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虚拟实训平台的设计与应用

来源 :科技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kjte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LC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實验和实践,来理解掌握理论课的内容,进而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以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现在很多高校的PLC实践课程,都是依托传统的PLC实验台在进行,这种教学形式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多、实验台少,学生很难得到全面系统的训练。就这一问题,很多高校和企业开始寻求解决方案,而PLC虚拟实训平台就是一种解决之道。
  1建设虚拟实训平台的意义
  (1)传统实验台由大量硬件设备组成,出现故障的概率较大,简单的故障教师可自行维修解决,但是这大大影响了学生的实践过程,降低教学质量。复杂的故障则需要生产厂家派人维修,甚至要返厂换件,这样需要相当长的维修周期,就造成课程教学过程开展极其困难。而虚拟实训平台基本不存在故障问题,且维护简单方便。在传统实验台无法使用时,可以在虚拟实训平台上,完成课程要求的全部实训内容。
  (2)传统PLC实验台的被控对象多采用模拟模块,模块形式固定,只能完成固定的实训内容,无法进行改动,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而虚拟实训平台,可以方便地对被控对象进行修改。这样,针对同一被控对象,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定制不同的难度级别,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3)如今工业自动化领域飞速发展,现有实验台的设备已经渐渐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不能满足学生PLC课程的学习。如果等待教学仪器生产厂家生产最新的教学设备,一是等待期较长,二是这类设备相对较贵,高校经费有限,支持不了频繁地更换实验台。虚拟实训平台则不存在此类问题,它的修改十分方便快捷。教师可以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自行修改虚拟实训平台的内容,设计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学内容,完成周期较短,可以即设计即用。
  2虚拟实训平台的设计
  2.1虚拟实训平台的组成结构
  此次PLC虚拟实训平台是以本校原有的PLC实验台为原型进行设计的,意在构建与实验台相配套的虚拟实训平台,该虚拟平台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硬件部分主要包括上位机和下位机。上位机采用计算机:下位机采用西门子S7-200系列PLC,型号为CPU224XP:上下位机通过PC/PPI电缆进行连接通信。软件部分则是利用上位机中装有的组态软件进行设计的,利用组态软件仿真被控对象,搭建实训平台人机界面,并建立上下位机通信。在进行PLC实践时,先把程序下载到PLC中,然后打开虚拟平台的软件部分,可在其中的人机界面操作发出控制信息,PLC接收到信息后执行程序,并将执行结果反馈回上位机,在人机界面以动画的形式形象地展示被控对象的行为动作。
  2.2虚拟实训平台的设计
  设计所用组态软件为通用监控系统MCGS(Monitor and Control Generated System),该软件可用于快速构造和生成上位机监控系统。所设计的虚拟实训平台现包含多种液体混合、水塔水位等6个实训项目,部分项目组态界面如图2所示设计。具体的设计过程分为4部分,接下来将以天塔之光为例进行说明,该实训项目是要求启动开关打开后,塔上的灯按一定顺序点亮。
  (1)构建组态工程画面。利用用户窗口工具箱中的构件,模拟被控对象等硬件设备,构建人机界面,如图2右下角天塔之光的组态界面。
  (2)定义各数据对象。根据天塔之光实训项目的要求,定义输入量和输出量对象,建立实时数据库,如图3所示。
  (3)设计动画连接。设置工程画面中各图形的属性,使其与实时数据库的对象建立起对应的关系。进入组态后,根据数据对象的不同值将显示不同的动画效果。
  (4)建立与西门子PLC连接。在设备窗口添加外部设备[西门子_S7200PPI设备],并设置设备相关属性,如图4所示。进入组态后,上下位机就能够实时通信,相互传递数据。
  该平台的开发是结合学生毕业设计环节完成,学生和指导教师共同参与实施,系统经过反复调试,能够稳定运行。
  3虚拟实训平台的应用
  本校以往PLC实践课程,是在PLC实验台上完成的,4~5名学生一组共用一个实验台,完成一个PLC实训项目。现整合已有实验资源,将虚拟实训平台应用于PLC实践教学,课程中每名学生都配备一台计算机和一台PLC设备,也就是每名学生都拥有一套虚拟实训平台。将PLC虚拟实训平台与原有实验台配套使用,学生具体实践过程如下:
  (1)进行分组选题,较以往每组学生可减少到1~2人。并进行方案设计,包括软件流程和硬件方案设计等。
  (2)进行程序设计,并在虚拟实训平台调试程序。学生将项目程序下载到PLC中,在虚拟实训平台的计算机中打开相应的实训项目,并在人机界面上进行相应操作,例如天塔之光项目中打开启动开关。因上下位机已经实现通信,上位机操作的信息传送给下位机PLC,PLC根据这些信息以及内部程序,输出控制结果,该结果反馈到人机界面,通过实时动画显示出来,可以直观地验证所设计程序的正确性。如天塔之光项目,若灯按要求顺序依次点亮,则证明所设计程序是正确的。该阶段,每名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的虚拟实训平台完成程序调试。
  (3)转入PLC实验台,首先根据硬件设计方案,完成硬件设备的接线:之后,将已经基本调试成型的程序下载到PLC中,进行软硬件的联合调试。该阶段,会将项目相同或相似的2~3组分到一个PLC实验台,共同协作,查缺补漏,提高项目完成质量。
  4结语
  利用MCGS组态软件设计PLC虚拟实训平台,并将该平台与原有PLC实验台配合使用进行教学,提高了实践过程的趣味性,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调动。并且采用虚实结合的实验模式,使学生既不脱离实物练习,又能有充分的机会进行编程实践,进而得到全面系统的训练。该虚拟实训平台维护方便,故障率低,而且更新内容十分便捷,可根据工业自动化领域发展情况进行改造升级。
其他文献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工业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领域重点发展方向之一,为人才需求和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市场,随着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对人才需求逐年增加。为了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2019年1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方案中第6条明确提出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该制度对于解决长期以来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够紧密的问题,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的
为了研究高功率激光致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热损伤规律,采用COMSOL软件对多层结构的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热应力进行模拟计算,取得了不同功率密度激光辐照复合材料的瞬态温度场与应力场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规律。测量得到不同功率密度的激光作用碳纤维/环氧树脂后的损伤面积和损伤形貌,与数值模拟结果的趋势吻合。结果表明,靶材表面辐照中心点温度在872K时出现温度平台,即相变潜热期与逆相变潜热期,并随着激光功率密度变化;激光辐照靶材对上表面碳纤维产生了极大的轴向压应力,功率密度为293W/cm2
为了使机械臂探头端在扫描过程中始终垂直于待测件表面,提出了一种基于法向特征提取的曲面自适应检测算法。系统采用光学扫描的方法获取待测件表面3维数据,再通过法向提取算法推导用于位姿校正的映射函数,最后完成扫描路径的自适应规划。在MATLAB中对样件点云进行了杂散点剔除,并通过QUALIFY软件完成待测件的3维重建;对150mm×200mm×10mm的曲面样块进行了光学扫描与路径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位置
一、我院路由交换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应用技术型大学要求对人才的培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人才培养要与社会接轨,培养更加适合行业需求的人才。《路由交换技术》是一门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本门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操性都非常强的专业课程,需要学生要具有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提升教学效果,注重动手能力的提高,对培养合格的网络专业人才尤为关键,以我院为例,主要现状分析如下:  (1)学生基础薄弱。本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