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苏霍姆林斯基说:“两个教育——学校与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学校教育必须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延续与升华;而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指导与深入。
【关键词】小学;家校合作;教育环境
少年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学校教育必须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延续与升华;而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指导与深入。家校合作就是家庭与学校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互补,相互促进。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沟通机制,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必须做到下列几点。
一、相互尊重,建立和谐的师长关系
尊重是建立和谐家校关系的基础。尊重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所以,只有家长和老师相互尊重,以诚相待,才可能使双方产生最基本的愉悦的情感体验,才有和谐关系产生的基础。
相互尊重,首先要尊重家长的人格。如在每一次面对家长的时候,应杜绝那种居高临下、以教育者自居的态度,而应是作为两个有着共同目标的教育者之间的探讨。相互尊重,同时要尊重家长的权益。如家长应有的知情权、发言权、参与权等,作为教师和学校,都应当予以尊重。互相尊重,还要公平公正地对待他们的孩子。家庭和学校是通过孩子而联系在一起的,对孩子的態度如何,是家庭和学校之间最敏感的问题和关注的焦点。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班主任一定要做到对每一个孩子公正、公平。尤其是在公开的场合,要多积极地鼓励、表扬,因为孩子会很自豪地将这些信息毫无保留地传递给家长;相反,对于孩子一些不好的表现,应多采用个别交流的方式,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既给足面子,同时也具有更强针对性。
二、了解家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沟通是建立和谐家校关系的催化剂。所以无论是经验、心得,还是困惑、矛盾,都要双方先沟通好,达到协调一致,再施与孩子。这是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关键。
根据辩证唯物的观点: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应努力建立全方位、立体式的家校沟通网络,给家长一个全面、客观的了解渠道,让家长也参与到孩子量变的监测过程中,体会到积累的艰辛和飞跃的喜悦。
与家长沟通要先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一个学生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就会有什么样的性格,这就是说每一个孩子都是其所在家庭或是其父母的缩影。因此,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了解学生父母的职业、文化程度等,是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前提,有助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时对症下药,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家长对老师尊重,定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以诚相待,建立和谐的沟通关系
网络时代最大的便利就是交流自由、资源共享。笔者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与家长进行交流。我班的微信群为我们的沟通带来了一片新天地,老师们和家长们把自己的精彩的文章、教子方法放到微信群上与大家分享。利用微信群、学生及其家长不但可以跟老师沟通,也可以跟同班的学生家长交流。老师和家长都可以在这里发布信息,上传和下载教育资料,实现资源共享。校讯通平台也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与此同时,手机短信为我校家校沟通提供了更便捷的联络方式。通过家校互动短信平台,将学校和家庭联系起来,家长和老师互通学生的各种情况、信息,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共同纠正。
四、完善家长会,建立和谐的家校关系
家长会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有目的的延伸,是班级管理的有效拓展。苏霍姆林斯基说:“两个教育——学校与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好的家长能使家庭教育很好地配合学校教育,促进学校教育的深入与完善。
但是传统的家长会缺乏新意、流于形式、准备不足,缺乏家校合作的整体计划,往往是学校认为有必要时才临时决定召开的。教师讲、家长听,一般只是单向交流、缺乏互动,家长完全处于被动位置,少有发言的机会。即使有了发言权,学生家长也会诚惶诚恐,怕说错话,怕得罪老师,不愿指出学校教育中的不足和缺陷。所以,新时期的家长会一定要务实求真,确实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多开一些譬如才艺展示式家长会、亲情互动式家长会、经验交流式家长会。切忌面面俱到,幻想通过一次家长会就把所有的问题解决。
五、针对性家访,争取和谐的合作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如果不熟悉教育的对象,那教育只能像在‘黑夜里走路’一样。”由于孩子的情况各异,家长的培养方法各不相同,个别化的沟通就显得尤其必要。魏书生曾说过这么一句话:“走入学生的心灵中去,你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我都会在那得到答案。”因此,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家长沟通,全方面地了解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关键。在家访时,我们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爱好、家庭成员等基本情况,有准备、有目的地进行家访。为了表示对家长的尊重,我们应当事先打电话给家长,在他们认为方便的时候再去。教师简要、全面地汇报孩子这段时期在学校里的表现,着重谈孩子的进步和优点,并提出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家长谈孩子在家里的情况、近来的变化与长进、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学校里的希望。双方共商下一阶段具体的教育目标与措施,以便共同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发展。在和家长共同协商时,教师与家长之间应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合作伙伴关系与亲密感情。当家长感受到教师以平等友好的态度对待、理解和尊重自己时,就会放下心里的顾虑,乐于与教师接近,愿意与教师沟通情况并和教师相互配合。教师与家长间架起了情感的桥梁,就为家校合作奠定了基础。
