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每日一诵”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linz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寒假,我在书店买了《泰戈尔诗选》和《飞鸟集》两本书,假期里捧读着,时而仰首凝望苍穹,时而远眺高楼河川,感动、嗟叹、激扬……我就这么沉浸在这位文坛泰斗的诗集里无法自拔。
  开学第一天,中午我正在看《飞鸟集》,一个孩子悄悄地探过脑袋问我:“管老师,你在读什么书啊?”也就是从那一刻起,我决定实施我的班级语文建设计划——“每日一诵”。其实,几年前我就带学生进行过诵读,只可惜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两个星期的热情渐渐就会被时间淹没,被繁杂的工作吞噬。回头想想,其实都是自己坚持不住的托辞罢了。
  “每日一诵”,诵什么呢?我想到古诗、散文、谚语、歇后语、成语故事……也许是现代诗的音乐美、意境美、情感美的缘故吧,最后,我决定诵读现代诗。
  那天中午,我转身在黑板上的语文角里写下泰戈尔的第一首诗:
  海水呀,你说的是什么?是永恒的疑问。天空呀,你回答的话是什么?是永恒的沉默。
  或许,泰戈尔诗歌赋予自然万物生命的拟人技巧很高超;或许,他的诗歌植入文字里的象征手法很精妙;或许,他的诗歌洋溢在诗行里的道理很深邃……但这一切都不影响我和同学们一遍遍地诵读。我和他们沉浸其中,以至于直到现在还有学生在习作中提及:“那个诵读诗歌的午后,我的心灵有一扇窗户打开了,悄悄地,吹进一股清凉的风。”
  从那一天起,我时常范读,把我对诗歌的理解溶解在我的朗诵里,传递给同学们;他们也在一遍遍地诵读中学着掌握节奏,学着突出诗歌里最关键的那一个词语,那一个句子——我和同学们称其为“诗魂”。
  有一天,有个学生跑到我面前背诵他喜欢的两首泰戈尔的诗歌,速度奇快,可见他背得很熟,可是我有几个词甚至没听清。我笑着说:“原来我写在黑板上的诗歌,你都背诵的啊,真好。不过,老师建议你背诗要像读诗那样,需要节奏与韵味。”在一次语文课上,因为一个问题,他引用泰戈尔的一首诗作答,抑扬顿挫,字字圆润,赢得喝彩一片。那天是三月十日,星期二,我清楚地记得,我满心喜悦!
  开始的那段日子,我怕他们不懂,只是单纯地诵读。渐渐地,我开始寻找生活、学习,甚至班级里的例子来诠释其诗歌里的意思。我相信学生们的智慧——他们从开始的诵读、倾听,到诵读、表达、倾听,到诵读、表达、倾听、讨论,到诵读、表达、倾听、讨论、交流、运用……我越来越深刻地感悟着“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这句话的内蕴。首先重要的一点是:作为教师,一定要将儿童当做学习者,而不是容器。
  此时,他们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除了泰戈尔的诗,我还放眼《外国儿童诗精选》《新经典日日诵》《汪国真诗集》,在里面寻找适合学生诵读的诗。记得,我跟同学们一起诵读加拿大诗人但尼斯·李的小诗《进城怎么走法》:“进城怎么走法/左脚提起/右脚放下/右脚提起/左脚放下/进城就是这么个走法。”单纯、浅显、质朴、平常……所有朴实无华的词语似乎都可以用来形容它给人的感受。品析中我说:“进城”是这么个走法,做人做事、工作学习,不也是“这么个走法”吗?也就在那一刻,我突然间顿悟儿童文学里深与浅的辩证,看儿童文学作品的目光也在不知不觉间开始变得深邃起来。或许,在教材里、在游戏里、在儿童文学里、在班级语文建设中就存在着诸多这样的的儿童哲学,需要我们去思考、实践、探索。
  每节语文课的前五分钟都是我和同学们在读诗、聊诗,这已经成为我们的习惯,从五年级到六年级,从未间断。想起村上春树所说:“无论何等微不足道的举动,只要日日坚持,从中总会产生出某些类似观念的东西来。”也就是在这样的日日坚持中,我的学生的胸膛渐渐氤氲起诗的气质,我的目光里开始痴迷搜索诗的内涵、诗与儿童之间的关系、诗与写作的关系。我想,这也是“学习共同体”的一种真实呈现吧!
