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分析了昌吉市土地流转的基本情况,总结了其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以期为土地流转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模式;做法;成效;新疆昌吉
中图分类号 F3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4-0334-01
1998年昌吉市实行农村家庭二轮土地承包,承包期限再延长30年,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农业规模经营,一家一户小规模、分散经营的模式,已严重影响全市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土地规模经营。从2005年开始至今,为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适度农业规模经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昌吉市结合全市区域特点,大胆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并取得一定成效。
1 昌吉市农村土地流转基本情况
昌吉市共13个乡(镇)、涉农街道办事处,行政村83个,农业总人口10.55万人,村集体耕地总面积5.47万hm2,其中:家庭二轮土地承包面积3.19万hm2,家庭承包经营户数21 650户。全市家庭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0.92万hm2,流转农户7 398户,占全市家庭二轮土地承包面积的28.7%。
2 主要做法
2.1 健全机构,促进农村土地流转
为做好土地流转工作,昌吉市建立市、乡(镇)、村3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长效机构,明确职责,定期发布土地流转信息。
2.2 制定政策,鼓励农户土地流转
从2012年开始,政府就加大了财政扶持力度,并出台了相关政策,市财政安排1 000万元资金,用于土地流转、农业规模经营资金补助。
2.3 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村土地流转
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带动土地流转的重要途径[2]。昌吉市财政安排140万元资金用于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昌吉市目前已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69家,入社成员达1.4万户,带动农户1.8万户。
2.4 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土地流转
昌吉市通过各种途径,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租赁方式流转农户承包地,建立农产品基地。通过统一布局、统一标准、统一培训、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发展农业规模经营,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企业法人资格领办创办合作社,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发展大宗农产品生产,促进农业增产,带动农民增收。
2.5 引导同村同组农户进行互换并地
在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情况下,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通过一家一户小规模、分散经营的承包地进行互换并地,使土地相对集中,改善土地少而散的状况,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和兴办各类家庭农场,从而减少农业生产成本等,将部分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2.6 向经营大户和家庭农场流转土地
引导有资金、懂技术、会经营的乡村各类人才和返乡创业人员受让农户流转的土地,形成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开展规模经营[3]。鼓励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接,提升农产品品质,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2.7 结合昌吉市实际,发展高效特色农业
发展高效特色农业是加快土地流转的重要前提。昌吉市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建成一批效益高、品牌响、布局合理、优势明显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如:蔬菜产业基地、特色林果业、休闲农业观光园等。
2.8 协调矛盾,保障农村土地流转
为保障流转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成立市、乡(镇)、村3级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机构,协调土地流转中出现的各类纠纷矛盾,重点协调好受让方与村组和农户间的关系[4]。
3 取得的成效
3.1 降低种地成本,提高土地利用率
土地流转后,实施膜下滴灌后节水30%~40%,平均节省水费450元/hm2;节约劳动力50%,降低人工费用1 500元/hm2;提高肥料利用率30%,平均节约300元/hm2;破除地埂、田间小路、毛渠,可新增耕地面积7%~10%。
3.2 实现农业规模经营,达到农业机械化
土地流转后,农业机械化作业生产效率高,农业增产增效。棉花增产籽棉750~1 200 kg/hm2,番茄增产22.5~30.0 t/hm2,西瓜增产60 t/hm2,节约农业机械作业费120元/hm2。
3.3 部分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土地流转,放活农村土地经营权,推动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转移部分剩余劳动,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5 606元增加到2013年的14 344元。
3.4 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土地流转后,农作物栽种由单一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向特色农业和规模化经营方向发展。
4 参考文献
[1] 刘媛.江苏省农村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的现状与对策——以南京市和苏州市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2012(2):174-177.
[2] 罗琼.关于方城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4):9-11.
[3] 张建军,程诗惠.成都锦江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主要做法及启示[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0(6):33-35,55-56.
[4] 高玉峰.制约农村土地流转的因素及对策探析[J].河南农业科学,2010(9):154-156.
