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中鸡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时在乡间,夜里沉眠,家中有定点报时的古钟,总会叮当作响,可依旧毫不动摇地酣睡,丝毫无察,直到天破晓时的鸡鸣才能将我唤醒。黑暗与混沌渐渐散开,我睡眼惺忪地躺在床上,感受着熹微晨光,听到窗外一声又一声寥远又响亮的鸡鸣,开启神清气爽的一天。
  只有经历过才会感同身受,正如沈从文先生文中所言,“凡是鸡声,不问它是荒村午夜还是清阴白昼,总能给我一种极深的感动”。这是一种镌刻在记忆深处的声音,带着“过去的切慕与怀恋”,听一声鸡鸣,就会想起那年那刻从梦中醒来,幼小年少,不谙世事,外婆端来的茶缸里是刚刚泡好的蛋花羹。
  后来远行,在他乡,在城市,住在公交总站旁边。夜深时空无一人,在静谧中睡去,每早伴我醒来的却再也不是鸡鸣,而是轰轰乱响的公交引擎发动的声音。它们像是巨怪的嘶吼,在耳边争先恐后袭来。巨怪张开血盆大口,吃掉那些还漂浮在空气中没来得及消散的睡意。
  也曾怀疑过,北京人家一定是不养鸡的,可京城里无处不在的黄焖鸡米饭和肯德基总得就地取材吧?但这并不是什么生与死的哲学大事,也只是一瞬间的困惑,便抛诸脑后,不再为这跳蚤般的困扰烦惱。直到在这篇《怯步者笔记》中,问题连同答案才一同抛到我面前,“它们如同哑子,挤挤挨挨站着却没有做声”。不是没有鸡,只是它们不再叫了!
  为什么不叫?因为那些锋利的刀,滚烫的水,让鸡没了啼叫的心情与兴致。就像我们遇到烦忧事时,连微笑都觉得勉强,又怎么会去放声高歌呢?可天下这么多鸡,又有多少只能摆脱被杀吃的命运?似乎作为一只鸡,被砍去头颅、丢进油锅、装盘上桌,是与生俱来的命运,为什么故乡的鸡可以叫得欢畅,北京的鸡就哑然不语?
  也许,不是北京城的鸡不叫,而是听者没了心态。早些年,心思澄澈,每日生活简单无他,于是每日醒来灵台空明,时时可以感受自然,甚至能听见清晨微风拂过窗台的声音,又怎么会听不到嘹亮的鸡鸣呢?而离开乡野,来到繁华都市,心灵和耳朵都被蒙蔽,喧嚣的声音太多,心灵难寻沃土,手机铃声、汽车喇叭声、混杂在一起的各地的口音……鸡还在叫,只是再也没有愿意聆听的耳朵了。
  又或者,城市的气氛改变了鸡。在广袤乡野中,空气是松弛的,土壤是柔软的,鸡在乡间驰骋,纵然早已注定它被宰杀的结局,可等待的过程是美妙的。因此,在屠刀降临之前,它仍可最大程度地享受欢愉与畅快。而在城市中,所有的鸡都被整齐地归拢在笼中,你的翅膀推搡着它的屁股,挤挤攘攘,所有鸡战栗又惊慌地瞪着小眼睛,望着铁笼前面无数只走走停停的脚,生怕哪只脚突然停下来,在下一秒决定了它们的命运。在这阴暗的笼子里,死神的屠刀随时都可能落下,知道死亡如影随形,它们怎还能叫得出呢?
