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萧红小说创作的儿童视角

来源 :学问·科教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l2008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萧红以儿童视角写作,笔触随着追忆的思绪和情感流动,信笔构织着性灵的世界,返朴归真,在艺术上达到“无技巧"的高度。
   关键词:萧红 小说创作 儿童视角
  
  萧红 1911年6月1日(旧历五月初五)生于黑龙江呼兰县一个张姓地主家庭,十岁母亲去世,封建顽固的父亲对她很刻薄,继母对她几乎不理不睬。萧红的童年是寂寞而荒凉的,就像他在《呼兰河传》中反复咏叹的那样:“我家是荒凉的” ,物质的富裕并不能代替父爱与母爱的缺失,只有年老的祖父疼爱她,成为他慈爱的朋友,童年的萧红在祖父那懂得了爱,善良和温情,而祖父的慈爱与后花园的乐趣成为她幼小心灵仅有的慰籍。
  小萧红是善良的,她同情那些在她家租房的下人,经常偷东西给那些饥饿的孩子吃,为此经常遭到毒打。在父亲的冷酷与祖父的慈爱之间,她从小就对自私,冷漠充满怨恨,而对温暖,善良格外敏感。祖父带着她在后花园劳动,教她认识自然万物,教她背诵《千家诗》,完成对她的启蒙教育。她与那些穷孩子一起玩耍,在游戏中获得乐趣。寂寞而荒凉的童年,仅有的“温暖和爱” ,是萧红生命中永远难以割舍的记忆,是她不幸人生的一种寄托,成为她以后艺术创作的生命源流!
   透过一双稚嫩的眼睛,我们来到一个充满童真,童趣的世界:有后花园的乐趣,有善良而苦难的人们,有慈祥而年老的祖父……萧红的小说咀嚼着童年的孤独与温馨,体味着生命的脆薄与永恒的悲凉。内心的孤独感使她陷入对童年的无限回忆中,她的小说站在“现在”回望过去,在回忆过去时她喜欢用儿童视角,用一种带有浓郁悲凉的语调倾诉着内心深处挥之不去的寂寞。这种回忆,这种寂寞并非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使人寂寞。” 她小的时候失去了父母的关爱,长大后又在感情上一再受挫,她的小说以儿童为视角,在回忆中浸透着失落与怅惘的情绪。
  后花园是童年萧红的乐园,在她作品中是常被提及的:“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呼兰河传》),在《后花园》、《呼兰河传》中有大量细腻、天真的描写,充满了童趣。历经苦难的萧红仍然用孩子般的任性、固执,追求着内心对自由的渴望,她好像比大自然更懂得大自然的奥秘,满怀深情地回忆着、歌颂着心中那片净土。
  在小萧红的眼中,家中唯一有人性的是祖父,然而祖父年纪大了,不能永远地陪伴她“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文中重复着我与祖父的年龄差距,有一种无法摆脱的生命孤寂感与无奈感。
  祖父是慈祥的,在小萧红的眼中“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这个慈祥的老人带着她在后花园拔草、栽花、种小白菜、铲地、浇菜,小萧红追着祖父问这问那,和祖父学习《千家诗》。
   祖父去世以后,萧红失去了“温暖与爱” :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萧红在《呼兰河传》的尾声中尽情地感伤哀叹着,为着后花园,为着它的老主人和小主人,也为着小黄瓜和大倭瓜,她的 “温暖与爱”失去了依托。
  萧红用儿童的眼光看到了下层人的苦难,他们不仅在恶劣的自然环境的压迫下:“严冬一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呼兰河传》),而且在吃人的封建迷信之下:“和动物一样,忙着生,忙着死”(《生死场》)。
  有二伯是一个很特别的人物,在张家是有原型的,在萧红的《呼兰河传》、《家族以外的人》中都出现过。“我家的有二伯,性情真古怪。”“他很喜欢和天空的雀子说话,他很喜欢和大黄狗谈天。他一和人在一起,他就一句话没有了,就是有话也是很古怪的,使人听了常常不得要领。”他在物质上是贫困潦倒的,“有二伯的行李是零零碎碎的……”
  “有二伯的草帽是没有边沿的,只有 一个帽顶……”“有二伯的鞋子,不是前面掉了底,
  就是后面缺了跟。”“虽然有二伯是如此的贫困潦倒,如此滑稽可笑,可是在善良的孩子的眼中,对这个苦难的人同情多过讽刺。有二伯即使落魄潦倒,也不忘自己是主子同宗二哥,他愿意听别人叫他“二当家的” 、“二掌柜的”,在他身上可以看到阿Q的影子。
