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及其性别差异分析

来源 :心肺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f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浙江省奉化区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情况,评估未来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发病风险,并分析其性别差异,为社区早期发现与管理ASCVD高危患者提供依据.方法:对奉化区5个街道参与年度健康体检的35~84岁高血压患者,利用临床决策支持系统自动评估10年ASCVD发病风险.分析各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及其性别差异,使用线性回归计算各因素随年龄的变化情况,并使用协方差分析比较变化的性别差异.结果:在9 050名参与者中,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肥胖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病率分别为20.8%、37.7%、13.9%、41.5%和21.3%.合并不少于三种危险因素的比例为12.5%.10年ASCVD发病风险高危比例为24.9%.男性与女性在危险因素患病率、数量、危险分层等方面,均差异又统计学意义.男性与女性危险因素随年龄的变化也存在显著差异.年龄段相对较低时,女性心血管疾病风险低于男性,差异随年龄增大而减小甚至逆转.结论:奉化区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患病率和10年ASCVD发病风险高危比例较高并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早和规范干预.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2010年至2019年北京市居民冠心病病死率及住院病死率长期变化趋势,探讨其在不同人群中的特点,为北京市心血管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北京市心血管病监测系统纳入2010年至2019年北京市25岁及以上户籍居民冠心病病例共计1 235 563例,采用泊松回归模型分析冠心病病死率和住院病死率的变化趋势,探讨其在不同年龄、性别、不同冠心病类型、城乡之间的差异.结果:2010年至2019年10年间,25岁以上北京市户籍居民冠心病标化病死率从19.7%下降到14.0%,标化住院病死率从2.9%下降到2.
目的:对北京市成年人群冠心病七年发病风险进行评估,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收集固定功能单位体检数据及生活行为问卷资料,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构建七年冠心病发病风险评估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Wolber\'s一致性指数统计量(C-指数)评估模型的判别效果,十折交叉法进行内部验证,绘制列线图,预测不同等级发病风险.结果:研究基线共纳入43499人,截至第七年,累计2526人发生冠心病.将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冠心病家族史、吸烟频率、睡眠时长、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十个危险因素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