  只是,过度解剖鸡生,又显得太过自大,也许,鸡不叫,只是因为它们喉咙疼,懒得叫而已。想太多,反而有些疲倦了,于是那些“日光下的小生物”,轻佻的蚊子,好似古文里的惊鸿和游龙,在沉静的深蓝天空之下,反而显出一丝可爱又有趣的姿态来了。
其他文献
四月下旬,时尚的帆布鞋踏在百年前曾有布履与马蹄踏过的那条青石板路上。转暖了的,属于沙溪古镇的春风,带着草木与新雨后的泥土味道拂过面庞。  这座讨喜的古镇坐落在姑苏——我的家乡。  独自一人走在街中,父母在一家古色古香的小茶馆里喝茶,街两旁是些卖米糕与糖的店面。空气里香甜得很,像有人迫不及待地拆开了一大罐蜜糖,又将它们分成千百万份融进了每个角落,手忽地触见一团绵软的东西,是与春风相似的温度,把它用食
她调到这所重点中学时,已经不年轻了。因以往的教学业绩显著,校领导对她寄予厚望。  可是才两个月,她就“搞砸”了,她带的班级期中考试成绩年级垫底。学生灰心,家长埋怨,领导疑虑。  原因是,她觉得重点学校抓得太紧,学生没有喘息时间,她看到孩子们一个个都很少有笑容,她心疼,故采取了相对宽松的方式。  她向各方保证,給我一点时间。  她让班长通知:明晨五点集合,看日出。家长说:“这个老师神经病啊。”学生嘟
4月16日,执导13部《猫和老鼠》的导演吉恩·戴奇去世,享年95岁。他的离世引发了人们对于这部经典动画片的重温与怀念。  《猫和老鼠》的制作过程非常不易。以背景音乐为例,这部动画中暗藏了诸多世界级的经典音乐: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肖邦的《大圆舞曲》、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据统计,出现在《猫和老鼠》中的古典音乐有五十余首。  有一集,汤姆正在弹奏李斯特的名曲《匈牙利狂想曲第2号》,它从
2019年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诞辰120周年。  1899年2月3日,老舍在北京出生,那一天是腊月二十三农历小年,又恰好是立春,于是父母给老舍起名“庆春”。 老舍的一生,过得并不平静。他早年丧父,家里条件困难,得人资助才上得起私塾。他历尽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勤勉写作,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的赞誉。老舍的一生是充实的一生,他写作勤奋,作品众多,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  他的作品语言朴实,通俗风趣,有
谁的心中不曾有光,那是值得一生换取的梦想。  ——题记  台阶上,如水的月光散落了一地,他身体微倾,手中掐着香烟,在淡淡的薄雾中吹出大大小小的烟圈。  脑海中不断回放着这段陈年旧事,怕是永生不忘。那天的父亲是极缓慢而庄重的,他在天穹的注视下,用烟诠释了自己那追光的往事。一件沾满油渍的深蓝色T恤,在岁月中透出暗黄。他仰着头,时不时地发出极长的鼻息声,又再次喷云吐雾,身影淡入烟雾。那一刻,所有烟雾都为
看到网上一组泸沽湖海藻花的照片,很惊艳。水至清,海藻花浮于水面,白色瓣,晶莹明秀,若云似羽,轻盈俏俏,素静幽幽。一张张图片看来,顿觉得整个人坠进了仙境之中。  一连三天,我一直在想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小巧秀丽的海藻花,可是,我找不到。海藻花美,美得像什么呢?后来,不知为什么,我脑子突然蹦出来一句:海藻花美得像形容詞。  我自己也一惊,这样的修饰,可能太不着边际了。可是,看那些小小巧巧、白白净净的小花飘
细雨迷离、寒意料峭的春天,江南水边的几棵赭黑的桃树,突然地燃出了几朵桃花,水墨画似的,总能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而在我们家乡——吉水县城五里外赣江河中名叫桃花岛的小洲,一到春天,桃花盛开的明艳和壮观,简直可以说是富丽和铺排了。  一朵朵桃花结盟,是江心燃起的一片火,或是春天铸就的一首抒情诗。坐在橹声咿呀的小舟,登上这满目桃花的小洲,像是到了一个远离尘野的童话王国,或是进入了一种唐诗宋词的婉约妙境
美是到处都有的,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罗丹  大千世界,绚丽多彩,却也错综复杂,扑朔迷离。对此,能否借我一双慧眼,发现这世上不为人知的美好?  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去探寻最美的风景。清早,晨雾弥漫,周围的一切事物仿佛都披上一层薄纱,宛若仙境。正午,雾在阳光下渐渐消散,青山绿水愈发清晰,愈发明丽。黄昏,橘红色的晚霞染红了江水,每棵树都染上枯黄的颜色,每座山峰都涂上落日的余晖,远
【书信摘抄】  有一个调皮的男孩/他就是一个调皮的男孩/他不愿在家中停留/他不甘于寂静/他带了/在他的行囊里/一本书,满载着哲理/一件衬衣几条毛巾/一顶轻便帽,当作夜幕/一把发刷,梳理头发/新袜子/因为旧袜子会破哦/这个行囊鼓鼓的/在背上/他拉上了它/笔直朝前走/去到北方/去到北方/笔直朝前走/去到北方……  亲爱的范尼,很不好意思写给你这样的东西,假如不是在白天步行之后感到如此疲倦,我也不会写出
【模拟金题】  为了绿水环绕,给予那一份坚守洁净、远离喧嚣的承诺;为了情愫暖盈,给予那一份滤尽凡尘、涤心去垢的承诺;为了文化传承,给予那一份人文关怀、传承接力的承诺……请以“为了那一份承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記叙文。  【思路导引】  精准解读文题,完善构思主体。“为了”,表目的,可以是为了目的不懈努力,最终达成某个夙愿;也可以是不断成长蜕变,只为了抵达心中的那个梦想。“那”,远指代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