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活动:孤独的牧羊人

来源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sw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意图:
  这首歌曲选自美国经典电影《音乐之声》,纯正的英文原声演唱忽高忽低、真假声交替形成独特的演唱效果,加之活泼的旋律、诙谐的衬词、欢快的节奏和配器使歌曲沁人心扉,幼儿听后更是为之兴奋和震撼。尽管这种成人演唱的英文歌曲似乎离幼儿很远,但仔细聆听,我们能挖掘其中大班幼儿能够欣赏的一些元素,如:歌曲愉快、诙谐的演唱风格,歌曲中频频出现并富有变化的衬词以及歌曲给我们带来的愉快感受等等。针对大班幼儿的情绪情感、兴趣经验和游戏心理的需求,我将本次活动第一课时的切入点定位在初步感受、体验歌曲活泼快乐、幽默诙谐的情绪上,通过英文中文歌曲、木偶剧表演的欣赏、衬词的听辨、演唱、表现以及“牧羊人和小羊”的游戏让幼儿体验并表现歌曲的快乐情绪。对于歌曲衬词部分我们挖掘其中不同音高的变化作为幼儿学习的难点,通过图谱、身体参与等方式来让幼儿更轻松地接受高低音和渐高音的演唱方法。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歌曲活泼、诙谐的风格,能听辩衬词的不同音高变化。
  2.借助图谱、身体动作等方式尝试演唱衬词并通过“牧羊人和小羊”的游戏表现歌曲快乐的情绪。
  3.在游戏中感受并体验牧羊人的幽默和快乐。
  活动准备:
  1.PPT:牧羊人生活图片;《孤独的牧羊人》歌曲录音、《音乐之声》片段;自制“羊鞭”一根。
  2.经验准备:对于“孤独”的理解。
  活动过程:
  一、观看PPT,感知牧羊人的生活
  教师:在茫茫的草原上,在高高的山顶上,牧羊人每天都是一个人带着羊群们到处走走看看,没有朋友、没有热闹的生活,只有羊群陪伴,你们觉得他的生活是孤独的还是快乐的?”
  二、完整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风格
  1.欣赏英文歌曲,初步感受歌曲快乐的情绪。
  教师:仔细听听看,歌里的牧羊人是孤独的还是快乐的?你们是从哪里听出来的?
  小结:这首歌的旋律很活泼,演唱的速度很欢快,并且还听到了很多声音演唱,所以在这首英文歌曲里,我们觉得牧羊人不孤独,很快乐。
  2.欣赏《音乐之声》中歌曲和木偶剧表演片段,进一步感受歌曲活泼、诙谐的风格。
  教师:这个木偶剧好玩吗?你觉得哪里很好玩?
  小结:在木偶剧里我们看到牧羊人在快乐地歌唱,歌声还吸引了很多的人都来听,连我们的小朋友都觉得特别得开心、好玩。
  三、欣赏歌曲,听辨衬词不同的音高变化,并尝试演唱和表现衬词
  1.欣赏教师中文演唱,理解歌词,发现并初步感知衬词。
  教师:歌里到底唱了什么?有哪些人听到了他的歌声呢?
  这首歌里我们听到重复最多、最好玩的是哪一句?
  2.玩“小羊学牧羊人”的游戏,初步感知衬词的不同。
  3.欣赏歌曲第一段,借助图谱和手势发现高低音不同的衬词,并尝试演唱。
  (1)倾听,引导幼儿发现衬词高低音的不同。
  教师:这个好玩的声音在歌里唱的都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呢?
  (2)通过幼儿自由演唱、师幼对唱的形式尝试演唱衬词。
  4.欣赏歌曲结尾部分,借助图谱听辨四句衬词的渐高音,并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
  (1)倾听,发现四句衬词的渐高音。
  教师:除了高低不同,这些声音还有什么变化呢?
  (2)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渐高音。
  教师:可以怎么表现越来越高呢?
  小结:在这首快乐的歌里,我们发现牧羊人实在是幽默、逗乐,他会用各种各样好玩、有趣的声音呼喊小羊,再加上不同的音高处理让我们听起来更是喜爱!你们喜欢牧羊人吗?
  四、游戏:“牧羊人和小羊”,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绪。
  1.欣赏歌曲,结合歌曲结构图谱,了解歌曲的结构。
  教师:牧羊人每天和他心爱的小羊们在一起快乐地生活,快乐地游戏。他们都会做些什么游戏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分段尝试游戏,熟悉游戏要求。(牧羊人带小羊上山——清点小羊——结伴跳舞——学唱歌)
  重点练习“牧羊人带小羊上山”牧羊人甩动羊鞭时,小羊高声唱出衬词;牧羊人清点小羊时,被摸到头的小羊快速蹲下。
  3.跟随音乐完整地游戏,体验并表现歌曲快乐的情绪。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人工智能系统结构的功能化设计强调任务域知识的表达和运用知识的推理控制策略的紧密结合。该文提出一种新的功能化设计方式,旨在使这种结合体现于子问题求解。知识表达系统HA
会议
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形式多样。对幼儿进行民间美术教育不仅能培养幼儿的艺术兴趣与审美情感,还能激发幼儿的民族意识和情感,促进幼儿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因此,我园将民间美术教育融入到幼儿园教育实践中。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我园对环境进行了整体规划,努力创设与民间美术教育特色相吻合的环境,精心营造浓厚的民间美
设计意图:大班幼儿对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科学领域教育建议中指出: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通过
该文以Fuzzy数学为工具,从系统学原理去探讨生物体(群体或个体)的生命历程,同时为生物体的生命过程提出模糊系统结构的初步设想,也是试探为生命科学提供一种新的数学模型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