  萧红以儿童视角写作,笔触随着追忆的思绪和情感流动,信笔构织着性灵的世界,返朴归真,在艺术上达到“无技巧"的高度。如《后花园》中开篇运用儿童视角来描写后花园热闹的风景,随心所欲,自然天成。
  萧红以儿童视角写作,常常淡化处理时间概念,自由出入现实与回忆,追求小说空间化效果,而对童年生活场景的刻画也随意自由,总是能够在不经意间勾勒出主题。例如她的颠峰之作《呼兰河传》以呼兰城为中心展开方方面面叙述,空间具体可感,时间淡化甚至模糊停滞,在这座小城中,以儿童视角观察感受着空间框架:无数的、人物、场、景、过去、现在和未来在孩子的眼中整合为一个完满的生命体。
  萧红以儿童视角写作是她脆弱敏感的内心与纯真的天性使然,她是一个永远需要“温暖与爱”的孩子,以儿童视角写作是顺其自然的,所以它的小说读起来总是浑然天成,不饰雕琢。
其他文献
文章通过对国产某轿车保险杠横梁的正面碰撞仿真计算,对保险杠结构进行了修改,对比了前后两种结构保险杠的性能,为保险杠的设计开发提供参考,对深人研究汽车正面碰撞具有一定的参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的竞争格局在不断变化,竞争在不断加剧。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企业的良性发展。因此,本文针对企业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
以苏南某幼儿园的两次办园体制改革为基础,本研究对该园园长在改制前后的工作、生活等进行了个案跟踪与叙事。结果显示:在体制变迁中,幼儿教师在依附政府决策的同时,也进行了多种
在新的历史形势下,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面临新的挑战。本文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文学院的英语戏剧社为例,探讨辅助戏剧大赛为中心的大三实践教学平台、面向全学院的英语戏剧社怎
作为一名陕西作家,贾平凹擅长用现实的笔触描绘文化大革命后乡村的生活状态。他在中国享有很高的文学声誉,被认为是最早享誉海外的作家之一。然而,他在国际文学界的声誉却不如在中国。在其作品外译的过程中,如何翻译大量的陕西方言是一个难以克服的难题。《废都》中使用了大量的陕西方言,使其充满了浓厚的陕西地域文化色彩。本文首先对比了中英方言功能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认为译者应充分考虑这些异同,将原文的方言功能转移到译
摘 要: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提速,人民币利率市场化也于2012年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存款利率可上浮并且上浮区间不断扩大上。国有商业银行作为高速发展中的中国商业银行业内领军代表,以先外币后本币的思路开始落地利率市场化工作,于2012年开始向各分行授权放开了外币存贷款业务的利率定价权,希望从较健全的外币利率定价环境入手,积累本币利率定价管理及提高收益空间的宝贵经验。本文以苏州地区某国有商业银行的
以今日头条媒体实验室为例,考察了新闻业外部力量如何进入新闻生产链条并对其施加影响。文章借用“边界工作”的理论资源,将媒体实验室的服务视作一项“边界工作”,作为科技公司
教学内容:观摩第四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评比活动录像课《京剧的行当》。  《京剧的行当》是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音版)第三单元《梨园金曲》的教学内容,其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京剧艺术感兴趣,并乐于主动地探索与京剧相关的基础知识,能基本区分和辨别京剧四大行当的特征,能学唱行当的部分唱腔和走基本台步,并能比较自信地参与表演。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实践参与中体验京剧行当的特征;教学难点是了解并掌握部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