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玄论战与科学主义——再读林毓生

来源 :民主与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生在民国初年的那场科玄论战,许多人认为是科学主义战胜人文主义的一场论战。然而,著名中国思想史专家林毓生先生对此却别具只眼。他虽然在基本立场上比较倾向于玄学派,但却认为玄学派在许多关键问题上和科学派一样共享了“科学主义”预设,也就是说,科学主义不仅是参与论战的一方,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论战双方的“缺省配置”,而且还是论战双方出现自相矛盾,学理存在缺陷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当时之所以流行科学主义,在根本上是由于学界对于科学方法和精神了解不足所致。时至今日,科学主义仍然是国内学界争论的热点问题,重读林毓生先生的相关著
其他文献
<正>一、征纳双方的博弈关系博弈现象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税收征管中征税人与纳税人的关系就是一种典型的博弈关系。作为国家利益的委托人,征税人为了完成税收收入
如果你们想使你们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类,那么,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关心怎样组织人的劳动和产品分配这样甲些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用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  在你们埋头于图表和方程时,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  ——对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学生的讲话(1931年)    苦难也罢,甜蜜也罢,都来自外界,而坚毅却来自
很多年以前,有一个意大利人名叫伽利略,通常他被认为是第一位近代科学家.不过,与好多人通常所认为的不同之处在于,当伽利略凝望夜空的时候,这位科学家在他对自然的理解中也为
苏联解体已经十多年了,这个震撼了世界的庞大实体已经烟消云散,在它的历史上发生过的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活剧,也渐渐被淡忘了,真是“世如春梦了无痕”.但是,每当撩开历史纱幕的
作为绩效评价中最具探索和应用价值的绩效第三方评价机制逐步得到认可,第三方评价机制作为一种有效的外部制衡机制,能够弥补传统自评的内在缺陷,是保证评估结果真实、准确和公正