  或许你不信,我们班每个学生每个月都会静心写下四首诗,有的已经发表,当然,那是另一个故事了。
  (作者单位:南京市力学小学)
其他文献
This investigation on the seasonal trend of fruit markets in Changsha indicated that the rnfruit varieties on the market in Changsha were abundant, up to 49 var
期刊
亲情,是这个世界上最温暖人心的词语。它存在于我们点滴的生活中,存在于美好的诗歌里。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和我一起踏上一段亲情之旅。  【活动一】 感知父母的恩情  【设计意图】 生命的孕育和诞生令人喜悦,然而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却给父母增添了许多烦恼。希望同学们读了下面的诗,能回想起生活中父母的疼爱与宽容,懂得父母给予的不止是生命,更是我们要用一生去感激的恩情!  十月怀胎,妈妈是我们最亲近的人,多
期刊
Academician Yuan Longping, father of hybrid rice, was lately awarded the Magsaysay Prize named after the third Philippine president Ramon F. Magsaysay. The Priz
“那阵子拍手游戏实在盛行,人人下课就围成圈子大拍特拍,拍得面红耳赤,吼得嗓子沙哑,依然疯魔了一般拍拍拍!记得吗?你一忍再忍,忍无可忍,下了全面禁令,这项运动也就逐渐消失
期刊
一、 及时捕捉评价的生成点  学生各方面是存在差异的,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我们的即时评价也应该“因材评价”。在教学《惊弓之鸟》时,为了让同学们体会“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我起初的教学预设是:“让学生画出体现更羸是有名的射箭能手的句子和重点词语,读一读”。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学生读完课文,就流露出崇拜的神情,嘴里不时发出惊叹“更羸太厉害了!”“我真佩服他!”听到这些,我就趁势引导:
期刊
在使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时,我们要遵循语文学科特点,以教学目标为核心,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适当、适量、适时地选择多媒体辅助手段为语文教学服务,让信息技术的“炫”与语文课堂的“度”相融相生,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 适当——择其所需,把握“炫”的准度  “适当”强调的是使用多媒体的必须性:能不用就坚决不用,用了就要发挥出最大效能。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注意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去合理
期刊
一、 过于强调课件内容的呈现  1. 将课件当课文使用  【现象】课堂上,经常看到许多教师将课文的每一自然段都逐一显示在课件中,讲到哪一句,便出示哪一句,一节课下来,学生基本不需要翻动语文书。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当课件要显示课文内容时,因年级差异,所需要呈现的内容也是有区别的。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的阅读能力有限,需要在逐节展示课文内容的同时,加注必要的拼音帮助学生理解;对
期刊
【教学案例】  这是一位教师执教的一堂校级语文公开课《大江保卫战》。教师在整堂课中的设计比较完美,每一个环节都比较紧凑。但是,从语文课的课堂生成及学生精神成长这个层面上来说,学生收获并不大。现撷取其中一个教学片段:  师:大堤是阻挡洪水的最重要的办法,保住大堤就是保住了一切,自读第2自然段,找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想一想:你看到了怎样的一群子弟兵?(生读课文,并在书上圈画写批注)  生:“战士们有的
期刊
一、 赏评活动,让学生乐于习作  【案例1】“要写出身边人物的个性特点”习作讲评课教学设计  1. 重温要求,明确评改目标。  2. 互评互改,聚焦训练重点。  3. 品读好题目。《爱臭美的她》《猛女NO.1》《唉,他呀》……请学生说说读了这些题目后,感受到主人公什么样的特点?  4. 总结:写出特点,从题目开始。  5. 精彩共欣赏。出示优秀句段引导赏析。  6. 总结:要写出人物个性,就要抓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