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b2-SH3抑制剂peptidimer-c对K562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来源 :肿瘤研究与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gitalmachine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peptidimer-c对K562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初步探讨peptidimer-c诱导K562细胞凋亡和抑制生长的可能机制.方法 应用锥虫蓝染色法计数经不同浓度peptidimer-c分别作用不同时间后的K562活细胞数;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peptidimer-c作用前后K562细胞的超微结构;应用Human U133 Plus 3.0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peptidimer-c作用前后K562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并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验证芯片结果.结果 peptidimer-c能诱导K562细胞凋亡和抑制生长,peptidimer-c作用于K562细胞后引起大量基因表达的变化,差异表达基因有529个,其中上调455个,下调74个,影响细胞凋亡的基因包括JUN、AXUD1、TNFRSF10B等表达明显上调;RT-PCR验证选取的15个基因的表达差异与芯片结果一致.结论 peptidimer-c可通过上调肿瘤坏死因子及其受体家族成员和JUN家族,启动K562细胞凋亡。

其他文献
患者 女,43岁,患者于入院前6个月无明显诱因始出现咳嗽、咳痰并痰中带血,量不多,后逐渐出现胸闷气短症状,少量活动后症状加重,遂入住我院.入院后查胸部CT并增强扫描示:左肺下叶占位性病变并空洞形成,体积约53.21 mm×52.10 mm×62.33 mm.结合强化特点,考虑肺癌,左下肺静脉血栓形成.术前临床分期:ⅡB~ⅢA期.行痰脱落细胞检查示:未见到肿瘤细胞,见少量纤维柱状上皮细胞,吞噬细胞和
目的 探讨小干扰RNA( siRNA)沉默HOXA9基因对人类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U937细胞株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 设计合成针对HOXA9的特异性siRNA寡核苷酸链,应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瞬时转染U937细胞.实验分为3组:实验组(脂质体转染靶向HOXA9的siRNA)、阴性对照组(脂质体转染阴性对照siRNA)和细胞对照组(仅加等量细胞及培养液).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Western b
目的 探讨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PESC)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PES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法进行生存率的比较.结果 55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6、12、24和3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7.3%(48/55)、50.9%(32/55)、12.7%(7/55)、7.3%(4/
患者 男,44岁.于2010年11月出现咽部疼痛,且疼痛逐渐加重,伴有声音嘶哑,于2010年12月8日就诊我院.既往有20多年饮酒及吸烟史(每日饮酒约0.25 kg;香烟1~2包/d),自幼喜爱食腌制食品.入院后查体:体能状态(PS)1分,全身情况未见异常.经喉镜检查及活检病理提示:下咽部鳞状细胞癌,肺部CT及PET-CT检查提示下咽癌、上段食管后壁高代谢病灶,颈部淋巴结转移,双肺见多发结节灶,性
目的 比较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商品名:奥施康定,简称羟考酮)和硫酸吗啡缓释片(商品名:美施康定,简称吗啡)治疗晚期恶性肿瘤重度疼痛的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将204例重度癌性疼痛患者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2例,分别接受羟考酮和吗啡镇痛治疗,每48 h进行1次疼痛评估,根据疼痛缓解情况调整药物剂量.用药后疼痛评分≤3分者为有效.对两组患者镇痛起效时间、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脑膜瘤瘤周水肿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对经手术证实的幕上脑膜瘤37例患者共40个脑膜瘤进行研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和瘤周脑组织中VEGF的蛋白表达,通过反转录PCR法检测VEGF的mRNA表达情况,以与β-actin的比值为其相对表达量;通过水肿指数(EI)评估术前瘤周水肿的严重程度,并分析其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在
目的 检测CD24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的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对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9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D24的表达情况,分析CD24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CD24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x2=0.832,P< 0.05).CD24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
目的 探讨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前后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水平变化.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7例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前后血清FGF2,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血清FGF2阳性率为63.0%(17/27),经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3个月后降为33.3 %(9/27),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8,P=0
目的 研究凋亡相关基因bcl-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EnVision二步法检测6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bcl-2在单纯增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80.3 %(49/61)、45.9 %(28/61)及67.7%(20/62),而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仅少量表达[3.3%(1/30)],正常黏膜组与其余各组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术后直肠阴道瘘(RVF)的发生原因、治疗策略、治疗方式和临床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低位直肠癌术后RVF 14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策略分成A组(传统治疗10例)、B组(戊酸雌二醇结合非手术治疗4例),比较两组治疗策略的临床结果.结果 A组10例患者中,8例行横结肠造口,其中7例RVF自然愈合,愈合时间为2~6个月,确定愈合后行横结肠造口还纳、消化道重建;2例因拒绝转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