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红色工商史初考

来源 :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mk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7年10月,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以后,即开始了在白色政权包围中建设根据地的尝试,同时开始了中国共产党人制定、实施经济政策和解决经济问题的探索,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开展了一系列工商管理活动。
  
  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红色工商的形成背景
  
  (一)恶劣的自然条件
  在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以前,井冈山的中心地带——大小五井一带是“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满万担”的穷乡僻壤,而整个湘赣边界地区也是山多田少,生产力低下,物资匮乏。当时担任中共湘赣边界特委书记的杨克敏(杨开明)对边界的各种状况作过详细的调查,他认为,“边界的经济较其他地方都要落后些,土豪劣绅在农村占极重要的地位,农民在红军未来之前,有很多人颇觉安居乐业,天下太平的气象。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老死不相往来的神气。”
  
  (二)资金物资十分短缺
  井冈山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对根据地实行了严密的经济封锁。根据地和外界的一切经济联系被切断,敌人的经济封锁给边界军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1928年边界党的“二大”概括了边界军民的艰苦生活状况,指出:“一年以来,边界苏维埃政权割据的地区,因为敌人的严密封锁,食盐、布匹、药材等日用必需品,无时不在十分缺乏和十分昂贵之中,因此引起工农小资产阶级群众及红军士兵群众生活的不安,有时真是至了极度。”
  
  (三)根据地初创时期的“左”倾政策影响
  根据地建立初期,因为一些过“左”的政策,使本已基本停滞的边界经济雪上加霜。这种经济斗争方式产生了一个更为恶劣的政治后果,即“这种打击小资产阶级的过左的政策,把小资产阶级大部驱到豪绅一边,使他们挂起白带子反对我们。”
  
  二、井冈山根据地红色圩场及红色工商的产生
  
  面对当时如此艰难的生存条件,毛泽东同志领导边界军民开展了一系列生产、改革运动,改造和开辟红色圩场作为解决和补充战略物资严重不足的有力探索,为当时取得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伴随红色圩场产生的根据地经济政策、经济管理机构、经济管理活动等也应运而生。可以说,红色工商是在红色圩场基础上诞生的。
  
  (一)草林圩场的改造
  草林圩是赣中南四大圩场之一,也是江西省遂川西北地区土特产品的主要集散地和日用商品的中转站。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之前,草林地区的圩场完全操纵在土豪劣绅手中,很多原来在圩场经营的中小商人关门闭店,停业歇业,整个草林圩冷冷清清,乡村经济一时处于萧条阶段。
  1928年1月5日,工农革命军在毛泽东的率领下,攻占遂川。1月14日,毛泽东来到草林。毛泽东和工农革命军来到草林后,面对冷落的圩镇,立即把部队分成三五人一组,打着红旗,分散到草林圩和附近农村宣传党的政策。毛泽东亲自到街上做调查研究。召开大革命时期当地农会骨干分子会议,宣传党的政策,教育他们重新参加斗争。工农革命军的宣传与行动,使中小商人和农民们逐渐相信党的政策,逃到乡下的商人慢慢地回到自己的店里。
  1月16日(农历12月24日)是草林逢圩的日子,也是传统的小年。工农革命军为了让当地群众过上祥和快乐的小年,一方面把草林圩场打扫得干干净净,另一方面把打土豪没收来的物资作为年货,分发给当地群众。同时,工农革命军在万寿宫召开群众大会,参加大会的有圩镇的商人、小贩及草林中小工商业者,足有两三千人。毛泽东号召群众团结起来,组织起来,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政权,再次申明“工农革命军是保护工商业的”。毛泽东的讲话得到了农民群众和中小商人的信任,中小商人纷纷开门营业,整个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
  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说:“草林墟上逢墟(日中为市、三天一次)到墟两万人,为从来所未有。”
  
