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与重建——四十年古代文论研究反思座谈会发言---关于古代文论的进一步发展

来源 :文学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xiayou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期十年来,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获得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清除了长期以来以“左”为特点的教条主义的禁锢,恢复了科学的、自由探讨的学风,极大地扩展了研究的领域和视野,出现了一大批有价值的学术著作,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达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成就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其他文献
为了交流出版信息,帮助学界同仁了解学人的最新学术成果,以促使学术交流,我刊准备接受读者的建议,开辟“新书架”一栏,将近期出版的有关著作,集中简介。希望古典文学研究者和出版界支持我们,共同办好这个栏目。
矛盾,在文学理论——包括古代文论的浩瀚史页中,无往而不存在。对异代前贤的激扬,对互为推移的真理的把握,由于历时性的作用,在艺术认识中出现矛盾和差异,这固然不用说了,纵使在同一个时代或者在相距不远的历史间隔中,明明是诠释同一个审美范畴,明明是同属于一个流派或相近的文艺集团,但由于文学理论不能摆脱以不同视角去概括文学基本规律,其结果,文学理论框架的建构,也仍然标志着思想观点和审美观点的各有千秋。这说明在共时性范畴中,文论家对文学一般规律的理解也是见仁见智的。再就文论家本身说,终其一生,社会思潮,文艺思潮,都不
此书共收文章25篇,著者潜心研究小说三十年的精华尽萃此书。全书可大致分为三部分:第一,关于古代小说史的论述,著者努力对中国小说史的现象及规律作全面把握,代表作有《中国古代小说概念的演变》等;第二,关于长篇白话小说的论述,这是该书的重点所在,作者所作考证亦有所发现,阐发也较真切,较为完整地体现了作者的功力识见,代表作有《〈儒林外史〉创作时间、过程新探》等;第三部分是阅读古代小说的札记,体现了著者独到的分析和细微的体味,代表作有《艺术借鉴琐谈》等。
"中国士大夫艺术思维方式"是近年来古典文学和古代文艺理论研究中引人注目的题目。讨论的焦点是:在士大夫艺术创作的各个领域中,意象思维的特点何以表现得那样普遍和强烈?诸如"神思"、"写意"之类强化意象思维作用的艺术方法为什么得以产生并长期支配着士大夫的各类艺术创作?关于上述问题的探讨都是围绕着"艺术思维的特点"(例如:艺术思维是如何进行的?其结果能否被语言文字、线条色彩、建筑泉石等艺术手段完全表现出来?充分发挥意象思维对艺术创作和审美的重要意义,等等)而展开的。大量有关论著都指出:艺术思维是十分复杂的,它创造
作者:陈如江1988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发行。作者归纳出了近百种古典诗词的创作技巧与方法,诸如"无理而妙","尺水兴波","反覆成趣","用常得奇","据实构虚","古意妙翻","时空交织",等等,一一进行品忻。作者认为
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文坛上真可谓百花齐放,竞相争奇斗艳。关于唐代诗歌繁荣的原因,学界论之甚夥,但其论多系探讨政治、经济、思想影响等外部原因,缺少对"盛唐气象"内部美学特征的深入剖析。唐诗的繁荣,固然与唐帝国的宏大声威、强大的国力、繁荣的经济、文人功名仕途的广阔等因素密切相关,而且也与当时思想文化的宽容氛围紧密相连;儒、佛、道的并存,中外文化的沟通,南北文化的交融,"不薄今人爱古人"的态度,内容与形式并重,风骨与声律相兼的主张,造就了唐诗(尤其是
华东师大现有古典文学专业博士点两个。古代文论博士点由王元化教授(兼职)主持,中国古代小说博士点由郭豫适教授主持。王元化教授指导了四名博士生,其中一名已于1988年毕业,他们是:蒋述卓,男,34岁,广西桂林人,1985年9月入学,博士论文题为《佛经传译与中古文学思潮》,论文已通过答辩,答辩委员会由钱仲联教授,徐中玉教授、詹锳教授、王元化教授、王运熙教授、周勋初教授组成,委员会对论文的评语
中国文学批评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初创到今天大约经历了七十个春秋。七十年来,政治风雨,学海潮汐,推激着它也扭曲过它。在今天改革、开放,重建民族文化,再造民族精神的形势下,.中国古代文论同整个中国古代文化一起,又要再次接受生活的检验。中国文学批评史学也需要来一次历史性的重构。回顾、反思中国文学批评史学七十年的发展历程,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则是重构这一学科的必要条件。
美籍著名汉学家、女诗人李祁的诗词全集作为"中国诗学研究丛书"的第一种出版。李祁专攻英国文学,文学创作有多方面成就,所作词咏早年深受夏承焘先生赞许。该集收作者数十年来创作的旧体诗词作品百余篇,印刷装帧均十分精致。书后附丛书主编施以对写的后记,对作者的生平、创作作了颇详细的介绍,有助于读者对这位斐声海外而在国内鲜为人知的学者、作家的了解。
建国四十年来的古代文论研究成绩斐然,不过我们的立足点应该是在扬弃,所以认真思考一下研究中的不足之处或许会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