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情绪管理策略

来源 :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man_wm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群体存在明显的情绪衰竭现象。情绪衰竭是工作倦怠的一个核心指标,是指个体认为自己所有的情绪资源都已经耗尽,感觉工作特别累,对工作缺乏热情和动力,在工作中有挫折感、紧张感,甚至会处于恐惧工作的状态。调查发现,80%的教师感觉压力较大,30%的出现严重的工作倦怠,近90%的存在一定程度的工作倦怠,超过60%的对工作不满意并有跳槽意向,49.7%的有较明显的情绪衰竭。
  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调查发现,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整体检出率为22.3%,其中情绪不平衡占31.05%。教师因心理失衡和情绪失调所引致的情绪急躁、反应过敏、容易冲动、不善控制、课堂大动肝火、对不符合自己心意的学生随意惩罚等现象频发。这些消极情绪将危害教师自身健康和学生健康,弱化教师的教育能力、威望和信誉。
  
   一、教师情绪管理的原则
  
  1.建立情绪疏导机制,控制消极情绪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体验诸如焦虑、抑郁、苦闷、紧张、愤怒等消极情绪,关键是要学会有效疏导。教师不要试图去过度抑制消极情绪,要根据不同情境做出适时、适地、适量的情绪选择和表现。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人都会生气,但是在什么场合、用什么方式表达生气可就不容易了。因此,教师需要基于自身情绪特征,构建合理而有效的情绪宣泄机制,避免将消极情绪随意带入教育教学过程,尤其是带入对学生的评价之中。否则,这将会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教育和教学能力的输出、课堂教学质量、对学生的正确评价以及师生间的人际关系。
  2.自觉养成积极健康的情绪情感
  哲学家康德认为,人们知道什么是真理不等于知道为什么这是真理,知道为什么是真理不等于知道应当怎样去做,知道怎样做不等于愿意并真正去做。教师对于学生主导作用的有效性来源于教师本人对一定社会价值体系的信念和热情,来源于其积极而健康的人生态度,来源于其善于自我激励和能够感染、鼓舞学生的乐观主义情绪。
  3.正确对待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特征和变化规律
  教师职业的特殊育人任务决定了教师的情绪管理并非只是管理好自我情绪那么简单。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尚不成熟的阶段,尤其是小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情绪的起伏与变化难以预测。这些大起大落的情绪变化很容易引起教师的情绪冲动和情绪失控。
  4.具备走进学生情感世界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生活充满了情绪色彩。他们在积极情绪状态下才会对教育活动感兴趣,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教师要善于营造一种轻松和谐、乐观积极的课堂氛围,要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教学活动,成为学生活动中真实可亲的一员,并表现出极大的活动兴趣。教师要学会在教育活动中为学生的进步而欢呼,为学生的过错而伤心难过,使师生在情感上真正融为一体。
  