  (二)大陇圩场的开辟
  大陇镇位于江西省原宁冈县(现为井冈山市一个街镇)西南,是黄洋界山下的一个小镇,原有百来户人家,一条小街,十几家小杂货店,与湖南酃县、茶陵、江西永新、遂川、莲花等县相邻。红军刚上井冈山时,因群众对红军不了解,不敢赶场,圩场十分萧条。对此,毛泽东提出了繁荣商业经济的主张,并亲自研究建立新型圩场问题。遵照毛泽东的指示,大陇红色圩场的建设首先是成立了专门机构,具体负责圩场的各项筹建工作。其次是加强对圩场的管理,规定每逢二、五、八为圩日。为了严防敌人破坏圩场的经济贸易,红军战士、赤卫队暴动队员和地方干部出面维持秩序,使整个圩场热闹有序。三是制定了保护中、小工商业者的政策。凡到根据地做生意,买卖自由,交易公平,不纳捐,不抽税,有效地促进了圩场的贸易繁荣。四是在红色圩场开设公卖商店,以优惠的价格照顾群众。用苏区流通的银元可以买到比一般银元更多的东西,很受群众欢迎。大陇红色圩场的开辟,成为除草林圩场外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又一个商品交易和集散地。
  
  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红色工商管理的特点
  
  红色圩场的创建和管理,是井冈山红色政权解决经济问题的成功尝试。在此期间,工商管理作为经济管理的一部分,初显端倪,工商管理的特点也逐步得到显现。
  
  (一)红色工商管理的目标
  井冈山时期,边界党的中心工作是军事斗争,农业、工业、商业、贸易、医疗卫生等工作都是围绕军事斗争来开展的。作为红色圩场的建立或者是红色工商的管理,都是为了能够繁荣市场交易,从而为斗争提供或获取更多的物资而服务的。由此看出,红色工商的诞生,就是为服务党的中心工作、服务大局而诞生的,是历史赋予的责任,是党和人民交给的光荣任务。
  
  (二)红色工商管理的主体
  井冈山时期,为了巩固刚刚建立的红色政权,参与斗争和各方面后勤保障建设的基本都是工农革命军。他们其实也就是党的主要有生力量,代表党和政府去管理市场。
  
  (三)红色工商管理的政策
  一是发展贸易,促进中小工商业者的发展。一方面,出台税收优惠政策。为鼓励民间和社会团体积极兴办各种工商组织,边界党在这一时期采取了种种工商减免税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出台“保护中小商人”的政策。针对私营(工)商业过“左”的政策,毛泽东和边界党及时提出了“保护中小商人”政策。同时,降低税率,保证正当的商业行为和商业收入,鼓励私营商业发展。二是实行公平竞争,维护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做到买卖公平。如在草林圩场进行了整顿,规定“严禁开设烟馆、赌场与妓女堂,不许哄抬物价、短斤少两、商业诈骗,加强圩场秩序巡逻,维持买卖公平”。
  
  (四)红色工商管理的活动
  一是打击奸商和土豪,严惩欺行霸市等行为。工农革命军对极少数在政治上极为反动、经济剥削极为厉害的土豪劣绅开办的商店采取了打土豪的政策,没收所有财产;对政治上罪恶不重而仅是商业性的大资本家,有的罚款,有的未罚款,对个别在政治上有罪恶 的中等商人也进行过罚款;但对中小商人不罚款不抽税,允许他们自由贸易,合法经营,图谋出路。二是加强治安管理,防止敌人的破坏。敌人的破坏一度猖獗,很多群众不敢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来做生意。发现这种情况后,毛泽东及时作出指示:县、区、乡政府要派出地方武装,打掉酃县和茶陵反动派为封锁根据地所设的哨卡。反动派的哨卡被打掉以后,红色圩场又兴旺起来,白区的人民群众和商贩又背的背,挑的挑,推的推,携带着根据地需要的各种物资,踊跃到根据地的红色圩场来逢圩。
  
