂蚁群落.在雅鲁藏布河谷上游发现2亚科8属13种,蚂蚁群落的优势种为箭蚁待定种(Cataglyphis sp.)、光亮黑蚁(Formica can?dida Smith)和西藏盘腹蚁(Aphaenogaster tibetana Donisthorpe);在青藏高原西南坡发现2亚科8属15种,蚂蚁群落的优势种为光亮黑蚁、莱曼蚁(F.lemani Bondroit)和科氏红蚁(Myrmica kozlovi Ru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