   二、教师情绪管理的策略
  
  1.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主要通过肌肉、骨骼、关节、呼吸放松以及神经放松等基本动作来降低机体的能量消耗,从而实现控制情绪强度的目的。这是国内外广泛应用的控制紧张情绪的常用方法。放松训练的主要类型有渐进式肌肉放松法、自我催眠法、静默法、冥想法和生物反馈式放松法。教师做放松训练要满足以下条件:①精神专注,集中注意于身体感觉、思想或想象。默默地或出声地重复一个音、词、句子或想象,促进逻辑的继发性过程思维转变为较少现实依据的原发性过程思维;②被动式态度:当思维或想象发生分心时,教导自己不理睬无关刺激而重新集中注意力;③减低肌肉能力:处于一种舒适的姿势,减低肌肉紧张;④安静的环境:闭目以减少外界刺激的传入和分心;⑤有规律地进行训练。
  2.注意力转移法
  转移注意是指人有意识地变换活动方式,使意识离开容易引起紧张情绪的刺激情境,暂时脱离长期关注的事物。教师要善于变换活动方式,使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从一个区域转移到另一个区域,带来情绪状态的转化。比如经常性体育锻炼、适当从事家务劳动、丰富休闲活动等。安东尼·罗宾认为,注意力会影响我们对于事实的认知,因而要好好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免得不小心而被戏弄了。控制注意力的最好方法是提问题,因为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脑子便会寻找相关答案,寻找什么,就会得到什么。例如,提出的问题是:这个人为什么这么讨厌?这时的注意力便会寻找讨厌的理由,也不管这个人是不是真的讨厌。
  3.社交谈话法
  教师因为工作方式的相对独立性,容易造成人际交往范围狭小、人际协作有限和自我封闭。因此,当教师出现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时,他们常常感到孤独、无援、痛苦。与人交谈不仅可使教师的消极情绪得到一定程度的宣泄,把积郁在心里的能量及时释放出来,也可以使教师获得朋友、亲属及社会上其它人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帮助教师抵御沉重的心理压力,消除紧张情绪。
  4.情绪对比练习
  情绪对比就是使两种对立的情绪发生冲突,使积极情绪战胜消极情绪。具体做法就是当教师感到紧张、压力大时,找来一些极幽默的笑话、相声、漫画、书籍等来听或看,并发自内心地开怀大笑。人在笑时,心、肺等内脏器官得到了短暂的运动锻炼,一方面增强了有机体的免疫力,另一方面刺激大脑分泌儿茶酚胺激素,这种激素是人体内的一种天然麻醉剂,其作用就是帮助人们减轻疼痛和不舒服感,消除厌烦、忧郁和紧张的心理状态。
  5.自我暗示法
  自我暗示的原理是主动给自己输送积极的信号,来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状态。常用的自我暗示方法有:
  (1)早上起床时就开始给自己暗示:今天我心情很好!今天我很高兴!今天我办事一定很顺利!今天我一定有好运气!类似这样的话,要不断地给自己暗示,从而使自己的潜意识接受这些信号。这将对个人一天的情绪都有很大影响,使他能够心情愉快、精神饱满地去从事各项工作。
   (2)早上出门前,对着镜子微笑。每天上班前,先对着镜子笑一笑,自问“我对自己满意吗?”如果自己认为不满意,继续对着镜子微笑,一直笑到自己感觉满意为止。自己满意了,好情绪才会从内心产生。心中充满了愉快欢欣之情,就可以跨出家门,带着良好的心情、心境上班了。而以良好的心态上班,自然也就有较好的情绪。
   (3)有人对你发脾气时,就立即暗示自己:我不能发脾气!我的忍耐力很强!我的修养很好!我能控制自己!当听到别人说你闲话的时候,就暗示自己:我不在意别人说什么!我有我的做人标准!别人说什么那是别人的事,我不会同别人计较!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或遭遇别人对你不礼貌、不友好的时候,采用这种暗示方法,来保持自我的心态平衡和维持自己的情绪稳定。
  6.数颜色法
  美国心理学家费尔德提出了一种有效控制情绪的方法。其操作过程是:当你不满于某个人或某件事情而感到怒不可遏,想要大发脾气的时候,尽量暂时停下手中的工作,独自找一个没有人的地方。首先,环顾四周的景物,然后在心中自言自语:那是一面白色的墙壁;那是一张浅黄色的桌子;那是一把深色的椅子;那是一个绿色的文件柜……一直数到12,大约数30秒左右。
  7.情绪日记法
  情绪日记不是一般的日记,它所记录的是每天自我情绪变化的轨迹。即每天发生了什么事,我有什么感觉,甚至一些微小的感觉也要记录在案。这是心理学家们对控制迟钝型情绪的建议。比如,有天早上起床后,发现天空晴朗,令你心情十分愉快。但一到办公室,同事告诉你,领导对你昨天办的某件事十分不满,顿时情绪低落下来,心里觉得不太舒服。但错在哪里,自己并不完全清楚。此时,可以通过写情绪日记,仔细思考情绪低落的原因。是觉得焦虑?是觉得有挫折感?还是有愤怒的感觉?如果是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足而受到领导的批评,是焦虑;如果想的是自己的事情办砸了,没有达到领导的要求,就是挫折;如果觉得是领导故意挑毛病,否定你的工作能力,这就是愤怒的情绪感觉了。在连续记录数周后,对情绪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就可发现情绪低落的根源所在,然后,再找出疏解低落情绪的办法。
  8.得失自我平衡法
  有些教师的得失心较重,很容易焦虑、害怕、紧张、恐惧,而且对这些情绪无法控制,他们常常会因为一些工作上的小失误而感到无能、沮丧和自责。心理学研究发现,我们之所以对自己施加过度的压力和自我责怪,是因为我们的潜意识中有一种“我的过错,所有的人都看得到,而且他们都很在乎”;“我犯了错,我再也没法在他人面前抬起头来”的想法在起作用。但事实上,时过境迁之后,其他人可能早就忘了那件事,自己却一直耿耿于怀。这是因为人有一种心理倾向:将自己视为世界的中心,所以自己有一点错,就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其他人全在注意,自己的一切全完了。其实呢,那件事真的有这么严重吗?别人并没有把你看得那么重要,有缺点、有毛病、工作失误都是一种正常现象,所有的人都会犯错误。得失心特别重的人另一种表现,就是全盘否定自己。做某件事情时,假如结果不理想或是失败时,就自惭形秽,认为自己一切全完了。这种自我否定,会使自己陷入沮丧的情绪之中难以自拔,焦虑、紧张、恐惧之心日趋严重,情绪越来越差。
  
  (作者单位:广州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
   责任编辑王红曼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