关键词 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模式;做法;成效;新疆昌吉
中图分类号 F3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4-0334-01
1998年昌吉市实行农村家庭二轮土地承包,承包期限再延长30年,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农业规模经营,一家一户小规模、分散经营的模式,已严重影响全市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土地规模经营。从2005年开始至今,为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适度农业规模经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昌吉市结合全市区域特点,大胆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并取得一定成效。
1 昌吉市农村土地流转基本情况
昌吉市共13个乡(镇)、涉农街道办事处,行政村83个,农业总人口10.55万人,村集体耕地总面积5.47万hm2,其中:家庭二轮土地承包面积3.19万hm2,家庭承包经营户数21 650户。全市家庭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0.92万hm2,流转农户7 398户,占全市家庭二轮土地承包面积的28.7%。
2 主要做法
2.1 健全机构,促进农村土地流转
为做好土地流转工作,昌吉市建立市、乡(镇)、村3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长效机构,明确职责,定期发布土地流转信息。
2.2 制定政策,鼓励农户土地流转
从2012年开始,政府就加大了财政扶持力度,并出台了相关政策,市财政安排1 000万元资金,用于土地流转、农业规模经营资金补助。
2.3 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村土地流转
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带动土地流转的重要途径[2]。昌吉市财政安排140万元资金用于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昌吉市目前已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69家,入社成员达1.4万户,带动农户1.8万户。
2.4 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土地流转
昌吉市通过各种途径,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租赁方式流转农户承包地,建立农产品基地。通过统一布局、统一标准、统一培训、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发展农业规模经营,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企业法人资格领办创办合作社,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发展大宗农产品生产,促进农业增产,带动农民增收。
2.5 引导同村同组农户进行互换并地
在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情况下,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通过一家一户小规模、分散经营的承包地进行互换并地,使土地相对集中,改善土地少而散的状况,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和兴办各类家庭农场,从而减少农业生产成本等,将部分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2.6 向经营大户和家庭农场流转土地
引导有资金、懂技术、会经营的乡村各类人才和返乡创业人员受让农户流转的土地,形成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开展规模经营[3]。鼓励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接,提升农产品品质,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2.7 结合昌吉市实际,发展高效特色农业
发展高效特色农业是加快土地流转的重要前提。昌吉市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建成一批效益高、品牌响、布局合理、优势明显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如:蔬菜产业基地、特色林果业、休闲农业观光园等。
2.8 协调矛盾,保障农村土地流转
为保障流转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成立市、乡(镇)、村3级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机构,协调土地流转中出现的各类纠纷矛盾,重点协调好受让方与村组和农户间的关系[4]。
3 取得的成效
3.1 降低种地成本,提高土地利用率
土地流转后,实施膜下滴灌后节水30%~40%,平均节省水费450元/hm2;节约劳动力50%,降低人工费用1 500元/hm2;提高肥料利用率30%,平均节约300元/hm2;破除地埂、田间小路、毛渠,可新增耕地面积7%~10%。
3.2 实现农业规模经营,达到农业机械化
土地流转后,农业机械化作业生产效率高,农业增产增效。棉花增产籽棉750~1 200 kg/hm2,番茄增产22.5~30.0 t/hm2,西瓜增产60 t/hm2,节约农业机械作业费120元/hm2。
3.3 部分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土地流转,放活农村土地经营权,推动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转移部分剩余劳动,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5 606元增加到2013年的14 344元。
3.4 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土地流转后,农作物栽种由单一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向特色农业和规模化经营方向发展。
4 参考文献
[1] 刘媛.江苏省农村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的现状与对策——以南京市和苏州市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2012(2):174-177.
[2] 罗琼.关于方城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4):9-11.
[3] 张建军,程诗惠.成都锦江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主要做法及启示[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0(6):33-35,55-56.
[4] 高玉峰.制约农村土地流转的因素及对策探析[J].河南农业科学,2010(9):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