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孩子的思维在这个阶段成长,性格在这个阶段初步形成。很多同学都是在这个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开拓自己美好的人生的。所以只有家校相互了解、互相配合、相互支持,做好家校合作沟通,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家校合作;教育环境
少年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学校教育必须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延续与升华;而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指导与深入。家校合作就是家庭与学校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互补,相互促进。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沟通机制,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必须做到下列几点。
一、相互尊重,建立和谐的师长关系
尊重是建立和谐家校关系的基础。尊重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所以,只有家长和老师相互尊重,以诚相待,才可能使双方产生最基本的愉悦的情感体验,才有和谐关系产生的基础。
相互尊重,首先要尊重家长的人格。如在每一次面对家长的时候,应杜绝那种居高临下、以教育者自居的态度,而应是作为两个有着共同目标的教育者之间的探讨。相互尊重,同时要尊重家长的权益。如家长应有的知情权、发言权、参与权等,作为教师和学校,都应当予以尊重。互相尊重,还要公平公正地对待他们的孩子。家庭和学校是通过孩子而联系在一起的,对孩子的態度如何,是家庭和学校之间最敏感的问题和关注的焦点。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班主任一定要做到对每一个孩子公正、公平。尤其是在公开的场合,要多积极地鼓励、表扬,因为孩子会很自豪地将这些信息毫无保留地传递给家长;相反,对于孩子一些不好的表现,应多采用个别交流的方式,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既给足面子,同时也具有更强针对性。
二、了解家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沟通是建立和谐家校关系的催化剂。所以无论是经验、心得,还是困惑、矛盾,都要双方先沟通好,达到协调一致,再施与孩子。这是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关键。
根据辩证唯物的观点: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应努力建立全方位、立体式的家校沟通网络,给家长一个全面、客观的了解渠道,让家长也参与到孩子量变的监测过程中,体会到积累的艰辛和飞跃的喜悦。
与家长沟通要先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一个学生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就会有什么样的性格,这就是说每一个孩子都是其所在家庭或是其父母的缩影。因此,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了解学生父母的职业、文化程度等,是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前提,有助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时对症下药,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家长对老师尊重,定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以诚相待,建立和谐的沟通关系
网络时代最大的便利就是交流自由、资源共享。笔者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与家长进行交流。我班的微信群为我们的沟通带来了一片新天地,老师们和家长们把自己的精彩的文章、教子方法放到微信群上与大家分享。利用微信群、学生及其家长不但可以跟老师沟通,也可以跟同班的学生家长交流。老师和家长都可以在这里发布信息,上传和下载教育资料,实现资源共享。校讯通平台也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与此同时,手机短信为我校家校沟通提供了更便捷的联络方式。通过家校互动短信平台,将学校和家庭联系起来,家长和老师互通学生的各种情况、信息,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共同纠正。
四、完善家长会,建立和谐的家校关系
家长会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有目的的延伸,是班级管理的有效拓展。苏霍姆林斯基说:“两个教育——学校与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好的家长能使家庭教育很好地配合学校教育,促进学校教育的深入与完善。
但是传统的家长会缺乏新意、流于形式、准备不足,缺乏家校合作的整体计划,往往是学校认为有必要时才临时决定召开的。教师讲、家长听,一般只是单向交流、缺乏互动,家长完全处于被动位置,少有发言的机会。即使有了发言权,学生家长也会诚惶诚恐,怕说错话,怕得罪老师,不愿指出学校教育中的不足和缺陷。所以,新时期的家长会一定要务实求真,确实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多开一些譬如才艺展示式家长会、亲情互动式家长会、经验交流式家长会。切忌面面俱到,幻想通过一次家长会就把所有的问题解决。
五、针对性家访,争取和谐的合作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如果不熟悉教育的对象,那教育只能像在‘黑夜里走路’一样。”由于孩子的情况各异,家长的培养方法各不相同,个别化的沟通就显得尤其必要。魏书生曾说过这么一句话:“走入学生的心灵中去,你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我都会在那得到答案。”因此,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家长沟通,全方面地了解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关键。在家访时,我们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爱好、家庭成员等基本情况,有准备、有目的地进行家访。为了表示对家长的尊重,我们应当事先打电话给家长,在他们认为方便的时候再去。教师简要、全面地汇报孩子这段时期在学校里的表现,着重谈孩子的进步和优点,并提出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家长谈孩子在家里的情况、近来的变化与长进、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学校里的希望。双方共商下一阶段具体的教育目标与措施,以便共同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发展。在和家长共同协商时,教师与家长之间应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合作伙伴关系与亲密感情。当家长感受到教师以平等友好的态度对待、理解和尊重自己时,就会放下心里的顾虑,乐于与教师接近,愿意与教师沟通情况并和教师相互配合。教师与家长间架起了情感的桥梁,就为家校合作奠定了基础。
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孩子的思维在这个阶段成长,性格在这个阶段初步形成。很多同学都是在这个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开拓自己美好的人生的。所以只有家校相互了解、互相配合、相互支持,做好家校合作沟通,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