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校园 提高办学效益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xuszk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长、社会过高的期盼,教育内部激烈的竞争,还有因此而导致的学校里无休止的考试,使教师、学生的倦怠感逐渐增强,无形中减弱了学校持续发展的后劲。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实施科学化管理,构建和谐校园,是调动教职员工和广大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办学效益、促进学校持续发展的关键。为此,我校结合教学工作实际,提出了“全心全意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办学宗旨。在这一办学宗旨的指引下,结合外地先进经验,我们提出了“做有人文素养的教师、办有文化底蕴的学校、育有发展潜力的学生”的“三有”办学思路,同时实行分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
  
  一、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是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关键
  
  科学的管理机制,合理的人力配置,是实现人际关系和谐、实施民主管理的决定因素,是调动班子成员与教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关键所在。在实践中,我们探索出了纵、横两条线的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校领导成员和每位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从纵向上看,强化年级负责制,每一个年级由一名校级领导牵头,2至3名领导成员承包,形成年级组,各年级的教学、德育、教师与学生管理等工作均由年级组负责。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包括各部门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都以年级为单位予以落实。
  从横向上看,各职能科室还要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力争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不留管理死角。比如安全工作,设施安全由后勤处负责,后勤处安排专人对学校设施安全状况定期进行检查,对有隐患的设施第一时间内加以维修;安全教育由德育处负责;德育处则对学生的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等进行教育。这样,两部门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杜绝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工作中责、权、利分解明确,谁的责任谁负责,一把手绝不包办代替,促使大家都动了起来。
  
  二、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学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学校管理的重点。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探索出“自学—讨论—质疑—训练”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三主”方针,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能力训练,强化了教师做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帮助者、引导者的角色定位。目前,全体教学人员都能够自觉实践这一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积极渗透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各种先进教学法的精髓。老师们克服电教设施落后的困难,上课前都充分准备,反复考虑课时目标、自学提纲、达标测试题等内容。课堂上先让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和自学提纲自学新课,自学后针对疑惑问题在学习小组内展开讨论,讨论后师生共同质疑,解决疑难问题。课堂的落脚点踏实地落在达标训练上,有效地促进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为了促使教师上好每一堂课,学校规定各年级实行查课制度,每周抽查3至5名教师的课堂教学,每次查课都要当堂检测教学效果。查课制度把教师与学生捆绑在了一起,促使师生在课堂上和谐相处,互为支撑,成为真正的合作者,共同为提高教学效率而努力。而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必须有师生的有效合作渗透其中——这既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出发点,也是其落脚点。
  
  三、以强化教师培训为学校持续发展增添后劲
  
  一是在丰富教师精神生活和培养良好心态上下工夫。我们经常引导教师感受自己的职业是辛苦与幸福参半,因而要有能够吃苦的心理承受力,在辛苦中寻找幸福,在学生的成长中感受成就。我们还从校外邀请专家对教师进行建设和谐家庭、和谐师生关系的报告,指导教师在工作中把握好自己的情绪,不跟学生真生气,不在家庭和学校之间互相传染坏情绪。二是在专业素质培训和教学观念更新上下工夫。我们每学期组织一次校级教学论坛,让教师把自己一学期来教学方面的感受、心得等写成论文并进行交流。每周例会上,也都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师接受业务培训。我们还邀请优秀班主任给教师作育人技巧报告。为了激励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我们把中国教师读书网推荐给他们,引导他们“读书、阅世、塑己、育人”。我们还给所有教师配发《不做教书匠》等读物,引导教师把读书学习作为工作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管理学校就是管理人,既要靠制度,又要靠技巧,更离不开浓郁的文化、人格影响。我庆幸自己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成为一名校长,并坚信我们学校的明天会更美好。
  (责 编辛欣)
其他文献
发展心理学系列③    一、四种类型的学生    凡是做教师的都会发现,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的表现,大体有下面四种:  第一种,人缘好、有主见型。这种学生一般来说对别人抱有善意,他觉得大家对他都不错,他也应该对大家好,即使个别人对他不够好,他也不会刻意寻机报复。这种学生对自己所生活的班级、学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他们一般有几个要好的朋友,跟这些朋友无话不谈,同时并不反对好朋友跟别人要好,允许朋友有自己
1978年7月4日,邓小平同志对教育部《反映郑州大学贯彻全教会精神有阻力》的来信摘报作出重要批示。河南各级党委、教育部门和学校,正是通过深入学习贯彻“七四”批示精神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才在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端正思想路线的同时,及时迈出平反冤假错案、整顿各级领导班子、端正组织路线的步履,以崭新的姿态、昂扬的斗志跨入改革开放的新历史时期。在新中国建立60周年之际,回顾这一重要批示,对河南教育工作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