  (五)红色工商的自我管理制度
  严明的制度,民主的管理,是井冈山时期红色工商的一项重要特征。一是制定严格的军纪。1927年10月24日,毛泽东在宁冈县荆竹山向部队宣布三大纪律:行动听指挥、筹款要归公、不拿群众一个红薯。1928年1月4日,毛泽东在遂川开展工作期间,-又对部队提出了六项注意:一、上门板,二、捆铺草。三、说话和气,四、买卖公平,五、不拉夫,请来夫子要给钱,六、不打人,不骂人。二是实行民主的管理制度。毛泽东用“官长不打士兵,官兵待遇平等,士兵有开会说话的自由,废除烦琐礼节,经济公开”来表述官兵在政治上的平等保障。在生活待遇上,红军官兵“从军长到伙夫,除粮食外一律吃五分钱的伙食。“红军的物质生活如此菲薄,战斗如此频繁,仍能维持不敝,除党的作用外,就是靠实行军队内的民主主义”。所有这一切,都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后勤保障工作营造了民主和谐的氛围,同时说明了红色工商作风是过硬的。
  
  四、红色工商历史对当今的现实意义
  
  井冈山红色工商历史进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符合经济规律的要求,得到了广大工商业者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红色工商管理取得的经验,对井冈山根据地、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经济政策的制定,乃至建国后中共农村经济政策的制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于当今的工商行政管理仍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坚持服务经济建设是做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生命线
  井冈山斗争时期,经济管理工作始终坚持抓好经济建设,首先解决好军民的吃喝住穿等问题,井冈山军民在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下,致力于农业生产,创办军事工业,活跃商品和货币经济,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和革命积极性,巩固了红色政权,达到了经济发展和战争胜利双赢的目标。当前,围绕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毫无例外地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把服务经济建设、维护好市场经济秩序作为首要任务来完成,充分发挥经济基础的决定性作用。
  
  (二)实事求是、勇于创新是做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
  井冈山时期所开创出的这条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道路,是相当不易的。黄克诚曾经说过:“那时大家都没有经验,能搞出这么一套正确的东西就非常困难呀。那时的党中央,包括六大以前和六大以后,就没能搞出这一套。”在经济管理工作上。毛泽东和边界党不惟上,不惟书,只惟实,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打破陈规陋习,敢于走别人没走过的路。建立了红色圩场、设立公卖处和公营商店,这些都是伟大的尝试,都是符合时代需要的伟大举措。今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同样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同样需要打破许多常规的体制、思路和做法,要像井冈山时期的干部那样,大胆地去闯,大胆地去干,才能实现“五个更加”的工作目标。
  
  (三)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工商是做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核心理念
  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发展经济,做好根据地工作,毛泽东和边界党从一开始就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利益,注重维护根据地的公平正义,采取了一些重要举措,如:团结和保护小商小贩和民族资产阶级,发展红色贸易等等。由于措施得力,行之有效,为根据地的工作凝聚了人心,整合了力量,创造了军民全力支持革命的生动局面。新时期的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个方面,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才能做好。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好监管与发展、监管与服务、监管与维权、监管与执法的关系,全面考虑社会方方面面的利益,切实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积极构建和谐工商。
  
  参考文献:
  
  1.唐小平、欧阳月明:《井冈山时期的后勤保障体系及其经验启示》,原载《党史文菀》2007年第24期。
  2.昊晓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红色圩场》,原载《党史文苑》2009年第16期。
  3.袁建芳:《我的爷爷袁文才》,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版。
  
  责任编辑:郑葆华
其他文献
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结构调整对市场主体的发展壮大具有重要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中劳动力资源流动、资源配置和技术创新决定着市场主体的规模结构和发展方向。本文
本试验旨在建立苄星氯唑西林乳房注入剂无菌检查法并进行验证。采用离心—薄膜过滤—酶中和相结合的方法,按照《中国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进行试验。结果显示采用离心—
试验旨在研究地塞米松对仔猪肠道黏膜形态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地塞米松对肠道免疫屏障功能的影响以及利用地塞米松建立仔猪肠道损伤模型的可行性,以期为今后研究其他糖皮质类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